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定量分析方法

管理定量分析方法


2 课程学习方法
1)不要试图去证明相关的定理,而是要懂得这些 定理后面的逻辑或原理。 2)不要死记相关的计算公式和方法,而要懂得这 些方法和公式后面的逻辑和适用条件。 3)也不要去手工计算,要学会用计算机去完成相 关的计算工作。你的精力要集中在计算结果的解 释,以及就结果对你研究的问题的意义进行判断。 (注:为了熟悉原理而进行的简单计算例外) “把证明留给数学家,把计算留给计算机,把原 理与逻辑留给自己”
总结一下
• 1)随机性和规律性是统计学的两个重要概念。规律 性本身包含着随机性。统计可以定义为在随机性中 寻找规律性,当两种规律之间的差异超出了随机性 本身的影响(或者解释范围),变化趋势就发生了。 • 2)概率为我们从数据中得出结论提供了基础,统计 学家利用概率判断数据间的差异是否超出了随机性 本身的影响。 • 3)变量可定义为一个特征或属性,我们的数据收集 都是针对一个个变量进行的。 • 4)统计很少对总体进行直接的研究,都是通过对具 有代表性的样本的研究,来对总体的信息进行推断。
解释1:可能是这些工人的智力或者动作协调性 有问题。研究测试结果否定了这一解释。 • 合理的解释: • 工人们自动限制产量的理由是,如果他们过分 努力地工作,就可能造成群体内同伴的失业, 或者公司会制定出更高的生产定额来。所以群 体会迫使其中的个体进行一致限产。也就是工 人会受到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1-3 概率(Probability)
• 在讨论随机性的时候,统计学的大部分内 容根基于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概率。 • 概率是一个取值介于0到1之间的数,告诉 我们某一特定的事件以多大的机会发生。 • 对于两个数字的差别是否超出了随机性本 身所能解释的范围,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肯 定。但是我们可以确定,这种差别超出随 机性能解释的范围发生的概率是大还是小。
• (3)定距数据(interval scale)。 这类数据可以做大小比较以及加减运算, 不能做乘除运算。数据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其根本特征是,数据中的0不是物理客观存 在的,而是人为设定的。例如:温度测量值 就是定距。 • (4)定比数据(ratio scale)。 定比数据是数据中最高层次的测度等级。 这类数据可以做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外,还 可以做乘除运算。这时的0值不是人为确定 的,而是物理客观存在的。例如:人的身高 数据、体重数据。
• 注意三点: • 1)SPSS中将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合并为 一类,叫刻度级数据。所以SPSS的数据测 量层次只有三种。 • 2)一项统计方法适合低级别的数据,也适
用于高级别的数据。但反过来不成立。例 如我们可以计算身高数据的均值,但不能 计算五个人性别的均值。 • 3)在社会科学研究对定序数据的处理有 两种方式:一是将其作为定类数据看待; 另一是将其作为刻度级数据看待。
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 (1)孩子是否应该小于18周岁? • (2)孩子是仅仅指亲生子女,还是包括养子养 女?过继的算不算?对于不和亲生父母生活在 一起的孩子算不算?父母离了婚而共同抚养的 孩子怎么算? • ----- 所以要对“孩子”这个变量做清楚的界定。 • 思考:这个调查问题存在什么问题: • “请问贵企业的销售收入是多少?_______‖
第二讲 数据获取、描述性统 计与SPSS简单应用
本讲内容
1 统计学的主要思想 2 数据获取 3. 单变量描述性统计
1 统计学的主要思想
• • • • • 1-1 随机性中的规律性 1-2 规律性中的随机性 1-3 概率(probability) 1-4 变量(Random Variable) 1-5 总体与样本(Population and Sample)
1-1 随机性中的规律性
• 1)随机性是指不能预测某一特定事件的结 果。 • 2)规律性是指我们从许多随机事件中收集 数据时发现的模式。 • 统计可以看着是对随机中的规律进行研究 的学科。
1-2 规律性中的随机性
• 1)在进行统计观察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我们都 得不到完全一模一样的观察结果。所以规律也表 现出某中随机性,这是统计的一个重要的本质特 征。 • 2)所以任何两次数据收集过程中,得到的结果 一般都有差异。关键是这种差异是可以用数据本 身的随机性进行解释,还是差异达到了无法用随 机性进行解释?当两种规律的差异超出了随机性 本身的范围的时候,变化趋势就发生了。 • 所以统计也是对数据中的偏差问题进行研究的学 科。统计把单独的、随机事件置于规律中,并揭 示出其变化的趋势。
• 让我们总结一下该研究的研究过程
理论研究(产生方式)2 不支持 提出假设 通过实验或 其他方式收 集数据
数据分 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数据支持假设么?
支持 假设成为一 种假说,进 而为理论
3-2 定量分析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地位
管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1)提出和形成问题 (2)文献综述 (3)假设的提出 (4)概念定义及其变量操作化 (5)数据收集 (6)数据分析 (7)结论及其分析 (8)研究报告写作 从上面可以看到,在(6)中定量分析具有重要 的地位,它是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
2 数据收集
• 2-1 定义变量 • 2-2 变量的测量层次 • 2-3 观察数据—抽样调查:问题和可能性
• 2-4 问卷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
• 2-5 数据文件的格式
• 2-1 定义变量
• 数据收集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要清楚测量和 收集什么。你要将你的研究问题转化为用变 量的语言来描述,并且要对变量进行清楚的 定义。 • 例如:思考一下,假设你想了解一个家庭孩 子的数量,你设计的问题为:“在你家庭中 有多少个孩子?”,该问题存在什么问题? • ( C)
• 2-2 变量的测量层次 • 1)思考题:请回答以下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进行“<、 >‖,―+、—‖ ,“*,/”中的哪些运算? (1)五个人的性别:1,0,0,1,1(1:男性;0: 女性) (2)五个人的身高:170,173,165,180,161 (单位:厘米) (3)七天的气温(摄氏温度℃):15,24,27, 18,34,30,19。 (4)五个人对一项政策满意程度的评分: 5, 3, 3, 4, 2 (1:十分不满意;2:不满意;3:一般或中立;4: 满意;5:十分满意)
3 管理学研究与定量分析
• 3-1 梅奥的霍桑实验
• 3-2 定量分析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地 位
3-1 梅奥的霍桑实验
• 梅奥的霍桑实验 (Hawthorne Experiments)中 有关非正式组织的 研究。
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
目的是要证实在工人当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 的组织,而且这种非正式的组织对工人的 态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 实验条件:(1)人员:14名男职工,其中9名 绕线工,3名是焊接工,2名检验工;(2)计 件工作制度。 • 实验结果:工人每天只完成了6000~6600 个焊接点(标准每个工人应该完成7312个 焊接点),且天天如此。为什么?
其他:
• 聚类:社会阶层的划分,经济区域的划分. 红学中的作者研究 • 主成分分析:地区生产率的排序.制衣业中 规格的确定 • 判别分析:信用等级判定,是否偷税漏税? 企业是否会破产? • -----
5 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
• 1)随机找N个同学,让他们在O/V两个字母中任 选一个(不要思考),并用纸笔记录下每个人的 选择。 • 2)随机找N个同学,让他们从1-10十个数字任 意选择一个数字(不要思考),并用纸笔记录下 每个人的选择。
思考题:指出下面研究中的变量、变量的值、 个体是什么? • 1)研究淮海工学院男生的身高和体重之间 的关系。 • 2)研究连云港市居民对打的加收燃油税这 项政策的满意程度。 • 3)统计江苏省个县市的工业生产总值。
1-5 总体与样本
参数:
统计量

x


s
p
• 思考题:请判别下面研究问题中的总体与个 体是什么? (1)如果你对淮海工学院女生的身高感兴趣, 想研究下其分布。 (2)如果你想研究连云港市的高新技术企业 的盈利情况。
2-3 观察数据——抽样调查
• 定义:凡是在获得数据的过程中,不对被调 查对象数据产生的条件施加任何控制所得到 的数据,称为观察数据。 • 两种方式:普查与抽样调查。 • 普查(Census) :就是收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 的数据。 • 抽样调查(Sampling):是在总体中选择出 一个样本,然后对样本中的个体进行调查, 从所了解的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情况。
抽样调查的优点:
• (1)经济性。 • (2)时效性强。抽样调查可以迅速、及时地 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 • (3)准确性高。
抽样调查的一个原则: “确信锅里的汤被 搅拌均匀”。
抽样调查的方法:概率抽样(Probability sampling)
/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 概率抽样(Probability sampling) • (1)简单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 就是等概率抽样,每个个体以相同的概率被抽中。 这也可以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种形式。 • (2)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 在抽样之前将总体划分为不同的层(群),然后 在各个层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元素组成样本。 分层抽样的时候应该是各个层内之间的元素的差异 比较小,而使层之间的元素比较大。各个层的划分要 根据研究者的判断和研究目的。
4定量分析在管理实务中的应用
• 估计出租车数量(第二讲 数据收集、描述性统计与 SPSS简单应用 ) • 估计某中濒危动物的数量(第三讲中的概率知识) • 假设你是劳动人事局的项目评估人员,要对一项针对下 岗职工的就业培训项目进行评估,你发现参加了这个培 训项目的下岗职工中有60%找到了工作,而没参加这个 项目的下岗职工中只有45%找到了工作.你如何对这项 目的有效性加以评估?(第三讲,假设检验) • 如何判断几个政府部门的绩效是否确实存在差异(第四 讲方差分析) • 如何估计盗窃数量?(第五讲 回归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