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饰美学

服饰美学

[摘要]从古至今可以说,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历史,与其相随相伴相行的也是人类服饰演变历史,服饰早已在御寒、蔽体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物美人美,物我同一”的一门艺术,人们对服饰美的追求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组成内容,关注的人群越来越多,追求的层次越来越高,哪里有生活,哪里就需要服饰美
[关键词]服装设计与美学、美感。

颜色搭配
[正文]
(一)引言: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要金装,三分靠相,七分靠装,穿衣戴帽各有所好,证明服饰的重要性和穿戴存在美学的问题。

郭沫若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可见衣着打扮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状态。

(二)服饰美学的基本概念
改革开放后,国内不少院校都相继开设了服装设计专业。

那么什么是“服饰美学”呢?研究服装美、美感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是从服饰文化学的的高度谈美学,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等方面。

形成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

主要研究内容是服装与着装人、环境融为一体的综合美感效果。

服饰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衣服,有主服(遮覆躯干)、首服、足服等;第二是佩饰,指全身起装饰作用而不是遮覆功能的饰品;第三是化妆,既指带有原始性的文身、割痕等,也指当今的美容;第四是随件,如包、伞、佩刀等。

服饰美学就是涉及到“人”、“服装”、与“美学”的关系。

可以说“服饰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服饰审美及其设计的科学”。

服饰美学应属于实用美学,包括装饰美学、技术美学和社会美学等分支。

(三)服饰打扮的原则
黑格尔曾说过:“美的生命在于显现”,而形形色色的服装画龙点睛般的展现了“美”的魅力,更好的诠释了每个人对“美”的理解。

但是,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服饰的层出不穷,那么要怎样掌握服饰打扮的要领呢?服饰打扮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1、整洁原则:整洁原则是指整齐干净的原则,这是服饰打扮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穿着整洁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而又舒服的感觉,并且也表示出对交往对方的尊重和对社交活动的重视。

整洁原则并不意味着时髦和高档,只要保持服饰的干净合体即可。

2、个性原则:个性原则是指社交场合树立个人形象的要求。

我们在选择服装进行服饰打扮时,不仅要符合个人的气质,还要突显出自己美好气质的一面,为此,要选择自己合适的服饰,穿出自己的个性,不要盲目模仿别人。

3、和谐原则:和谐原则指协调得体原则。

即选择服装时不仅要与自身体型相协调,还要与着装年龄、肤色相配。

服饰本就是一种艺术,能掩盖体型的某些不足,我们要善于借助服饰创造出一种美妙身材的错觉。

4、着装的T.P.O原则:T.P.O分别是英语Time、Place、Occasion三个词的缩写,即着装的时间、地点、场合的原则。

一件被认为美的服饰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时间、地点、场合。

因此,我们在着装时应该考虑到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5、着装的配色原则:(1)、同色搭配:即由色彩相近或相同,明度有层次变化的色彩相互搭配造成一种统一和谐的效果。

在同色搭配时,宜掌握上淡下深、上明下暗的技巧。

这样整体上就有一种稳重踏实之感;(2)、相似色搭配:相似色搭配时,两个色的明度纯度要错开,如深一点的蓝色和浅一点的绿色配在一起
比较合适;(3)、主色搭配:指选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基调和主色,采用这种配色方法,应首先确定整体服饰的基调,其次选择与基调一致的主色,最后再选出多种辅色。

(四)、服饰美学的综合美
服装的综合美可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①个性美。

是服装与着装人的性格、风度、爱好、志趣产生的美。

②流行美。

是服装与着装人迎合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产生的美。

③内在美。

是服装与人的心灵、气质融合产生的美。

④外在美。

是直接表露在外的美。

此外,还包括在上述4个方面美的作用下产生的美,如服装与身体辅成的姿态美;服装的结构线条与体型辅成的构成美;材料品质、组织、肌理辅成的材质美,服装颜色与肤色辅成的色彩美;造型、款式、纹样等产生的艺术美;工艺、技术等产生的技巧美;佩饰、配件衬托的装饰美;服装与帽、手套、鞋、袜穿戴物品形成的整体美;服装与人的长相及修饰打扮产生的化妆美;服装的功能与人的工作、环境、条件、工具、对象相适应的实用美。

(五)、服饰美学的功能(意义)
1、服装美学经济:服装美学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实力。

恩格斯把人生状态分成生存和发展两种不同的境界,前者是自然形态的,是对人类存在和繁衍的保证,是质量低下的人生状态,我们把它叫做“生存”,这时作为“生存资料”之一的服装仅处于保暖蔽体的状态;而后者是社会形态的,是对人的生存主题的超越,是改变人的存在,是高质量的人生状态,我们称之为“生活”,发展资料不断地改造着人类的主体需求,渗透为现代人的内在标准,不断改变人的本质,这时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已从最初的实用性上升到了装饰性,并具有了与社会文化相匹配的服装审美态度和审美情趣。

可见,服装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有了经济基础,服装艺术才会发展起来。

服装美学对服装经济的催动,人们购买服装是物质消费行为,但里面包含着美学文化消费内容,因为货币换取了设计师的审美构思。

人们不但购买了使用价值,也购买了审美价值。

2、服装美学教育的重要:服装美学是文化教育的体现,服饰做为一种符号和象征,可以表明你的身份、个性、气质、情绪和感觉,也可以反映你的追求、理想和情操。

同时,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着装风格。

3、服装美学的引导作用:从根本上说,服装是功能性用品而不是观赏性展品。

服装不能让着装者显得暗淡失色,服装与穿着者之间的内外关系、阴阳关系、美的转化与映衬关系都要服从一个不容置疑的原则:服装不仅是为了让人的形象看上去变得完善,更要让人确实从本质上变得比以前完善。

我国的服装史证明,服装不仅是人外在护体、保暖、修饰之物,还是人内在的社会文化内涵,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品格、德性、素养的显现,只有“内”、“外”完美结合时,服装才能与人的肉体和灵魂共同构成完整的有机形象。

因此,服装应“与貌相宜”;服装应与人的体形相称;服装应与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素养、内在气质、社会角色等相称;服装应与一定社会历史的时代风尚和文化氛围相称。

4、服装美学的深化作用:服装美学的艺术实践运作使美学基础理论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增加了认识的可操作性,使它有了在实践中检验其可靠性与真理性的机会。

服装美学的发展深化了基础美学,因为它的具体概念会使抽象概念得到更加详尽的解释,使得认识更加精到。

深入具体的服装审美现象研究之中不难发现:和谐的不一定是美的,可能美,可能丑,也可能无所谓美丑;统一的结构必须产生某种功能,才可以被认为是美的,这种功能就是主体形象质量的提高,只强调服装与人的关系,不突出这种关系产生的效果,和谐就没有审美意义。

(六)、学完服饰美学后我对日常服饰装扮的看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市场上的国外服装业越来越多,而对应于中国本土的服装市场,也不断融入国外服装的优势之处,加以利用,以创造出适合中国人穿着习惯及气质的服饰。

对于中国传统的服饰,也应时代的要求,加入了现代元素,以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穿着品味。

就如现代中国领导人外出访谈时很多人都会偏向于穿唐装和中山装,但是这里的唐装及中山装和传统意义上的又不尽相同。

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服饰也在不断地发展之中。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日常生活中,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而言,我们需要追求属于我们这个年纪及个性的穿着风格,我们需要紧跟时尚,但是,追求时尚并不意味着盲目的赶时髦,因为潮流的东西必然也是最为普遍的东西,一旦掌握不好,依旧只会淹没在茫茫人海中。

对此,我们可以在追求潮流之时,对于同一件潮流服饰,我们可以选择在他的配饰上花一定的心思,以不同的配饰来营造出一种不一样的穿衣风格。

同时,在日常的穿衣中,我们也要足够的了解自己已达到挑选适合自己服饰的目的。

因为每个人的身材,肤色不尽相同,当然不能选择同样的服饰,例如,一个身材较胖的人,选择服装时要尽量避免紧身的衣服,选择较为宽松的衣服更加有利于遮覆身材上的不足。

再如我们在穿衣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服装色彩上的强烈冲击,虽然现在的社会很流行撞色,但是,对于还不能熟练运用撞色技巧的我们而言,还是要小心为妙。

比如南京有句老话“红配绿,丑的哭”,也就是对于南京人而言,红与绿的强烈冲击搭配在一起并不好看。

我个人觉得在色彩搭配上黑色配粉色,黄色配白色等都可以接受并且是一种相对保险的色彩搭配。

服饰美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对服饰美学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在日常的穿衣搭配中进行更好的选择,更好的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徐清泉.中国服饰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3]向真.世纪之交中国服装变奏曲[N].中国税务报,2000.
[4]叶立诚. 服饰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5]华海服饰美学[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服饰美学选修课期末论文
目录:
一、引言
二、服饰美学的基本概念
三、服饰打扮的原则
整洁原则
个性原则
和谐原则
着装的T.P.O原则
着装的配色原则
四、服饰美学的综合美
个性美
流行美
内在美
外在美
五、服饰美学的功能(意义)
服饰美学经济
服饰美学教育的重要
服饰美学的引导作用
服饰美学的深化作用
六、学完服饰美学后对日常服饰装扮的看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