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概述 (3)
2.目的 (3)
3.范围 (3)
4.相关文件 (3)
5.职责 (3)
5.1验证委员会 (3)
5.2验证小组 (3)
5.3工程保障部 (3)
5.4质监部 (3)
5.5生产技术部 (4)
6.验证内容 (4)
6.1反应釜清洗、消毒程序验证 (4)
6.2验证结果评价 (5)
6.3验证结论 (5)
6.4验证周期 (5)
6.5验证注意事项 (5)
附表1 反应釜清洗、消毒验证检验结果(最终冲洗水取样) (6)
附表2 反应釜外表面清洗、消毒验证检验结果(棉签擦拭法取样) (7)
1概述
反应釜的生产过程,由于存在液体残留物,因此在更换品种时极易造成微量污染,主要污染来自设备清洗不彻底。
为防止交叉污染,保证产品质量,对反应釜清洁规程的清洁效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进行验证,特制定本验证方案。
2目的
验证本厂反应釜按“反应釜清洁与保养规程”进行清洗、消毒后的清洁、消毒效果能否达到稳定的预定效果。
从而确认该规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范围
适用于反应釜的清洗操作规程的验证。
4相关文件
操作规程名称:反应釜清洗规程存放处:质量部
5职责
5.1验证委员会
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
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5.2研发合成部
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修改。
负责组织本验证方案的实施。
负责验证数据的统计、分析、审核作出结论。
负责验证报告的编写,并报验证委员会。
5.3设备部
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的校正。
负责提供设备的详细资料及相关SOP。
5.4质量部
负责验证方案相关的检验及结果分析报告。
负责数据的选择与评价。
5.5合成车间
负责提供设备清洗的SOP。
负责设备的清洗消毒。
负责根据验证试验结果,修改设备清洗消毒程序。
6验证内容
6.1反应釜清洗、消毒程序验证
6.1.1清洗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
6.1.2清洗、消毒工艺条件:
6.1.2.1清洗用水:饮用水、纯化水,最后冲洗水澄清、PH值(5.0-
7.0)同纯化水。
6.1.3取位置及样品编号:
干燥箱最终冲洗水为样1。
6.1.4取样工具:普通取样瓶500ml、4个,具塞无菌试管。
6.1.5取样方法:
6.1.6冲洗水取样法:在清洗进行至最终冲洗将结束时按取样位置,分别从每个取样点各用普通取样瓶取两瓶500 ml冲洗水。
取微生物检查样品时注意避免取样造成的污染。
在设备清洁完成后外表面用无菌棉签按取样点的位置擦拭取样。
6.1.7检测项目:PH值、澄明度、微生物检查、可见残留浓度、可见残留物。
6.1.8检验仪器:PH值计、澄明度检测仪、高效液相色。
6.1.9检验方法:
用目检法检测可见残留物、鼻闻法检测残留物气味。
按“PH值检测操作规程”检测样品的PH值。
按“澄明度检测操作规程”检测样品的澄明度。
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在无菌条件下做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按“高效液相色谱操作规程”检测各样品的残留浓度。
6.1.10检验结果:见附表1、2
6.1.11验证合格判断标准(限度)
清洗后设备:目检无应无可见残留物,鼻闻应无明显残留气味。
最终冲洗水中苯磺顺阿曲库铵的浓度:应≤8mg/L。
擦拭棉签洁净度:无污物、无污迹、无颜色改变
最终冲洗水澄明度:应≤3个小白点
最终冲洗水PH值:应同注射用水PH值(5.0-7.0)。
棉签擦拭检查法:其细菌总数≤100个/100cm2、霉菌总数≤4个/100cm2、大肠杆菌未检出。
6.2验证结果评价
研发合成部负责收集整理验证过程中的所有记录与数据,并根据验证试验的各项测试结果及合格判断标准,对验证结果做出综合评价,起草验证报告报验证委员会审批。
6.3验证结论
验证委员会负责对验证结果进行综合评审,做出验证结论,由验证委员会主任批准,发放验证证书。
6.4验证周期
研发合成部负责根据验证结果情况,拟订日常监控项目和再验证周期,报验证委员会审核6.5验证注意事项。
6.5.1清洁、消毒验证试验至少重复进行3次。
每批生产后按清洁、消毒规程进行清洁、消毒,按验证方案检查清洁、消毒效果,必要时取样、化验。
6.5.23次试验结果均符合预定标准,才能判断验证合格,否则应判验证失败。
验证失败意味着清洁规程清洁规程存在缺陷,应根据化验结果提供的线索修改清洁规程,对修改后的清洁规程重新进行新一轮验证。
6.5.3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附表1 反应釜清洗、消毒验证检验结果取样方法:最终冲洗水取样
参照产品名称:
参照产品批号:
附表2 反应釜表面清洁、消毒验证检验结果
参照产品名称:
参照产品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