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2020年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2016年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基础知识(44%)
一看拼音写词语。

(8%)
zhāo qì péng bó xiū kuì nán dāng huàn xiǎng jiàn kāng
( ) ( ) ( ) ( )
zì xiāng máo dùn tǎn tè bù ān gǎn jī xiàn mù
( ) ( ) ( ) ( )
二、读词语,圈出正确的读音。

(4%)
尊敬(jìng jìn)(zhù zù)暑假(chǔ shǔ)笨拙(zhuó zhuō)
念叨(liàn niàn)波痕(héng hén) 骆驼(tuó tuo)纤绳(xiān qiàn)
三按要求积累词语(9%)
1、表示颜色多的四字词语:
2、部首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
3、花草千姿百态的词语:
四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词语。

(4% )
()的翅膀()地挣扎大声地()神奇的()
()的铃声()地欣赏疑惑地()灿烂的()
五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中。

(6%)
宝贵贵重珍贵
1、生日那天,我收到了一份()的礼物。

2、妈妈的首饰盒里藏着一条()的宝石项链。

3、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说:“时间是()的,你们一定要珍惜。


拍跳钻挤甩抓
一只鸬鹚()出水面,()着翅膀()上渔船,喉囊鼓鼓的。

渔人一把()住它的脖子,把它吞进喉囊的鱼()了出来,又把它()进水里。

六、读句判断,对的“√”,错的“×”(5%)
1、《掩耳盗铃》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言过其实。

()
2、《枫桥夜泊》是宋代诗人张继写的,的是杭州寒山寺夜晚的景色。

()
3、祖国宝岛台湾有迷人的蝴蝶谷;祖国西南边陲有美丽的西双版纳。

()
4、“省”是多音字。

“云南省”中读“shěng” “反省”中读“xǐng”。

()
5、“垃圾”的“圾”第四笔试“横折折撇”;“官员”的“官”第四笔是“竖”。

()
七、根据课文内容。

(8%)
1、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只见远处是层层叠叠、()的山峦,一山(),一山(),一山(),一山(),真像()。

()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

2、伟大的作家()在给儿子写的信里说,儿子在岛上留下的鲜花是()。

他还说,要是儿子留给人们的都是(),那生活该会多么()啊!
3、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知道它的左脚有点跛。

老人看见路的左边有些(),右边有些(),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老人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留下的牙齿印,知道骆驼()。

★(36%)
(一)农夫与蛇(15%)
从前,一个很冷的冬天,有个农夫在路上看见一条冻僵了的蛇。

农夫可怜这条蛇,就解开自己的衣服,把它放在怀里。

蛇得到温暖,苏醒了。

它一醒过来就咬了农夫一口。

农夫中了毒,临死的时候说:“蛇是害人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怜惜它。


1. 短文有小节,第2节有句话。

(4%)
2、从文中找出正确的量词。

(2%)
一()冬天一()蛇
3. 在文中找到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4%)
怜惜—— 暖和——
4. 农夫为什么要把蛇放在怀里?用“﹍﹍”划出有关句子。

(3%)
5. 读读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想想该用下面哪个成语来概括?()(2%)
(1)恩将仇报(2)知恩图报
(二)此地无银三百两(21%)
传说很多年以前,有一个人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

但是,他担心银子被人偷去,不知藏到哪里去才保险。

他先把银子藏在抽屉里,加上一把锁,可是又不放心,就取出来放到箱子里。

后来,又放到自己的枕头下,但无论怎么藏,就是不放心。

他想了好长时间,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

他()到屋后,在墙脚下()一个坑,把三百两银子用布()好,悄悄地()在坑里,()上土。

最后,他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这里埋有银子,便在埋银子的地方( )了一块牌子,在上面写了“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醒目的大字。

此人的邻居叫王二,王二看见牌子上的字,觉得很奇怪,挖开一看,发现有三百两银子。

于是,他悄悄地把银子挖出来,偷走了。

王二害怕埋银子的人说他偷了银子,也在牌子上写了七个字“隔壁王二不曾偷。


1、短文共有()小节,()小节那个人挖地藏银。

(4%)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中。

(6%)
包走盖挖插埋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8%)
(1)那个将三百两银子埋在地上的人,写了一块“此地无银三百两”他的目的是:。

结果。

(2)王二偷走银子后,也写了“隔壁王二不曾偷”,他是怕,结果。

4、选择正确的答案,用“√”表示。

(3%)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1)藏好银子后就不该写那块牌子。

()
(2)银子埋在地上并不是好办法,还是藏在箱子里保险。

()
(3)偷别人的银子是坏行为,总会被人发觉的。

()
(4)想要耍聪明结果却做了蠢事;想掩盖事实反而会暴露。

不要自作聪明。

()
★看图写话。

(15%)
提示:看看图上都有什么,谁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仔细观察图片,积极开动脑筋,展开合理想象,结合图片自己定一个题目,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