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介绍之【黄精】
1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
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型黄精”。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于沸水中略烫或蒸制透心,干燥。
2别名
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
3药材性状
1、黄精:根茎结节状。
一端粗,类圆盘状,一端渐细,圆柱状,全形略似鸡头,长2.5-11cm,粗端直径1-2cm,常有短分枝,上面茎痕明显,圆形,微凹,直径2-3mm,周围隐约可见环节;细端长2.5-4cm,直径5-10mm,环节明显,节间距离5-15mm,有较多须根或须根痕,直径约1mm。
表面黄棕色,有的半透明,具皱纹;圆柱形处有纵行纹理,质硬脆或稍柔韧,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颗粒状,有众多黄棕色维管束小点。
气微,味微甜。
2、多花黄精:根茎连珠状或块状,稍带圆柱形,直径2-3cm。
每一结节上茎痕明显,圆盘状,直径约1cm。
圆柱形处环节明显,有众多须根痕,直径约1mm。
表面黄棕色,有细皱纹。
质坚实,稍带柔韧,折断面颗粒状,有众多黄棕色维管束小点散列。
气微,味微甜。
3、滇黄精:根茎肥厚,姜块状或连珠状,直径2-4cm或以上,每一结节有明显茎痕,圆盘状,稍凹陷,直径5-8mm;须根痕多,常突出,直径约2mm。
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有明显环节及不规则纵皱。
质实,较柔韧,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平坦,颗粒状,有众多深色维管束小点。
气微,味甜,有粘性。
4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脾、肺、肾经。
5食用方法
1、黄精: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略润,切厚片,干燥。
2、蒸黄精:取黄精,洗净,置笼屉内,蒸至棕黑色滋润时,取出,切厚片。
3、炙黄精:取净黄精片用清水漂1夜,煮后晒至五成干,拌蜂蜜润1夜,放锅内隔水蒸至透为度。
4、酒黄精:取净黄精片用黄酒拌匀,置炖药罐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至黄酒被吸尽;或置适宜容器内,蒸至内外滋润,色黑,取出,晒至外皮稍干时,切厚片,干燥。
每黄精片100kg,用黄酒20kg。
5、黑豆制黄精
(1)取黑(黄)豆置锅内熬取浓汁,加入黄精用文火共煮(豆汁平过药面)至水尽,取出微晾,再置容器内蒸5-8h;或豆汁拌浸黄精,润至透心,蒸至内外呈滋润黑色,取出,切厚片,干燥。
每黄精100kg,用黑(黄)豆10kg。
(2)或取净黄精片浸泡2d,每日换水1次,取出,将黑豆煮水取汁,合煎12h,取出,晒至半干,再加熟蜜及白酒各5kg,共兑化拌匀后,蒸至呈黑色,无麻味,晒干;或取净黄精用米汤泡透心,淘净后加入炒香之黑豆,加水与药平,用微火煮干,筛去黑豆,再蒸至上气,取出日晒夜露,晒干。
每黄精片100kg,用黑豆30kg。
(3)或取净黄精置锅内用水泡透后煮沸,去水,加生姜、黑豆煮2h,晒半干,加蜂蜜与水拌匀,蒸至黑亮为度。
每黄精片100kg,用蜂蜜15kg,黑豆10kg,生姜5kg。
6、熟地制黄精
(1)取净黄精置适宜容器内,蒸至带黑色,晒半干,露1夜,如此反复3次,再加入熟地膏拌匀,润1夜,蒸至黑透,晒,露1次,晒干,每黄精片100kg,用熟地膏24kg。
(2)或取净黄精置锅内,加蒸熟地的汁与药平,用文火煮至药汁被吸尽,内外呈黑色,用时再切片。
6功能与主治
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肺虚燥咳、劳嗑咳血、精血不足、
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
7古籍摘要
1、《别录》:“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
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
2、《日华子》:“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
单服九蒸九暴,食之驻颜。
”
3、《道藏神仙芝草经》:“宽中益气,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体坚强,其力倍,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
下三尸虫。
”
4、《药物图考》:“主理血气,坚筋骨,润皮肤,去面黑,目痛,眦烂。
”
8营养价值
1、治咳嗽日久,或虚劳久咳,干咳少痰,短气乏力,气阴两虚,可单用或与沙参、麦冬、川贝母、百部、杏仁等同用,以助其滋阴润肺、化痰宁嗽之功;兼咳血者,配白及、阿胶、旱莲草、冰糖等,以滋阴凉血止血;兼骨蒸潮热者,配地骨皮、生地黄、知母,以滋阴退热除蒸;气短乏力者,配黄芪、党参、五味子等,以益气敛肺。
2、治肺燥咳嗽,鼻咽干痒,无论偏凉偏热咸宜。
证属凉燥,配紫苏、杏仁、紫菀等同用,以温散燥邪,润燥止咳;证属温燥,配桑叶、杏仁、川贝母等合用,以疏表清燥,润肺止咳。
3、治脾虚之面黄倦怠,食少无力,或津亏之口干食少,舌红少苔。
脾胃气虚者,配党参、山药、白术、陈皮等,以健脾益气开胃;脾胃阴伤,配北沙参、麦冬、玉竹、谷芽等,以养阴益胃生津;若属气阴两虚者,又当与人参、麦冬、山药等合用,共奏补气养阴、健脾益胃之效。
4、治消渴。
单味大剂量煎服有效;热甚者,配天花粉、知母、石膏等同用,以清热养阴生津;阴伤重者,配生地、天冬、北沙参等同用,以滋阴生津止渴。
5、治消渴日久,证属阴损及阳,配熟地、山药、山萸肉、附子、肉桂等同用,以收阴阳并补之功。
6、治气阴两虚,配生黄芪、西洋参、山药、石斛等同用,以取气阴双补之效。
7、治肾亏诸症,配枸杞子等补肝肾药同用,以加强补肾填精之力,如《圣济总录》二精丸;阳痿、遗精者,可再伍淫羊藿、菟丝子、沙苑子等补肾壮阳、固精止遗;若为精血双亏,则配当归,以补肾养血。
8、治虚弱羸瘦。
偏虚寒者,配少量干姜、肉桂等药同用,以补虚壮阳散寒,方如《千金要方》黄精膏;偏阴虚有热者,配天门冬、白蜜等药同用,以补虚强牡、滋阴制阳,方如《圣济总录》黄精丸;属气阴两亏者,配生地黄、黄芪、党參等同用,气阴双补。
9用法及用量
用量9~15g。
10使用注意
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者禁服。
11药材故事
从前有个财主,家里有个丫环名叫黄精。
黄精出身很苦,可天生得一付好容貌。
财主色迷心窍,一心想要黄精做小老婆。
财主捎信给黄精的父亲说,你家祖祖辈辈种我的田,吃我的粮,而今我要黄精做小老婆,你要是不愿意,就马上还我的债,滚出我的家门。
阳雀不与毒蛇同巢,一家人急得没办法,只好让黄精赶快躲出家门去。
漆黑的三更夜,黄精逃出了财主的庄园。
可是她刚刚逃出虎口,就被狗腿子发觉了。
于是,财主马上派家丁打着灯笼火把去追赶黄精姑娘。
黑灯瞎火的黄精深一脚浅一脚的跑啊跑,鬼晓得怎么跑到了一座悬崖边,这时身后灯笼火把愈来愈近了,姑娘一狠心跳下了悬崖。
黄精跳崖后心想这一下必死无疑,可没想落到半山腰却被一棵小树挂住了,摔到了树边的一小块斜坡上。
她只觉得浑身一阵阵火辣辣疼,一下子昏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她睁眼一看,吓了一大跳,只见身下是万丈深渊。
几天来她没喝过一口水,没吃过一粒米,身子非常虚弱。
她见身边长着密密麻麻的野草,黄梗细叶,叶子狭长,开着些白花,便顺手揪下一把草叶,放在嘴里暂且充饥。
一次,她拔下一棵有手指粗的草根,放在嘴里一嚼,觉得又香又甜,比那些草梗草叶
好吃得多。
打这以后,黄精姑娘便每天挖草根过日子,一边寻找上山的路。
太阳升起又落,月亮落了又升,转眼过了半年。
一天姑娘爬上了一块大岩石后面,只见一棵酒杯粗的黄藤从崖顶上垂了下来,她抓住藤萝向上爬,这时才发现自己的身子变得非常轻,轻得象燕子一样,非常轻松地爬上了山顶,连气都没有喘。
上了山顶,她径直朝西走去。
走着、走着,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了一个村落,她走到一家门前:“主人家,请给碗饭吃吧。
”只见里边走出来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婆婆,看了姑娘一眼说:“讨饭也不看看时间,人家大清早还没有生火呢,哪来的饭吃呵。
”说完又回屋去了。
“老妈妈请行行好,我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有碗剩饭也行。
”黄精说道。
老婆婆见她说得怪可怜的,就开门让黄精进了屋,又去热了碗剩饭,烧了碗热汤。
过了一会儿,只见一个背柴禾老头儿进了门。
老婆婆指着黄精对老头儿说:“这是个苦命的讨饭姑娘,她家乡闹旱灾,爹娘都死了,讨饭到这里,咱们就收下她做闺女吧!”老头儿看着姑娘,点了点头。
从此,黄精姑娘在老婆婆家住下。
日子一长。
姑娘便把身世告诉了大妈、大伯。
黄精遭难跳崖没死,全靠吃草叶、草根活了半年多,这下可叫大妈,大伯吃了一惊,都说姑娘命大、造化大。
姑娘的遭遇渐渐地传遍了全村。
村里有个采药老人,他听到姑娘吃草根能活这么长的时间,见到黄精姑娘那么水灵灵的,就问姑娘吃的是什么样的草根。
姑娘带着老人在山上找到了那种草根。
采药老人挖起放在嘴里细细地品尝,觉得味道清香甘甜,吃后身子又暖和、又舒服,精力旺盛。
后来他把这种草根给病人吃后,病情减轻了,结老年人服用,身子骨渐渐变得越来越硬朗了。
因是黄精姑娘发现的这种草,所以大家就给它起名叫“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