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经营方法企业的运营模式
1.自产自销:顾名思义是企业自己销售自己公司生产的产品给客户。
通常企业都有独立的经营权,自销不违法。
但是在中国,某些特殊的行业,特殊的产品或地域,自销会有限制,需通过第三方或特许批准后才能自行
销售。
如黄金销售,保税区销售等。
2.代购代销:是指用合同的形式,受人委托代为收购、销售的一种商
业活动。
这种经营方式灵活、经营范围比较广泛,多为农副产品,需要有
一定的经营场地,经营者从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代购代销的经营者要有
信誉。
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
来料加工是以改变原材料、半成
品的形状、性质、表面状况及用途,按要求加工成产品;来样加工,是按
订单的需要,依照图纸、订单的设计要求加工、产品成型后供给订货方;
来件装配是将对方提供的零件,依据合同的要求组成产品。
来料加工、来
样加工、来件装配无论那种经营方式,企业都必须与对方签订合同,明确
双方的权利义务。
3.批发:商业活动中成批、大宗地售出商品,它的售价不低于零售商品,销售对象是商品经营者、零售商,不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
批发商
品需要有一定的仓储设备、储运条件及较多资金。
4.零售:是指成批、大宗地买进商品,零星分散卖出,销售对象多为
最终消费者修理业。
将损坏的器皿、设施、物品修复原状,或达到原有功
能用途。
5.运输业:又分为客运和货运,因利用的运输工具不同,又分为非机
动车运输或机动车运输、船舶运输、铁路、公路运输及水上运输。
私营企
业不经营铁路运输。
6.咨询服务:咨询服务是近年业兴起的行业,私营企业利用在某一领
域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为顾客提供服务、经验、材料数据、设计等,使
顾客在接受咨询中获取知识和利益。
在商品经济范畴,作为组织单元的多种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有机构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以实现投资人、客户、员工、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换取收入。
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
企业是市场经
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各种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企业存在三类基本组织形式:独资企业、合
伙企业和公司,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中最主要的最典型的组织形式。
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是与“事业单位”平行使用的常用词语。
《辞海》1979年版中,“企业”的解释为:“从事生产、流通或服
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单位”;“事业单位”的解释为:“受国家机关领导,不实行经济核算的单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形式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企业的演进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工场手工业时期
这是指从封建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时期。
16世纪至17世纪,一些西文国家的封建社会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加快,大规模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家庭手工业急剧瓦解,开始向资本主义工场制转变。
工场手工业是企业的雏形。
2、工厂制时期
18世纪,西方各国相继开展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的普遍采用,为工厂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771年,英国人理查德·阿克赖特(RichardArkwright1732—1792)在克隆福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纱工厂。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厂制度在英、德等国家普遍建立。
工厂制的主要性是:实行大规模的集中劳动;采用大机器提高效率生产;实行雇用工人制度;劳动分工深化,生产走向社会化。
工厂制的建立,标志着企业的真正诞生。
3、现代企业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工厂自身发生了复杂而又深刻的变化;不断采用新技术,使生产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加剧,产生了大规模的垄断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形成职业化的管理阶层;普遍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子一系列科学管理理论,从而使企业走向成熟,成为现代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