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版业经营管理课件

出版业经营管理课件

出版业经营管理课件绪论一、什么是出版?1、出版的内涵第一,出版是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使其具有适合于读者消费的出版物内容的过程。

第二,出版是对加工好的已有作品进行大量复制,使其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一定载体形式的过程。

第三,出版包括将出版物〝公之于众〞的过程。

2、出版定义所谓出版,确实是将通过加工提炼的知识信息产品,通过某种生产方式大量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裁体上,并进行广泛传播的过程。

3、开展出版活动的条件〔1〕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形成出版产品的资源条件。

〔2〕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对出版产品进行加工制作的生产条件。

〔3〕必须具备广泛组织出版物公之于众的流通传播条件。

〔4〕必须具备由一定规模的消费需求构成的市场条件。

二、出版物出版物作为出版活动的直截了当产物,对其概念的明白得也包含了许多丰富的内容。

1、出版物概念的历史演变随着出版活动技术手段的不断进展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出版物的概念也经历了一个从泛指到专指再到泛指的演变过程。

2、出版物的构成要素出版物不论其外观形式如何,都由以下要素构成:(1)以读者所需要的知识信息构成内容;〔2)以一定的表达方式陈述知识信息;(3)以一定的物质载体作为知识信息存在的依据;(4)以一定的生产制作方式使知识信息附着于物质载体上;(5)以一定的外观形状出现出来。

依照上述特点,我们给出版物作如下定义:出版物是指以传播为目的存贮知识信息并具有一定物质形状的出版产品。

3、出版物的差不多类型出版物按照制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1〕印刷出版物指以印刷方式复制,以纸介质为媒体,能够重印的非连续或者连续的出版物,包括图书、报纸、期刊。

〔2〕音像出版物,一样分录音制品、录像制品两大类别。

〔3〕电子出版物。

与印刷出版物相比,电子出版物有以下一些特点:(1)传播信息容量大、密度高;(2)查寻、检索迅速; (3)单位成本低; (4)携带方便、节约存放空间;(5)可为读者提供多种服务; (6)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受器官; (7)需借助设备阅读,如微型运算机、光盘驱动器等,这点不及阅读传统书刊方便。

〔4〕互联网出版物。

〔5〕微缩出版物,用微缩胶片和胶卷来储备的信息资料〔微缩平片、微缩胶卷〕。

几种较为专门的出版物类型:〔1〕正式出版物。

〔2〕内部出版物。

〔3〕非法出版物。

〔4〕淫秽出版物4、出版物的功能1、舆论导向的功能2、实施教育的功能3、储存积存、传播文化知识的功能4、制造经济效益的功能5、娱乐、消遣的功能5、出版物生产与流通的相互关系一、生产与流通是相互依存的整体二、生产对流通的决定作用三、流通对生产的作用三、出版业经营治理1、出版业以出版为主的生产或产业领域,称为出版业。

出版业指营利性的、经常性的出版事业:非营利性的出版,或无须由自己核算的托付出版,不称为出版业。

出版是一种专门的行业。

广义的出版包括出版、印刷、发行三部分。

2、治理、经营的一样概念及两者的关系〔1〕治理的含义治理是一种活动过程,由才能出众的人(或治理机构)通过打算、组织、指挥、操纵和和谐等环节,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和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治理作为一种活动—直存在,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

〔2〕治理的分类A、从治理的范畴分:宏观治理和微观治理。

B、从行业来划分:有工业治理、农业治理、科学治理、教育治理、军事治理、大众传播媒介治理等。

C、按专业职能划分:行政治理、人力资源治理、财务治理、宣传治理、技术治理等。

经营的一样概念〔1〕什么是经营?经营,在经济学的角度指人们在社会商品的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内进行的社会活动。

指企业以市场为对象,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手段,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使企业的投资、生产、销售等经济活动与企业的外部环境保持动态均衡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

〔2〕经营活动的形成经营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展、市场作用的增强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而不断进展起来的。

关于现代企业来说,经营是它的最差不多的活动。

〔3〕企业经营的要素(1)人力资源。

这是企业经营的人力要素。

(2)生产资料。

这是现代企业经营的物力要素。

(3)资金。

这是现代企业经营的财力要素。

(4)经营组织与治理。

这是现代企业经营的组织要素。

(5)环境。

这是现代企业经营的外部要素,要紧包括国民经济进展状况、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企业的市场环境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

经营与治理的关系〔1〕经营与治理的区别(1)治理是劳动社会化的产物,经营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2)经营着眼于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依照企业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来决定经营目标,起〝适应〞、〝超前〞的作用;治理着眼于企业内部各种治理关系,组织和谐企业内部资源去实现目标。

(3)治理适用于—切组织,经营适用于企业,只有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才有经营活动。

(4)经营直截了当与盈利相连,企业通过推测、决策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治理那么是在实施过程中提高效率,保证盈利得以实现。

〔2〕经营与治理的联系(1)二者的功能都要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它们的目的差不多上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企业的成功经营必须以有效的治理为前提,治理是经营的基础和保证;经营是治理的最终目的。

〔3〕经营是治理职能的延伸与进展3、出版业经营治理所谓出版业经营治理,是指与出版发行活动有关的治理机构及其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对构成出版发行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编辑、出版、印数、发行、外贸、物资供应、教育、科研等〕进行规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剂,以实现出版业连续健康进展目标的过程。

这一概念包含了治理活动的五个差不多要素,即:治理主体、治理依据、治理对象、治理目标、治理职能。

出版活动本身确实是一种专门的社会活动。

对出版活动的治理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精神生产活动的治理,要紧对出版物的内容进行监督和引导。

二是对物质生产活动的治理,它包括制定产业进展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产品的编校质量、印装质量,提高出版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一章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第一节我国出版业的形成与进展一、手工抄写出版时期出版业的形成与进展1、出版业的起源出版活动起源于汉代出版业起源于何时,目前学术界认识不一,其要紧观点有四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书籍的显现即意味着出版活动的产生;第二种观点认为,图书贸易的显现即意味着出版活动的产生;第三种观点主张出版起源要以雕版印刷的显现为标志;第四种观点认为,机械化印刷的显现即意味着出版活动的产生。

我们主张我国出版活动的起源要从西汉末年槐市的显现算起。

2、造纸术的发明为出版业的早期进展制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第一,改善了书籍的载体材料,提高了书籍的生产速度与效率。

第二,扩大了平民抄书读书的机会,为出版业的进展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第三,为图书流通的进展提供了条件。

3、手工抄写出版时期出版业的特点第一,图书的生产制作以手工抄写为主。

第二,图书的流通以个体书摊、书贩为主。

第三,出版品种以佛道教经典及单篇文学作品为主。

二、手工印刷出版时期出版业的成就与特点1、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进展的阻碍〔1〕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照一个版本原样复制的图书生产技术。

〔2〕印刷术的采纳、大大地加快了图书的生产速度,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进展与普及。

〔3〕雕版印刷术的外传,该技术对世界出版业的进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进展的阻碍〔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以活字拼排制版的思路,为近现代印刷业的进展打下了基础。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缩短了印版制作时刻,提高了出版物的生产速度。

〔3〕活字印刷术的外传,促进了世界出版业的进展,世界出版业逐步进入了机械印刷的新进展时期。

3、手工印刷出版时期出版业的特点第一,图书的生产以制版印刷为主,与手工抄写相比,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第二,显现了专门的出版机构。

此期的专门出版机构,大体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官方出版机构。

这类机构以印造教科书、儒家经典和工具书为主。

其所生产的图书被书史学家称为官刻本。

二是私人出版机构。

其所生产的图书被书史学家称为家刻本。

三是商业出版机构。

此类机构往往既生产又销售,以谋利为目的,校勘不太精细。

其所生产的图书被书史学家称为坊刻本。

第三,图书流通有了进一步的进展。

这种进展要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图书的流通已开始与生产分离。

产销合一、自产自销的书坊、书铺中已有些机构专门经营图书流通业务。

二是图书流通的范畴已专门广泛。

三是版权贸易已开始显现。

三、机械印刷出版时期出版业进展的几个时期及其特点1、西方印刷术的传入与译书机构的设立最早将西方印刷术传入中国的是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马礼逊。

此期译书机构中最闻名的有以下几家①美华书馆。

②墨海书馆。

(3)土山湾印书馆。

(4)广学会。

在西方印刷术传入的初始时期,我国出版业出现出了以下明显特点。

第一,出版机构以外国教会与传教士来华所创办的各种传教布道兼译书印书的机构为主体。

第二,普遍采纳西方印刷术生产出版物。

第三,出版物形式发生了变化。

除图书之外,还显现期刊、报纸。

第四,出版内容以传播宗教及西方的学术文化科技知识为主。

2 、近代民族出版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出版业的兴起,以商务印书馆的显现为标志。

洋务派、维新派开设的翻译出版机构及其出版活动,对民族出版业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外,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以及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也是近代民族出版业兴起的重要缘故。

此期闻名的出版机构要紧有以下几家:①商务印书馆。

②中华书局。

③开明书店。

此类出版机构为整理、出版中国古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作出了奉献;对我国初期的民主革命和文化启蒙运动,也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为读者服务和经营治理等方面积存了一些体会。

民族出版业进展初期要紧有以下特点:第一,民族出版业取代教会的译书机构而逐步在中国出版业中取得了主导地位。

第二,出版发行机构大多采纳资本主义的经营治理方式运作。

第三,出版内容以教科书、古籍工具书及翻译西方科技学术图书为主。

第四,出版物生产技术先进、设备精良。

3 、传播新文化的进步出版业的进展传播新文化的进步出版业、由三部分组成。

(1)早期党组织开展的出版发行活动(2)进步书店的出版活动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三家最具代表性。

(3)新华书店的出版发行活动1937年4月24日,以张闻天、凯丰等同志组成的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在延安创办了新华书局,10月,改名为新华书店。

以后,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进展,新华书店的分支店连续在各依照地和解放区成立。

现在期进步出版业的进展具有以下特点:1.出版宗旨差不多上宣传革命真理,普及新文化;2.困难创业,团结奋斗,竭诚为读者服务;3.内部治理民主化,且专门重视经济核算;4.在搞好经营的同时,巧妙地、不屈不挠的同反动势力作斗争。

4、新中国出版业的建立与进展新中国的出版事业在其进展过程中,有以下明显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