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4届高考专区小说专题训练视角(含答案)

2024届高考专区小说专题训练视角(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视角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气孙华“你的嗓门真洪亮。

”我说。

“我中气足。

”他一点儿也不谦虚,“中气足,不仅嗓门大,而且也能跑。

”想不到他竟“蹬鼻子上脸”。

我暗自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眼前的他看上去不过一米七,体重应该也不足六十公斤,细胳膊细腿,黑且瘦。

“你不相信?那我就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不,不是故事,故事可以虚构,我要讲的是一件真事。

”不等我同意,他就开始讲了起来,眼中闪耀着光芒,脸上显出神秘的表情。

“那年我办理了一起寻衅滋事案件。

两个团伙,二十多人,相互挑衅、殴打,性质十分恶劣。

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主要犯罪嫌疑人几乎都到案了,只有首犯老刀在逃。

这家伙二十出头儿,却心狠手辣。

一次,他在大街上遇到对方一名落单的成员,竟然用自制的红缨枪,生生地将对方的脚筋挑断。

你说,有多猖狂?我们去他家和他经常落脚的地方逮了几次,都扑了空。

”“犯罪嫌疑人都是很狡猾的。

”我漫不经心地说。

“那天是个周末,我陪老婆去看望岳父。

老丈人不小心摔了一跤,骨头跌断了,躺在床上,作为女婿很应该去探望一下。

吃饭的时候,我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心里装的全是老刀。

这可能是职业病吧,做警察的大概都这样,手边不能有案子,案件没破,心里就永远搁不下;案件破了,那种快乐,是其他人无法想象的。

眼下这起案子,作为首犯的老刀没有归案,案件就不能算破。

案件破不了,心里窝火啊。

岳母见我这副样子,不断地拿筷子敲打,心里的不高兴全都放到了脸上,亏得老婆给我打圆场,才勉勉强强地把饭吃完。

从老丈人家出来,路过鼓楼路口,忽然有一张熟悉的面孔在我眼前一晃,又瞬间与我擦肩而过。

我定一定神,老刀!对,是他!他的照片我早已烂熟于心,只不过没有见过真实的人而已。

我转身故意大叫了一声‘老刀’,那小子果然回过头来。

要说这家伙,不愧是混社会的,反应够迅速。

就在我扑上去的一瞬间,他也醒过神来,撒腿就跑,那速度,说是射出的箭也不为过。

他停顿了一下,眨了眨眼,更加严肃起来。

我被他的讲述吸引了,急切地等着下文。

“都怨我那天穿的是一双布鞋,我妈做的。

以前,我妈每年都要为我做一双布鞋,一针一线纳起来的那种,家里还有好几双。

布鞋轻便,最大的好处是透气。

不怕你笑话,我这人,汗脚,穿皮鞋,一天下来,那臭鸭蛋的味道,能把你熏晕;所以啊,我净是穿我妈做的千层底。

现在,她老人家已经做不动了,主要是眼睛不好,八十六了。

不过每次回老家看她,临走前她仍然要叮嘱我一句,吃公家饭的,要走正道。

没办法,农村老太太,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可我知道,她的这句话,千斤重。

她是盼望我一路走好,走正道呢。

”“扯远了。

我说到哪里了?对,老刀见我扑上去,撒腿就跑。

周末,大街上的人多,我们俩就在人缝里穿梭,我紧紧盯着他那件红色T恤衫不放。

可是渐渐地,我俩拉开了距离。

要说布鞋,平时穿着挺舒服,可真跑起来总不得劲儿,跑不快。

眼看我俩的距离越拉越大,我急了,边跑边甩掉了脚上的布鞋。

没有了羁绊,跑起来轻松多了,我和他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老刀见情况不妙,折身进了东亭二村。

东亭二村是一个老旧小区,里面地形复杂。

老刀可能是急于逃跑吧,专挑草丛和碎石路跑。

这可苦了我,脚底板不知被戳了多少下,当时我还不知道我的脚已经鲜血淋漓。

”“光脚跑,可真够你受的!”我心疼地说。

他点点头:“说真的,那时我似乎没感觉到疼,只是紧紧追着老刀,一步都不敢落。

”“老刀见无法甩脱我,又出了小区,跑到了幼儿园对面。

那是一段下坡路,我们之间的距离也就两三米的样子。

我瞅准机会,一个前扑,两只手紧紧揪住了老刀的裤脚,他扑通一声,栽在地上。

我顺势骑到了老刀身上,一个折腕别臂,将他的双手扭到了背后。

被压在地上的老刀喘着粗气,嘟囔道:‘大哥,追得这么紧,真玩命啊!’”“你追了多远?”我问。

“五六千米吧。

”我向他伸出了大拇指,他没理我,继续说:“讯问的时候,老刀对我说:‘大哥,你已经是全市的万米冠军了。

’原来那小子是上届市运动会一万米的冠军。

”“你跑赢了冠军?”我吃惊了。

他腼腆地笑了。

我一下子来了兴致,活动了活动手腕和脚踝,说:“我们能比一下吗?跑赢了你,我就是冠军了。

”“不能。

”“为什么?”“那时我是警察,我在追犯罪嫌疑人。

”沉默片刻,他又开了口:“连我自己都想不到,我能跑那么快。

”然后,他对着镜子里的人慢慢说道,“人的潜能,有时候,真是无法估量的。

”镜子里的那个人和他长得一模一样,正躺在病床上。

(有删改)1.小说时而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时而以“他”的视角补述故事,请问这样安排有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后一匹舞马冯伟山长安城兴庆宫里张灯结彩,勤政楼前的大院里更是打扫得一尘不染。

微风拂来,院中的几棵桂树轻轻摆动,摇落一地的馨香,把整个大院都熏醉了。

院子里鼓乐齐鸣,笙歌燕舞。

唐玄宗坐在黄罗伞下,边品茶,边拈须望着不远处的一座木台频频点头。

大木台上铺着厚厚的红毡,上面数十匹马儿正在表演。

这些马儿体格健壮,精神抖擞,都披着火红的锦绣服饰,脖子上挂着金铃,鬃毛上系着贵重的青玉,分几排均匀散开,在《倾杯乐》的节拍中尽情地舞蹈。

乐曲欢快而悠扬,马儿或摇头晃脑,或伸蹄摆尾,动作整齐,如一团团火烧云在木台上晃动。

“好!”玄宗看得出神,忍不住大声喝彩。

他身旁的安禄山更是看得两眼发直,如在梦中。

直到周围的大臣们纷纷叫好,才把他从梦中惊醒。

一曲终。

一个人在台前晃了一下手里的小红旗,喊道:“恭祝吾皇寿诞康泰,万岁万万岁!”马儿们立刻停止了动作,前腿直伸,后腿弯曲蹲坐,马尾高扬,脑袋低垂,一副跪拜磕头的样子。

“真神马也!赏酒!”玄宗眉开眼笑,高声说。

不一会儿,上来一些人,手捧精致的乳色瓷碗放到马的嘴边,马竟一下咬住碗沿衔在嘴里,静等倒酒。

酒满,突然传来了“咚咚”的鼓点声。

数十匹马一起仰头,碗里的酒徐徐倒入嘴中,竟点滴不漏。

再一遍鼓点响起,马儿竟将瓷碗轻轻放到一边,又一次脑袋低垂谢恩。

这时,持旗的人把红旗换成了绿旗。

他把旗一举,那些马齐刷刷地站立起来,再次头舞足蹈。

《倾杯乐》的曲调婉转如黄鹂鸣春,欢快似小河淌水,在勤政楼前萦绕不止。

马儿们随着乐曲的急缓,随意变换着动作和速度。

有的马不胜酒力,竟面色酡红,低头垂尾,舞动的节奏大变,在原地一个劲儿地转圈。

那醉酒的憨态,惹人无限爱怜。

马脖子上的金铃“叮当”作响,鬃毛上的青玉在红服饰的映衬下闪着幽幽的珠光,炫人眼目。

全场再次欢声雷动。

众人纷纷喝彩,玄宗也高兴,把手轻轻一挥:“马儿累了,让它们歇了去吧。

”有人打一声呼哨,马儿们立即掉头侧身,整齐地款款而去。

马儿刚回到马厩,就有专人拿了温热的湿毛巾来擦拭它们的全身。

这时,小黑又一次想起了小白。

那天,草原上的头人来了,还有几个马贩子和穿官服的人,后面跟着数百名持刀拿枪的官兵,他们包围了草原上的野马家族。

见势不好,头马一声招呼,群马扶老携幼向草原深处狂奔。

无奈,官兵们挥着套马杆和刀枪步步紧逼,包围圈越来越紧,除了少量突出重围外,大多被生擒。

这时,小黑疯了般地朝身旁的几个官兵撞去,就在官兵们纷纷倒地之时,它对小白说:“快跑,跑得越远越好,总有一天我会回来找你的。

”终于,小黑它们被牢牢控制在一片草场上。

那个穿官服的人哈哈大笑,说把这些马里面年轻精壮的都给老子送到京城!小黑无奈地走着,边走边仔细留意路边的标记,这里是一棵大树,那里是一座别样的宅院,或者什么地方是一条弯曲的小河。

它想,早晚有一天我会跑回草原的。

可现在,小黑后悔了,后悔小白没有一起来。

尽管当年野马家族的被虏者,经历过艰苦的长途跋涉和皮鞭下训练的磨难,可毕竟苦尽甘来,活得还算滋润。

吾皇圣明啊!小黑在心里谢着玄宗,又想想小白,觉得对不起它。

这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突然造反,声势浩大,很快攻下了长安城。

玄宗李隆基仓皇出逃。

安禄山进城的第一天就想到了那些让他牵肠挂肚的舞马,传下命令,要好好善待。

安禄山喜欢舞马一点儿不逊于李隆基,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只要有空闲,他就看舞马表演。

一帮吹奏手腮帮子高高鼓起,随着《倾杯乐》的节拍,盛装的马儿们倾情演出,次次精彩,场场绝伦。

安禄山兴奋得大呼小叫,就差喊舞马亲爹了。

两年后,安禄山被杀。

一日,大将田承嗣意外发现了安禄山都城马厩里的舞马,对部下说:“怪了,这里怎么有这么多膘肥体壮的马呢?太可惜了!都给我赶走,补充到队伍里!”是夜,田承嗣和一帮将士在院子里喝酒,酒到兴处,让人找来一些乐手和舞女助兴。

当《倾杯乐》的曲子响起,那些拴在不远处的舞马竟情不自禁地舞蹈起来。

守兵们吃惊,不知马儿们为何如此,吆喝着举鞭就打。

马儿们疑惑不解,就更加卖力地舞动起来。

谁知它们越舞动得厉害,鞭子就抽得越狠。

听到嘈杂声,田承嗣也领人走了过来。

这时的舞马在皮鞭的抽打下舞得更欢了。

田承嗣见状,惊叫:“妖精!这是妖精啊!快,给我杀,都给我杀了!”霎时,刀光闪处,一匹匹舞马气绝而亡。

其他舞马见状,拼命挣脱缰绳,四散奔逃。

此时的小黑,早就奔出了院子,顺着一条大街拼命向城外跑去。

它听到了身后兄弟姐妹们凄惨的嘶鸣声,它知道它们再也回不了梦中的大草原了。

小黑凭着记忆中那些模糊且清晰的路标,拼命地跑啊跑啊……下雨了,小黑一个激灵,微微睁开了眼。

眼前是一匹白色的雌马,嘴里正含着水一点点地洒在它的嘴唇、额头和身上。

雌马看它醒了,一脸兴奋,朝天“啖儿、啖儿”地叫着。

它浑身酸痛,追寻着雌马的身影,看到了一片绿色的草原,无边无际,空旷而恣肆。

“小黑,你是小黑吗?还认得我吗?”它点了点头。

两匹马头抵着头,目光里满是温柔。

(有删改)2.除采用传统的叙事角度外,文本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这样安排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的小题。

城乡简史范小青自清喜欢买书。

可书越来越多,就有了许多不便之处。

自清打算把书处理掉一部分。

正好这时候,政府发动大家向贫困地区的学校捐赠书籍,自清清理出来的书,正好有了去处。

自清有记账的习惯。

自清的账本,有时候会超出了单纯记账的意义。

他会详细写下购买这件东西的前因后果。

自清记账的初衷,是想约束自己的花费,因为早些年大家的经济都比较拮据。

但其实该花的钱还是照花。

很多年过去了,账本一本一本地叠起来,倒也壮观。

自清清闲的时候,随手抽出其中一本,看到是某某年的,他的思绪便飞回这个某某年。

后来条件好起来,而且越来越好。

自清曾想停止记账的习惯。

但只是想想而已,自清知道,这是习惯成自然。

那就继续记账吧。

每年年终的那一天,自清就将这一年的账本加入到无数个年头汇聚起来的账本中,按年份将它们排好,放在书橱下层的柜子里。

书橱上层玻璃门里的隔板上摆满了自清买来的书,那是一种无声的炫耀。

这天自清打开柜门,竟发现少了一本账本。

自清找了又找,想了又想,最后他想到会不会是夹在旧书里捐给了贫困地区。

自清想,这本账本对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是没有用处的;但对他来说,就不一样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