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 c3ocso4s04°0°= 3.
返回目录
第7页
课前自测
课堂探究
返回目录
5.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若(a2+c2-b2)tanB= 3ac, 则角 B 的值为__π3_或__2_3_π___.
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a2+2ca2c-b2=cosB, 结合已知等式得 cosB·tanB= 23, ∴sinB= 23,又 0<B<π,∴B=π3或23π.
(3)求角问题要注意角的范围,要根据已知条件将所求角的范围尽量缩小,避免产 生增解.
第17页
课前自测
课堂探究
返回目录
(2020·唐山模拟)若 sin78°=m,则 sin6°=( D )
m+1
A.
2
1-m B. 2
m+1 C. 2
1-m
D.
2
解析 因为 sin78°=m,所以 cos12°=m,则 sin26°=1-c2os12°=1-2 m,又 sin6°
第20页
课前自测
课堂探究
返回目录
考点❷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典例 1】 (2020·济南模拟)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是 a,b,c,
且coasA+cobsB=sincC,若 b2+c2-a2=85bc,则 tanB 的值为( C )
A.-13
1 B.3
C.-3
D.3
第28页
课前自测
课堂探究
返回目录
(2020·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已知△ABC 的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
且 sinB-sinA(sinC+cosC)=0,a=2,c= 2,则角 C=( B )
5π
π
A. 6
B.6
π
π
C.4
D.3
第29页
课前自测
课堂探究
返回目录
解析 因为 A+C=π-B,所以 sinB=sin(A+C)=sinAcosC+cosAsinC,因为 sinB -sinA(sinC+cosC)=0,所以 cosAsinC-sinAsinC=0,因为 C∈(0,π),所以 sinC>0, 所以 cosA=sinA,即 tanA=1.又 A∈(0,π),所以 A=π4,由正弦定理得sianA=sincC,又 a=2,c= 2,所以 sinC=12.因为 a>c,所以 C=6π,故选 B.
第26页
课前自测
课堂探究
返回目录
优解:由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可知 ccosB+bcosC=a,所以 ccosB+bcosC-2acosA
=0 可化为 a-2acosA=0,因为 a≠0,所以 cosA=12.又 0<A<π,所以 A=3π.由 b=2,
S
△
ABC
=
1 2
bcsinA
=
2
3,得 c=4.由余弦定理可得
3.△ABC 的三个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asinAsinB+bcos2A= 2
a,则ba等于( D )
A.2 3
B.2 2
C. 3
D. 2
解析 由 asinAsinB+bcos2A= 2a 及正弦定理,得 sinAsinAsinB+sinBcos2A= 2sinA, 即 sinB= 2sinA,所以ba=ssiinnBA= 2.
绿色通道 衡水重点中学名师倾力打造 大二轮 • 数学 N
第二部分 突破热考题型 提升关键能力
板块二 核心考点 专题突破 专题一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第2讲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小题攻略)
目 录
课前自测 1 课堂探究 2
课前自测
课堂探究
课前自测
[自测 A——夯基]
1.若 sinπ3-α=14,则 cosπ3+2α等于( A )
第6页
课前自测
课堂探究
4.4sin40°-tan40°=______3____.
解析 原式=4sin40°-csoins4400°°
=4cos40°scions4400°°-sin40°
=2sin8c0o°s-40s°in40°
=2sin120°c-os4400°°-sin40°
=
3cos40°+sin40°-sin40° cos40°
3 A. 3
C.-
3 3
B. 3 D.- 3
解析 由ssiinnα2α=+2c-os2α3=co1s,α, 得 4cos2α-4 3cosα+3=(2cosα- 3)2=0,得
cosα= 23,则 sinα=12, 所以 tanα=csoinsαα= 33,故选 A.
第5页
课前自测
课堂探究
返回目录
第19页
课前自测
课堂探究
返回目录
3.已知锐角 3
α,β
满足
cosα=
55,tanβ=3,则
tan(α+β)=____-__1____,α+β=
_____4_π____.
解析 锐角 α,β 满足 cosα= 55,所以 sinα= 1-cos2α=255,所以 tanα=2.因为 tanβ=3,则 tan(α+β)=1t-anαta+nαttaannββ=-1.又 α,β∈0,π2,所以 α+β∈(0,π),所以 α +β=34π.
解析 因为sin2320°-cos1220°
=3csoins222200°°-cossi2n2202°0°
=
3cos20°+sin20° 3cos20°-sin20° 14sin240°
=2cos20°-3140si°n224c0o°s20°+30°
返回目录
第15页
课前自测
课堂探究
=16cossi1n024°c0o°s50°=16sisnin4800°° =32sins4in04°0co°s40°=32cos40°, 所以sin2320°-cos1220°+64sin220° =32cos40°+64×12(1-cos40°)=32.
为( C )
1 A.3
2 B.3
C.-13
D.-23
第11页
课前自测
课堂探究
返回目录
解析 方法一:依题意得 22(cosα-sinα)= 36,12(cosα-sinα)2=23,即 1-sin2α= 43,sin2α=-13,选 C.
方法二:sin2α=-cos2π+2α=1-2cos2π4+α=1-2× 362=-13,选 C.
第21页
课前自测
课堂探究
返回目录
解析 因为coasA+cobsB=sincC, 所以csoinsAA+csoinsBB=ssiinnCC=1,即ta1nA+ta1nB=1, 又 b2+c2-a2=85bc, 所以由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可得 cosA=45,则 sinA= 1-cos2A=35,tanA=csoinsAA=34,解得 tanB=-3,故选 C.
第22页
课前自测
课堂探究
返回目录
【典例 2】 已知在△ABC 中,a,b,c 分别为角 A,B,C 所对的边,A 为最小
角,且 a= 3,b=2,cosA=58,则△ABC 的面积等于( C )
73 A. 16
39 B. 16
39 C. 4
73 D. 4
第23页
课前自测
课堂探究
解析 cosA=58⇒sinA= 1-cos2A= 839, 由余弦定理得 a2=c2+b2-2bccosA,
a2 = b2 + c2 - 2bccosA = 22 + 42 -
2×2×4×12=12,所以 a=2 3.由正弦定理得sianA=sincC,则 sinC=c·sainA=4×2 si3nπ3=1,
又 C∈(0,π),所以 C=2π.故选 AB.
第27页
课前自测
课堂探究
返回目录
1.正弦定理:在△ABC 中,sianA=sibnB=sincC=2R(R 为△ABC 的外接圆半径).变 形:a=2RsinA,b=2RsinB,c=2RsinC,sinA=2aR,sinB=2bR,sinC=2cR,a∶b∶c =sinA∶sinB∶sinC 等.
>0,所以 sin6°=
1-2 m,故选 D.
第18页
课前自测
课堂探究
返回目录
2.(2020·全国卷Ⅲ)已知 sinθ+sinθ+3π=1,则 sinθ+6π=( B )
1
3
2
2
A.2
B. 3
C.3
D. 2
解析 故选 B.
∵sinθ+sinθ+π3=32sinθ+ 23cosθ= 3sinθ+6π=1,∴sinθ+6π= 33,
2.余弦定理:在△ABC 中,a2=b2+c2-2bccosA. 变形:b2+c2-a2=2bccosA,cosA=b2+2cb2c-a2.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absinC=12acsinB=12bcsinA. 求三角形的面积时,有时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求出 ab 的整体值再求面积,而不必分 别求出 a,b 的值.
A.A=3π
B.C=π2
C.a= 3
D.c=2
第25页
课前自测
课堂探究
返回目录
解析 通解:由正弦定理知,ccosB+bcosC-2acosA=0 可化为 sinCcosB+ sinBcosC-2sinAcosA=0,即 sin(B+C)-2sinAcosA=0,因为 sin(B+C)=sinA,且 sinA >0,所以 cosA=12.又 0<A<π,所以 A=3π.由 b=2,S△ABC=12bcsinA=2 3,得 c=4. 由余弦定理可得 a2=b2+c2-2bccosA=22+42-2×2×4×12=12,所以 a=2 3.由正弦 定理得sianA=sincC,则 sinC=c·sainA=4×2 si3n3π=1,又 C∈(0,π),所以 C=2π .故选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