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60分)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认为隋文帝“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A.加强中央集权B.社会经济发展C.开通京杭大运河D.实现国家统一2.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
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
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
”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最重大的影响是()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加强北部边防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D.巩固隋朝的统一3. 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
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这位皇帝是()A. 隋炀帝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唐玄宗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修订法律,废除酷刑苛法 D.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5.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
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6.盛唐时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一大批诗人.他诗风雄奇飘逸,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象,人们称他为“诗仙”。
他是()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7.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8、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的作用时指出: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
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
该制度()A.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B.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C.为普通士人提供了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的机会 D.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9. 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A. 唐朝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B.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C. 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D. 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10. 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
唐朝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人。
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的目的是()A. 求取佛经B.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 加强两国间的友谊太尉D. 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11.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
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来12.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13. 能够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历史事件是()A. 黄巢起义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安史之乱14.小明要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会盟”“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唐朝D.中华文明的起源15. “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A.秦始皇B.汉武帝C.赵匡胤D.李世民16.电影《忠烈杨家将》讲述的是北宋年间杨家将抗辽的故事,辽是下列哪个的少数民族建立的()A.党项B.女真C.回纥D.契丹17.“(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18.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是( )A. 重文轻武B. 强干弱枝C. 重内轻外D. 冗官冗费19.以下能正确反映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20.岳飞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
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A. 女真统治者 B. 突厥统治者 C. 契丹统治者 D. 党项统治者二、非选择题(26题10分;27题16分;28题14分,计4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隋唐大运河》图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的“河”是谁在位期间开通的?(1分)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2分)(2)仔细观察材料一,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写字母)(3分)(3)材料二是出自一位君主之口,这位君主是谁?(1分)说说这位君主意识到了什么问题?(1分)(4)隋唐时期的繁荣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2分)27.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6分)探究一制度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1分)探究二经济篇:(2)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2分)探究三文化篇:如图“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
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3)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1分)探究四.感悟篇:(4)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5)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6)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一例相处融洽的君臣。
(7)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一个典型事例。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
(8)这段时期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谁?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9)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28. (14分)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族政权并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根据示意图和所学内容,请将下列一段对此示意图的简介补充完整。
北宋结束了A________________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和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出于并立的状态。
后B_____________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
1127年,北宋皇帝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______登基称帝,定都_____________,史称南宋。
(8分)(2)说出南宋抗击B政权的一位英雄人物,并说出相关战役一例。
之后南宋和B政权之间议和,其内容是什么?(4分)(3)结合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谈一谈你的看法?(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60分)1-5:DCCDC6-10:ADCBD11-15:ABDCC16-20:DCACA二、非选择题(26题10分;27题16分;28题14分,计40分)26.(10分)(1)隋炀帝。
(1分)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2分)(2)江南河、邗沟、通济渠(3分)(3)唐太宗(李世民)(1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或重视民心;注重民意)(1分)(4)重视百姓利益,发展农业,重视发展经济,重视人才选拔等(2分)27.(16分)(1)科举制.(1分)(2)曲辕犁和筒车.(2分)(错字不给分)(3)唐诗(1分);(4)吸收和借鉴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答出其中一点均可).(2分)(5)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分)(错字不给分)(6)唐太宗——魏征;唐玄宗——姚崇。
(2分)(错字不给分)(7)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2分)(错字不给分)(8)隋炀帝。
(2分)(错字不给分)(9)国家应该创造人与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
(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答出其中两点,得2分)(2分)28. (14分)(1)A:五代十国。
B:金。
赵构。
临安(8分)(2)岳飞。
郾城大战。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4分)(3)虽然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战争,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言之有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