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 李吉林
2.自然教育模式
2.2 在课程中创设自然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身临其境带学生领会时, 就需
要在课程中创设自然情境,将创设的情境渲染成与 课文相应的气氛,通过语言描绘,将孩子带入情境, 有机的成为一个整体,直接作用于儿童。
课程中创设自然情境案例
案例: 李吉林在给学生上《桂林山水》一课时,给学生讲解“静得让你感觉
运用图画创设情境教学案例
案例: 李吉林为孩子们讲授《荷花》一课时,先带领孩子们 回 顾 了 以 前 学
习的古诗《咏荷》,孩子们在有感情的背诵之后出示了一张彩色荷花图, 让孩子们按次序仔细看图,“看图上画了什么? 再读课文,课文中的小 朋友在看荷花,她将荷花美丽都写了这篇文章。 现在打开书本,读文章, 看先写了什么? ……”
3.艺术教育模式
3.2 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凭借它特有的节奏Fra bibliotek旋律和对气氛渲染
的能力,在情境教学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 色。很多无法用语言去描述的情感,用恰当 的音乐,更能让孩子们理解。
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教学案例
案例: 学习《月光曲》时,学完课文内容之后,孩子们了解到月光曲创作的
故事和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之后,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了这个 世界名曲,每一个孩子都听的很认真,好像在音乐中体会到了课文中描 写的画面, 好像穿越到了那间低矮的茅屋,感受到了那洒进屋内皎洁的 月光,好像看到了贝多芬和穷苦的盲人姑娘。
2.自然教育模式
2.1 在大自然中开设课程 在情境教学中有一个独特的教学模式,李吉林将这
种教学模式称为—— — 野外情境教学。 野外情境 教学就是将孩子们带到野外去观察,师生一起投入 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感受、探索和实践。
野外情境教学案例
案例:
在学完《西湖》等一组描写景色的课文后,李吉林让孩 子们走出课堂,领略一下自然景色,便将孩子们领到了护城 河,那里绿树成荫,风景秀丽,水面开阔,四周的景色也非 常优美,建筑与草木花草错落有致。 李吉林领着孩子们站在 河桥上,让孩子们自由的观察领率自然的美好 。 孩子争相恐 后表达自己的情感,优美的词语毫不费力的就从嘴里蹦出来 。
1.1生活展现情境 教师带领学生走到事先选取好的生活场景
中,结合教学计划、环境和时令季节特点, 确定观察主题,以启发思考的导语引导学生 按照指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 让学生获取丰富 的写作素材。
生活展现情境案例
案例: 一次 , 李吉林准备带一年级学生观察光孝塔,她先到实地从远近不同的四个
角度来看光孝塔。 经过筛选,她先站在北境桥上远看光孝塔,桥下是水,在夕 阳照耀下波光粼粼,远处就是光孝塔矗立在树丛之中。 这样从更加广阔的镜头 引导孩子去看光孝塔,犹如在儿童眼前出现一个巨幅画面,使学生感到家乡的一 角该多美呀!
实物演示情境案例
案例: 教学《珊瑚》时,李吉林先选取了三种珊瑚,正是课文中描写的,
“有的像鹿角”,“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小树枝”,出示的事物具有典型性, 能引导儿童有意识地感知实物,儿童自然地联系到课文中有关珊瑚的描 述及说明的词语,便会对它产生较为完整的认识实物的展示可以启发儿 童的思维,帮助儿童想象,加深儿童对情境的体验,是情境创设中不可 缺少的步骤。
运用扮演创设情境教学案例
案例: 在讲授五年级童话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李吉林老师和孩子们
将这个课文改编成了课本剧。童话的最大特点就是富有幻想,李吉林引 导孩子们体会课文中的细节,让孩子们通过表演展现出来。例如“小女 孩蜷缩在一坐房子的墙角,这样冷的天,坐在雪地里,那该多冷啊!” 让学生形象的表演出小女孩当时的凄苦形象,其余学生的心也被表演小 女孩的同学紧紧牵动着。
情境教学设计模式
李吉林典型案例分析
情景教学模式
在情境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的教学 环境下(中小学课堂环境)展开的比较稳固的结构 框架、教学程序及其实施办法,一般指由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课堂设计、教学条件和手段、教学程 序、评价和反馈等部分组成的方法论体系。
特点
情境教育强调诱发学生主动性,强化学生主体感 受性,着眼于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要结合实践, 渗透性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过程充满美感与智 慧,利用暗示和移情的原理,在心理场中通过儿童 对角色的扮演,强化儿童的主体意识,使儿童自然 的投入其中,进行主动学习。情境教学将教学活动 和优化的情境有机的融为一体,通过审美的愉悦和 情境塑造了热烈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热烈的学习 情绪。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
• 生活教育模式 • 自然教育模式 • 艺术教育模式
1.生活教育模式
1.1生活展现情境 教师带领学生走到事先选取好的生活场景
中,结合教学计划、环境和时令季节特点, 确定观察主题,以启发思考的导语引导学生 按照指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 让学生获取丰富 的写作素材。
1.生活教育模式
这样进行观察,孩子们获得事物的映象是清晰的,内涵是丰富的,记忆将是持 久的。 当学生观察时间较长,并获得了一种鲜明直接的印象后,学生的情绪也 变得更兴奋,想象力也更加丰富。
1.生活教育模式
1.2 以实物演示情境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认识客观事物最
快捷也是最直观的方式,把物品带到课堂上 来,让学生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
3.艺术教育模式
3.3 灵活扮演,融入情境 角色的扮演是情境教学中让孩子发生移情的重要步骤,教师通过表演
使学生充分的理解教学内容,调动起学生积极性。配合适当的肢体活动 和表情变化可以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 不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进行角色 的扮演, 也可以让孩子真正的扮演课本中的人物,把自己的思想融合到 角色当中去,领会角色中体现的情感。教师可从学生的语气和对文章中 关键词的语调中感受学生是否体会文章的中心和对人物性格情感的理解, 也从中得到审美体验和认知。
不到它在流动”是怎样一种境意时,为孩子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在漓 江畔,有好些个小船正在等着我们呢,现在我们一起踏上小船,这就是 “荡舟漓江”。体会一下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怎样的感觉? ……
3.艺术教育模式
3.1 运用图画,再现情境
运用图画是在情境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课文中有情有景, 运用图 画目的是将课文内容以最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孩子眼前,更符合儿童对于 形象易于认知的特点。抽象的描写时常会让儿童的头脑“打结”,没办法反 应出课文描绘的画面,如果能让孩子看着图画,结合着文章的描写,从 形象到抽象,从直观到客观,这样的教学更利于儿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