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illiam Bowman:最早发现不同度数屈光不正的眼内影动不同者。
2.F•cuignet第一个使用检影镜验光。
3.检影镜的组成:平面反光镜/一个外光镜。
4.检影验光分类:
静态检影验光:测量被检眼的屈光状态。
动态检影验光:测量被检眼的调节状态。
5.检影验光法的基本原理
检影验光是通过找被检眼的远点达到验光的目的。
远点指的是被检眼完全调节时,在空间与视网膜的共轭点。
共轭点是两个对应点和可逆点,物和像就是共轭点,检影验光的过程就是通过检影镜在空间寻找视网膜的点的过程,该共轭点就是被检眼的远点。
屈光不正:睫状肌松弛状态时,5米以外来的平行光线经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之前或后方,称非正视眼也叫屈光不正(加眼轴与屈光力配合关系)A:正视眼:5米以外来的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在睫状肌放松状态时(即在调节静息状态下)恰好聚焦于视网膜上。
光学特点:
①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②远点位于眼前远穷远,视网膜与无穷远共轭。
B:近视眼:由于眼轴太长或屈光力太强而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的前方,称为近视。
眼轴长是因眼球过度生长,角膜曲率半径过小或晶体小造成的屈光力过强是生长不足的表现,每一种近视以上两种都可能同存在,(近一步阐述近视)光学特点:
①平等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视网膜由发散光形成模糊圈。
②平等光线要经过发散透镜发散才能聚焦在视网膜(即凹透镜)此适当的发现透镜即为矫正此近视的度数。
③调节范围小,看远点以外的物体不用调节,看近于远点的物体才需调节
④高度近视看得太近因会聚过度也会出现眼疲劳。
近视眼的远点:远点位于被检眼前真实一点,眼前远点与视网膜共轭。
即近视眼远点在眼球前方的距离等于矫正近视所需凹透镜的焦距。
例如:近视-2.0D的远点,在眼球前方(1/2)-4.0D的远点在眼球前方25cm。
-10.0D的远点在眼球前方10cm。
近视度数越高,远点离眼球的距离越短。
前已述及远点是代表眼球的屈光状态及程度,检影法即为确定该眼球远点位置的方法。
操作:检查者与被检者对坐,相距(1m或65cm)右物持灯光照到被检者的眼内,移动检影镜,观察由被检眼光线移动方向,形成和运动速度即可决定屈光的性质,如果用不同的屈光度镜片,分别中和不同经线的屈光力,可测得我性质及度数(检查者必须有较好视力,与其本身屈光不正及调节无关)C:远视眼:由于眼轴过短或由于屈光力不足而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后方,称为远视。
正常人在一生过程中屈光度数是有一些变化的,如以远视而方,在小孩时度数比较高,而进入青壮年度数渐低,在老年期度数又略有增加。
光学特点:
①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
②除非在眼前加适当的凸透镜或使用调节加强眼球屈光力,否则不论远近物体均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远点位于被检眼后虚拟的一点,眼后远点与视网膜共轭。
即远视眼的远点在眼球后方的距离等于矫正远视眼凸透镜焦距:
例:1D远视的远点在眼球后方1米
2D远视的远点在眼球后方0.5米
3D远视的远点在眼球后方0.1米
D:屈光度:从被检眼的远点到该眼主点的线性距离的倒数等于该眼的屈光不正度数。
远点的距离与眼的屈光不正度数呈倒数关系,即屈光不正度数越高,远点距离越近,屈光不正度数和越低,远点距离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