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镜检影验光法
4.散瞳验光: ㈠远视眼: 1.低度数1D~3D:如原来远视力好、无症 状、小孩,这样可不给戴镜,也可给小度 数,成人由于看近多,可给少量度数,不 给足,如给足,有时视力比原来戴镜还差。 如远视力不好,有症状,可给一定度数, 但可适当减少度数+0.25D~+0.75D都可以,
若低度数出现在成人,年轻人调节强,稍 减些度数适应,年龄较大近①40岁的应尽 量给足,减去少许+0.25D或全部足,(如 +1.50D给予+1.25D)②年青人可减少些 (如+1.50D给予+1.00D)③小孩如+3D以 内,视力正常可不给,如不戴镜才0.6左右, 戴镜后可提高视力,可适当给点度数。
观察的内容: ⑴光和影: 移动检影时可出现亮暗,亮的为光, 暗的为影。 光影要观察: ①光影的比例 ②要观察光影的边缘有时很难辨别顺逆 动。
⑵移动方向 顺动:远视,正视,近视<-1DS 逆动:近视 不动:1DS ⑶光的明暗度和速度 光较亮,顺逆快→低屈光度 光较暗,顺逆慢→高屈光度 10DS以上瞳孔区是黑糊糊的。
d.顺光及逆光均应加镜片中和,原顺动要 回到出现逆动为止,前一度数为一中和点, 逆动光要加到顺动为止,退回一片为其中 和点,一定要加到过头往回倒一片。
e.若有散光,若要找光,直径最长点及光直 径最短点以此二点为纠正镜片的方向,先 中和最长点的影像,后中和最短点的影像, 得出二项之差为柱镜,最长点需要纠正的 力量最小则为散光柱,二者差为正镜片应 加上,二者差为付镜片应减去。确定轴位, 在微定轴90°的两侧对称位如70°及110° 摆动,则70°及110°各出现1暗区。
具体操作方法: 1.用球镜检影: 特点:简单、容易,适用于没有散光,若有 散光,则看不到中和时的光影,有散光的效 果不太好,容易出现误差。
步骤: a.戴镜架,镜片与病人眼睑要平行(这些 戴镜有一点不一样)高低适宜。 b.观察顺逆,暗明,颜色。c.要在各个方向 摆动,看光的形态,逐渐中和,至其中一 个子午线各达到中和点,两者之间为柱镜, 轴在先中和(即度数低的那个轴位)用此 法不易判断轴位。若各方位摆动时发现光 影是一椭圆形,光柱,其长柱则为散光柱。
⑵.结果与检影差距太大,差0.75D以上需 要再次散瞳检影,正确误差为0.25D左右。 ⑶.原有柱镜,但柱镜位置不能固定,差 45°左右,来回变。 ⑷.检影像很好,换算配镜后视力提不高, 可让病人戴镜后出去走10分钟左右,回来 后视力可以提高,若不行,查眼底,也没 问题,可再检影(散瞳),不要准,逐渐加镜片,中间的光逐渐 加宽,到一定程度瞳孔区周边出现逆运光 圈,且逐渐向中间的影扩大,靠近,当加 到中间的光与周边逆动圈靠近时,为其真 正屈光度)。检影主要看瞳孔中心光影的 1/2~1/3范围。 副球面差:中间逆动,周边顺动――角膜 中心屈光力强于角膜边缘。
⑸光的颜色: 顺动光,偏深红,桔红。 逆动光,偏淡,灰红,灰白。 颜色在+3D、+4D~-3D、-4D之间较 易观察。 中和后的颜色为深红色。
7.检影中遇到的困难: ⑴球面差的影响: 正球面差:中间顺动,周边逆动――角 膜边缘屈光力强于中心。 正球面差时当中心光到反转点时,周边 出现逆动,在距离中和点较大时球面差不 明显,在逐加镜片越多,在瞳孔区周边出 现光环,此亮带逐渐加宽,当近中和时, 应观察周边带的黑边在摆动检影镜时是否 出现暗区,如有要判断是顺动还是逆动, 然后根据顺逆调整直至不出现暗区,此时 为中和点,
工具:
①平面反光镜:直径4cm及2cm,小镜面反 光较集中,需要磨沙灯炮。(透明玻璃的 缺点是光线中和时可见灯丝在眼内聚焦, 以致中和影的光影不均匀)。 ②电源反光镜:眼底镜头面较小而集中, 但灯丝会干拢影像。 ③带状反光镜:0.75DS以上较清楚,检镜 较准确。
工作距离: 1米以上误差较小,多加或少加0.25DS影子 改变容易观察。而0.5米则不易改变,也有 人采用0.5米,因操作方便,在没有中和之 前距离要求不是很严格的,但在近中和, 要确定度数时则要在1米。
⑶分合动:上下分合影多见,或左右分合 影,此时要看如果顺动光占大部分则加正 镜片,若逆动交占大部分则要加负镜片, 加到顺动和逆动各占一半时的度数为准, 再给试验,根据病人的需要给正、负镜片, 任其选择,我们无法得出中和点的正确结 果。
9.散瞳不充分出现的情况 ⑴.瞳孔区内出现灰白色的闪光,不是顺 动也不是逆动,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 我们反光镜没动,闪光先动,都系数瞳不 足,要再散瞳。
视网膜镜检影验光法
定义
用平面镜将光线照入病人眼里,根据 病人眼内光影动态来判断屈光度数。 找中和点:顺动将消失而逆动未出现, 逆动将消失面顺动未出现。 检影时用人为的方法造成近视,所以 要注意检影时的距离。
优点:
以检影为主,是客观的,所以不依靠病人 就能得出较准确的结果。
缺点:
散瞳后调节消失,远视及正视眼其看近困 难,但近视眼特别是>-3.00DS 以上的影响 不明显。
与病人的注视位置
光线要通过病人眼前镜片中心 病人黄斑区较暗,黄斑区周围较亮,光 柱明显,所以医生要病人注视医生的耳朵、 头部或别处,但这样又会影响影像,度数 不准。 所以多让病人注视检影镜,这样检出 的屈光度是中心凹处的。注视位置不同, 结果也不同,有时可差1D左右。
镜架位置:检影时注意镜片的前后位置, 镜片如果需要的度数大,则大度数镜片放 在近眼的一侧,因为前后差1cm可误差较大。 镜片离眼睑12mm-13mm左右,以睫毛碰 不到镜片为宜。 镜片位置的高低,如镜片低则光线在镜 片中心上方进入,产生三棱镜的作用,误 认为有散光,应水平注视病人眼里,若偏 高、低、左、右则度数会改变。
怎样估计散光轴? 1.一般光源与检影夹角为45°,此光线射 入眼后,当慢慢移动检影镜,光必然在前, 而其后方为暗色的影,若有散光,在光影 之间有一明显的分界线,此分界线是直的, 其所对镜架上的弧度数是散光轴位。
2.但有时光与影的分界线不清,此时可过 矫球镜,已中和的-子午线过矫,则运动 方向与原来相反,根据这相反运动来判断 散光轴,一般顺动影散光带较逆动影明显, 然后再与90°方向相反的方向定散光轴。
方法: 1.先戴上原验光度数,让病人走走,体 会有何不适,尤其远视者应多适应,调节 放松后才能查视力,若原戴过镜子,本次 验光度数较原镜低,即可即查视力,不必 再适应了。
2.有散光者必须调整散光轴,后再调整屈光度 试以下三个结果 a.全部验光度数视力。 b.病人最好视力的度数。 c.维持最好视力的最低度数。 处方时要参考原镜度数,有利于斜视治疗及视力 提高,给适合处方,学龄前儿童以治疗为主给处 方,学龄儿童要兼顾治疗及处方,视力太差不利 于学习,小孩不戴更差,要根据具体情况,总之, 配镜要有利于①提高视力②解除病状③有利于治 疗④有利于学习生活。
⑷光的形状:
圆形: 各方向摆动其出现暗区相等则为球形,无明显散 光,若有一般为低度数的散光(0.5D以下)暗区各方向 相等
椭圆型: 各方向摆动时,其出现暗区宽窄不等,所出 现最宽, 最窄2个位置,一般其相互为垂直轴,有散光 (中度) 条状式带状光影:如上下摆动无明显暗区,左右摆动有 明显暗区,且边为直,有较大的散光(高度)。
各暗区各有1上角,①如在中90°方向中和 了,则2暗区角均终止于90°;②如欠矫, 则两暗区相交,交点对90°;③如过矫, 两暗区相交瞳孔处,交点对90°。以上三 点必须通过实践。
f.后试镜:再回减镜片,将视力矫正到最 好为止。 应加:+0.25DS 作二次。 ±0.25DC 作四次(各在90°及180° 试一次)。 差0.50以上应再检影(二次检影) 差0.25能达最好视力,则根据病人需要统 一起来为检影结果,统一不起来,应记清 楚检影度数及试镜度数,以后再复查。
处方原则: 1. 了解病人年龄、工作情况(看远、看近情 况),是否戴过镜子、眼位情况,有何症状。 2.书写处要清楚,不要写连笔写,以免眼镜公司 搞错(符号、力量大小、轴位、近用) 3.不散瞳验光即虽然验光的结果,因此时有调节 作用,近视以视力最好的最低度数,远视以最好 视力的最高度数,如加上正镜片后视力不比原来 降低就是他所需要的度数。
2)柱镜检影: 与球镜检影不同点:用球镜矫正低度子午 线,余下直接用柱镜矫正,此法可观察中 和后的光影,怎么立散空轴,在低度子午 线矫正后加一定柱镜,但不矫而欠矫,在 假定轴(如90°)两侧对称处(如70°和 90°)来回摆动,则出现月芽形光影,
再月芽交叉处为共轴,在此轴上加上柱镜, 则出现下列三种情况: 光影不动,散光轴对 → 矫正 光影两侧为相等顺动 → 不足 二侧光影为相等逆动 → 过头 若出现一边顺动,一边逆动,说明光轴不 对,则应摆动光轴,每次转动5°-10° 再摆动看。
柱镜是正号的向逆动方向转,周边有等边 灰暗圈 柱镜是副号的向顺动方向转,中间为透亮 区, 过头了再往回转,散光轴定下后再加减柱 镜中和到影不动,再前后移动,瞳孔区均 出现的光影,周边出现一等边的灰暗圈则 为中和影。若差±0.25D时要仔细慢慢摆动 观察才能发现问题。
另外在轴确定后,如果加柱镜后不动,然 后再观察与之垂直(180°)是否有动, 如有动,此时不加球镜而柱镜以至不影响 90°方向,直至180°方向不动,此时观 察各方向至中和。
3.中和以后的光影是:均匀,暗红色,中 间不动(边缘稍顺或稍逆没关系),层次 分明,中央光影与周边光影之间是暗带区, 且中央与此周边的研制是圆形,只要还有 散光,哪怕是低度数,其弧度不可贴成为 圆弧形。
后试镜: 较复杂的屈光不正验光后三星期必须复 查,看看原屈光度数病人能否适应,但简 单的就不必复验了。
2.中度、高度近视眼 先影响近视力,要解决症状及提高,如 +5D散瞳时看1.0,小瞳时+5D才看0.1,这 时应减+1D左右,一般原则是1D减少 +0.25D,+5D减少5×0.25=1.25D有时可 减总量 的1/3,
有时不戴镜视力最好,戴+5D时视力最差, 减1D,视力↗,减2D,视力↗,减5D视力 最好,这时不能减太少,一般减至患者能 看到0.6、0.7左右,另外远视眼有个特点是 单眼看视力差,双眼看视力好,所以减至 双眼力不少单眼裸眼视力为好,或是接近 验光,时的视力。 如年龄大,给足看近好,减少度数看远好, 一副如不能解决看远,看近则可配二副眼 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