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犯罪形态
(结果加重犯)
1.3 犯罪形态
3、既遂犯的刑事责任
1.3 犯罪形态
(二)犯罪预备
1、概念: 行为人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
造条件的行为。
1.3 犯罪形态
2、犯罪预备的特征:
主观上具有犯罪故意; 客观上实施犯罪预备行为:准备工具、 制造条件; 犯罪活动停止下来,行为人尚未着手 实行犯罪; 行为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使犯罪活
1.3 犯罪形态
3、未遂犯的刑事责任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
处罚。
1.3 犯罪形态
(四)犯罪中止
1、概念: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
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行为。
2、犯罪中止的特征:
时间条件: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 主观条件: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或者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客观条件:必须具有彻底性和有效性。
2.犯罪既遂的形态 (1)行为犯; (2)危险犯; (3)结果犯; (4)结果加重犯。
犯罪既遂的四种形态
刑法318条: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处二年以上七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行为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 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集团的首要分子; 2、多次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或者组织他 人偷越国(边)境人数众多的; 3、造成被组织人重伤、死亡的; 4、剥夺或者限制被组织人人身自由的;……
C、甲乘商场人多售货员忙乱之际,偷得手机一 部。乙看见有机可乘,随后也偷了一部
D、甲盗窃摩托车一辆,在外等候的出租车司机 乙帮其运走
E、甲杀死乙后,丙帮其掩埋尸体
F、废品店老板告诉小偷,偷到东西可销售给他
G、甲、乙二人私自在仓库吸烟,引起仓库着火
1.3 犯罪形态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结果加重犯)
犯罪既遂的四种形态
刑法116条: “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
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 倾覆、毁灭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 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危险犯) 刑法119条:
“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 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在犯罪过程中及时
放弃了犯罪
犯
罪
自动中止
自动放弃了犯罪
中
止
彻底放弃了犯罪
的
类
自动有效地
型
中止
1.3 犯罪形态
3、中止犯的刑事责任 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1.3 犯罪形态
案例分析
1、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有
( A 、B、)C、D
A、调查被害人行踪 B、练习犯罪技能 C、在犯罪地点守候犯罪人到来 D、筹集犯罪资金
1.3 犯罪形态
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特征):
犯罪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 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
1.3 犯罪形态
案例分析
5、甲目睹仇人乙被丙打倒在地。待丙 走后,甲过去用尖刀扎乙的要害部位。 后经法医鉴定,甲捅乙的伤是死后伤。
因此可以认定甲( C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伤害罪 C、构成杀人罪 D、构成侮辱尸体罪
1.3 犯罪形态
案例分析
6.赵某窃得孙某录像机一台,事后因 怕被刑事处罚,又将录像机偷偷送还孙
第一章
刑法基本理论
第一章 刑法基本理论
1.3 犯罪形态
1.3 犯罪形态
一、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
完 成 形 态 犯罪既遂
未完成形态
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1.3 犯罪形态
(一)犯罪既遂
1、概念 即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指行为人故意
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 要件。
1.3 犯罪形态
方面是_____B
A、犯罪是否停止在实行行为完毕之后 B、犯罪停止是否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 外的原因 C、犯罪是否进人实行阶段 D、犯罪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1.3 犯罪形态
二、共同犯罪
下列案件,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 D、F )
A、医生开错药方,司药疏于检查,致人死亡
B、甲教唆乙(15周岁)盗窃价值10万元钢材一 批
某。赵某构成( A)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1.3 犯罪形态
案例分析
6.赵某窃得孙某录像机一台,事后因 怕被刑事处罚,又将录像机偷偷送还孙
某。赵某构成( A)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1.3 犯罪形态
7、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基本
1.3 犯罪形态
案例分析
2、某甲与某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
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
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某甲深感害怕,
便打消念头折返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
(
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1.3 犯罪形态
案例分析
3、张某和李某两人一起去沪甬铁路干
线21-23公里处盗走铁路防滑器材 18个,撬掉铁路枕木8根。幸被巡道工
及时发现,采取紧急措施,未发生重大
事故。本案中,两人的行为属于( )
A.A 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不构成犯罪
1.3 犯罪形态
案例分析
4、甲、乙两个男子先后与丙结婚又离 婚,因此二人怀恨在心,共同计划谋杀 丙女。凶器已准备好,但被甲的妻子揭
发。甲、乙两人构成( A)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不构成犯罪、
(结果加重犯)
犯罪既遂的四种形态
刑法323条: “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偷越国
(边)境,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 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结果犯)
犯罪既遂的四种形态
刑法234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
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结果犯)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 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 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动停止下来。
1.3 犯罪形态
3、预备犯的刑事责任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
罚或者免除处罚。
1.3 犯罪形态
(三)犯罪未遂
1、概念: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
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行为。
2、犯罪未遂的特征: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未能得逞,即犯罪行为没有完成 某一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得犯 罪未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