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应用文写作概述 2课时

第一章 应用文写作概述 2课时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概述 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掌握应用文写作基本理论中的主要概念及其特点(二)掌握应用文各要素的概念及其运用(三)形成初步运用应用文各要素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应用文各要素的概念及特征(二)教学难点:应用文各要素的运用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授课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主要内容:第一章应用文的概述授课步骤:导入新课一、请同学们回忆曾经学过的文体有哪些?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散文、小说……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材料(广义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价值功能可以分为文学体裁和文章体裁(狭义的文章)等类。

从结构形式来看,文学体裁(常简称为体裁)可以分为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等形式。

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体裁(常简称为文体)可以分二、再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曾经接触过的应用文有哪些?书信、演讲比赛中使用的演讲稿、学校橱窗里张贴的通知、运动会时写的通讯稿件等本学期,我们讲系统地学习关于应用文的知识,熟悉并掌握应用文的特点及用法。

第一节应用文的含义、分类与特点一、应用文写作的意义(一)大到管理国家,小到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应用文写作;(二)应用文写作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益的重要手段;(三)应用文写作时提高写作者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四)应用文的广泛应用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应用文的含义、分类和特点(一)应用文的含义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在办理公私事物、传播信息、表述意愿时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的实用性文章。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得到的信息有:1、应用文是一种文体(本质属性);2、应用文格式规范、行文简约、具有实用性(特点);3、应用文的使用者是国家机关、其他社会组织、个人;4、应用文是用来处理日常事务、传播信息的(作用)。

(二)应用文的分类前面提到的书信、演讲稿等都属于应用文,但它们是不同种类的应用文,那么应用文究竟分几种呢?本教材分四个部门,我们不妨把应用文分为行政公文、事物文书、司法文书、财经文书、商贸文书、科技文书、传播文书、日常文书、礼仪文书、学业文书十种。

本学期我们将有所侧1、直接功用性2、内容真实性3、思维逻辑性4、格式稳定性三、应用文写作的主体修养(一)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二)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四)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五)有较强的文体意识练习:课本P.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指出哪个属于应用文,哪个属于非应用文。

第二节应用文的主旨和材料知道了应用文的概念和特点后,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组成应用文的几个要素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文章的要素?我们学过的文体中都有哪些要素?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应用文同样也有五个要素:主旨、材料、语言、结构、表达方式一、应用文主旨与材料的概念和作用(一)应用文主旨的含义1、主旨又称主题、题旨、立意等,是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或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作者对客观事务的评价和态度。

2、应用文主旨的特点(1)唯一性(2)明确性(3)团体性3、应用文主旨的作用(1)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

(2)主旨是文章的统帅,处于支配地位。

(二)应用文材料的概念与作用1、为了写作应用文而采集的、用于提炼、确立、表现写作主旨的事实和观念就是材料。

它一般包括两种含义:(1)作者在写作前搜集、积累的各种事实、数据、意见、观点、经验、问题以及上级有关指示精神;(2)经过选择,写进文稿中的表现主旨的所有材料。

2、应用文材料的作用(1)材料是写作的前提。

(2)材料是形成主旨的基础。

(3)材料是表明主旨的支柱。

3、获取材料的途径。

(1)查阅文献。

(2)深入调研。

(3)平时积累。

二、应用文主旨的确立与显示(一)对主旨的要求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要符合机关领导的意图;要单一、鲜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显示主旨的方法(1)标题点旨。

(2)开宗托旨。

(3)篇末点旨。

(4)呼应显旨。

(5)转换揭旨。

(6)小标题显旨。

练习:课本P.8指出下列语段的主旨及显示主旨的方法三、应用文对材料处理的要求(一)选择材料的标准(1)确凿。

(2)切题。

(3)典型。

(4)新颖。

(二)材料处理的常用方法(1)类化法。

(2)筛选法。

(3)浓缩法。

(4)截取法。

(三)合理地安排材料1、先亮观点,后举材料。

2、后举材料,先亮观点。

3、边举材料,边亮观点。

第三节应用文的语言P.9案例引入一、运用应用文语言的要求(一)准确:语义的表达不能有歧义(1)数字、概念要准确,不能使用“大概”、“差不多”等含混字眼。

(2)近义词注意语境要求使用,如“不能”和“严禁”在表意程度上的差别。

(3)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多用中性词,不掺杂作者的个人感情。

(二)简明: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清楚反映更多信息,言简意赅(1)认识问题明确,抓住实质。

(2)陈述事实,抓住事物关键。

(3)提出意见和办法,抓住要点。

(4)善于概括,删繁就简。

(三)规范(1)使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

不使用方言、口语。

(2)选用名义明确而限定准确的词。

(3)使用应用文专用词语。

(四)平实:语言朴素,语意实在(1)多讲事实,少说空话。

(2)直言其事,直接表达。

(3)少用形容词、描写、语言修饰。

二、应用文常用专用语经过实践,应用文中已形成了与其特点相应的多种专用词语,这些都是在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见到、用到最多的词语,需要牢记。

1、称谓词涉及机关或个人时,一般直呼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的简称,如“××同志”,“××单位”表指代关系的称谓时,用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本”、“我”,后面加上单位简称,如“所”、“部”、“厂”、“校”等(2)第二人称:“贵”、“你”后面加上单位简称(3)第三人称:“该”,后面可加人、单位或事物,如“该生”、“该产品”等2、引叙词引出应用文撰写的根据、理由或应用文的具体内容的词,引叙词多用于文章的开头常用的有:根据、按照、遵照、据悉、为……特……等3、经办词用来说明工作处理过程的已然状态,表明处理时间及经过情况常用的有:业经、前经、均经、复经等4、综述过渡词承上启下,陈述理由及事实后引出作者的意见和方案等常用的有:为此、据此、故此、鉴此、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等5、期请词用于向受文者表示请求与希望常用的有:希、敬希、请、望、恳请、烦请等6、商洽词又称询问词,用于征询对方的意见和反映,具有探寻语气,这类词一般用在公文上常用的有:是否可行、妥否、当否、意见如何等7、目的词直接交代行文目的的词(1)用于上行文、平行文:如请批复、函复、批示等(2)用于下行文:如查照办理、遵照办理、参照执行等(3)用于知照性文件:如周知、知照、审阅等8、表态词又称回复用语,即针对对方的请示、问函,表示明确意见时使用的词语。

使用时应对下行文和平行文另加区别。

常用的有:应、应当、照办、同意、不同意、可行、不可行、准予备案、特此批准等9、结尾词(1)用以结束上文的词语。

如特此报告、特此通知、特此批评等(2)再次明确行文的具体目的与要求的词语。

如……为要;……为盼等(3)表示敬意、谢意、希望的词语。

如此致……敬礼;顺祝……10、大量介词结构的使用表示目的、原因:为、为了、为使、因、由于等表示对象、范围:对、对于、关于、至于、将、除等表示根据、方式:依据、据、按照、本着等表示时间、起止:自、于、在、从、自从等第二课时主要内容:第二章应用文写作的原理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主要讲了应用文的含义、分类、特点以及应用文五要素的主旨、材料、语言,这课我们主要学习应用文五要素中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第一节应用文的思路与结构一、思路概述(一)思路的基本含义思路是思维的运行轨迹。

文章思路,就是作者构思和写文章时有规律、有条理、有方向的思维过程的“路线”,是作者运行整体思维、系统思考的结果。

(二)应用文写作的思维特点1、构思行文主要运用逻辑思维2、思维主体注重群体思维3、思维走势以定向思维为主4、思维过程有由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的转化过程二、应用文写作的常用思路(一)归纳和演绎思路1、归纳所谓归纳,是从两个以上个别的、特殊的事物或道理的共同属性中,推出同一类事物或道理的普遍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1)完全归纳法(2)简单枚举法(3)科学归纳法2、演绎所谓演绎,是从普遍规律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思维方法。

在说明性较强的应用文中,多运用演绎法。

(二)总分思路总分思路是运用分析和综合两种思维方法所形成的文章思路。

分析就是把事物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加以研究,即由总到分,化整为零。

综合则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合起来,从整体上加以考察,也就是由分到总,集零为整。

综合的过程,就是对实体事物进行组合、对抽象事物进行概括的过程。

(三)因果思路因果思路是运用探因和寻果的思维方法形成文章的思路。

(四)比较思路比较思路是运用比较和鉴别的思维方式形成的一种文章思路。

(五)递进思路递进思路是运用递进思维方法形成的一种文章思路。

三、应用文的结构(一)结构的含义与作用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是作者按照主题的需要,对材料所进行的有机组合和编排,又称谋篇布局。

文章的结构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宏观结构,即文章的总体构思、大体框架;二是微观结构,即对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主次的具体设计。

(二)安排结构的原则与要求安排结构的原则为: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要适应不同文体的要求。

结构安排的要求为:严谨自然;完整匀称;清晰醒目。

(三)应用文结构的构成要素1、标题(l)公文式标题。

程式性强,表达平直,主要用于正式公文。

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项组成。

(2)新闻式标题。

分单行标题、双行标题和多行标题。

这种标题信息量丰富,表现灵活,简报、总结、调查报告常用这种标题。

(3)四项式标题。

这是由公文式标题变通而成的一种规范的标题形式,通常由单位(或对象)、时限、事项、文中这四个部分组成。

这种形式的标题,程式性强,通常用于应用文中的计划、总结以及法规、规章、经济文书等。

2、主送机关主要用于公文中,指直接受理公文的机关或单位,在标题下空一行顶格写。

3、正文一般应用文的正文部分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

4、签署应用文正文写完后,在正文的右下方签署单位、印章。

5、日期日期通常标在正文右下方,右空四格。

如果有签署,日期标在签署的正下方。

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编为01)。

如:2013年3月18日。

(四)应用文结构的内容1、层次与段落(l)纵式,即思路纵向展开的结构方式。

分为两种:一是时间顺序式;二是逻辑顺序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