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教育哲学思想发展概况 下

西方教育哲学思想发展概况 下


(一)经验论
经验论也称经验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的唯物主 义哲学思想——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但经验主义成为一个 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还是在近代实验科学发展之后。培根 (Francis Bacon,1561—1626)是其主要代表人物,马克 思和恩格斯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始 祖”。培根在认识论方面主张唯物论的反映论,认为真正的 知识只有从对客观事物的研究中,即从经验中才能获得。正 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按照他的学说,感觉是完全可靠的, 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他是第一个制定归纳法的哲学家。在 教育上,夸美纽斯和洛克(John Locke,1632—1704)都属 于经验论者。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洛克的“白板 说”,都属于经验主义的主张。
简要介绍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教育目的是使人为来世生活作 好准备;重视教育的作用,不仅把教育看作改造社 会、建设国家的手段,而且也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 起很大的作用。“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 成为一个人。”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一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秩序; 二是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 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论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 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 论道德教育。认为德育比智育更重要。 教育管理思想。国家应该重视教育,应该普遍设立 学校。
经验论在以后的发展中,又有唯物主义经验论与唯心主 义经验论之分,如杜威的实用主义所主张的个人经验,就 属于唯心主义的经验论。 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其对感性经验所作的唯物主义的 说明是正确的。在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育思想的斗争 中也起过进步的积极的作用。但它片面地夸大感性经验的 作用,不懂得必须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因而它只是讲了认识的一半, 而且还不是重要的—半,使认识停留在半路上,成为半截 子的认识论。反映在教育上,这种经验主义的哲学观点很 容易导致把学习看成是心灵对感觉印象的记录,使学习变 成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地探究。唯心主义的经验论者, 把个体的主观经验作为认识的唯一对象.有的还认为经验 是产生于人的内部的心灵活动,这就使经验完全成为主观 的东西,因而走向了主观唯心主义。
杜威还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把儿童自身的活动放在教 育的主体地位上,还不但体现了现代人本主义的思想,而 且把价值论甚至本体论置于哲学与教育理论之中。由于杜 威重视个体经验,重视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于是提 出教育就是经验的继续和不断改造,“从做中学”是教育 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于杜威在哲学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经 验论,在儿童观方面的生物学化本能论,是应当给以批判 的,但他在教育上提出的一些命题,如“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以及他对兴趣和努力、纪 律和自由等问题的分析,尚有很多可取之处。杜威的影响 不仅遍及美国,而且扩展到全世界,直到今天在改革传统 教育的工作中,有很多问题还可以从杜威的教育思想中取 得帮助。
西方教育哲学思想发展概况(下)
四、反映早期资产阶级思想的经验论 和唯理论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也随之发 展起来,在实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经验论的 哲学思想。但是,由于经验论还不能揭示出事物的 本质,于是唯理论便相继出现。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形成,是认识论上的一大突 进.它对于后世哲学的发展以及教育思想的发展, 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直至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潮, 即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还与经验论和唯理论有着 某种思想渊源的关系。反映在教育上的实质教育和 形式教育,心理学上的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也同 经验论和唯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当于夏季,拉丁学校相当于秋季,大学相当于冬季。夸 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举了不少事例,说明教学理论和 教学方法要符合自然的普遍规律。 在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提出了不少正确的主张和 见解,这是文艺复兴以来进步的教育思想和实际经验(包 括他自己的教育经验)的总结,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现象 所导致的结论。但他在论证自己的主张和见解时,一反过 去引证“圣经”的做法,而向自然引证。引证自然是当时 的一种进步的流行思想,许多科学家都向自然找论证。他 在论述其教育理论体系时引证自然,说明他要使教育思想 摆脱神学的束缚(虽然没有完全摆脱),转向现实世界, 探索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从而提高教育理论的科学化程 度,这是非常可贵的。与此同时,我们应当提出,由于历 史条件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不懂得教育是社会现象, 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是夸美纽斯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另一重要内容。他认为,人是自然界 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也有其本身的法则。他说:“我们的 格言应当是:凡事都要跟随自然的领导,要去观察能力发 展的次第,要使我们的方法依据这种顺序的原则。”他还 说:各级学校“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知 识,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这无疑是正确的。 根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他认为人从出生到二十四 五岁, 是人的青春岁月,是学习的时问。他把这24年的学 习时间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四个年龄阶 段,每期为6年,并提出与这四个时期相应的四种学校,即 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学校(或文科中学)和大学这种四 级的、上下连成一气的统一的学校制度。这是一种单轨的 学校制度。早在17世纪就能够提出这种统一的体轨的学校 制度,这是夸美纽斯对教育的重大贡献之一。
简要介绍洛克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作用:提出“白板说”。认为“国家的幸福 与繁荣”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教育在人的个性 的形成、发展人的才能等方面也起决定作用。“我 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 或无用,十之八九都是他们的教育决定的。人之所 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教育的目的:培养绅士 教育的途径:家庭教育 绅士教育的内容:体育或健康教育;德育;智育

夸美纽斯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在 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他继承文艺复 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的成果,总结了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 经验,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他所著的 《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因此,他在 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串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 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他之所以提出这个原则,是因为他 认为“在此以前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而在那些不完善 的学校里存在着种种弊病,归根结底是因为当时学校的教 育工作的进行不符合事物的自然秩序,“以致学校变成了 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
洛克的上述观点,完全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需 要,有力地打击丁封建统治阶级天赋知识的谬论,为资产 阶级夺取政权和教育权利,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成为新 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和僧侣的武器之一;同时,也有 利于激发广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而对那些 玩忽职守的教师来说又是一个很好的鞭策。但是,必须指 出,洛克在强调教育的决定作用的同时,却承认有些人具 有“天赋的能力”,凭着天赋的能力和体质, “生成能够做 出伟大的事业”,用不着别人多少帮助;他也没有因此做 出普及教育的结论,他所关心的只是少数已经资产阶级化 的新贵族(绅士)的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所有的人,特别是 劳动者的儿童的教育。
他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写道:“我们可以假定人 心如白纸似的,没有—切标记,没有一切观念,那么它如 何又有了那些观念呢?…他在理性和知识方面所有的一切材 料,都是从那里来的呢?我可以用一句话答复说,它们都是 从‘经验’来的”。由于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因 此,洛克对教育的作用估计很高,肯定教育在人的个性形 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 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 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教育之故”。 他要求人们必须认真地对待儿童的教育,要使儿童从小就 受到良好的教育,千万不能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否则, 不仅贻误个人,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要受到影响。 他说:“教育上的错误,正如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 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足终身洗刷不 掉的。”
他认为这种不良的学校必须改革。为了使学校工作进行顺 利、有效,他要求教育必须在各方面遵循自然的法则。这 就是他提出教育适应自然这个原则的原因。 夸美纽斯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 “秩序”,即普遍规律,这些“秩序”保证了宇宙万事万 物和谐发展。既然如此,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 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因此,他把遵 循“秩序”这条普遍法则视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的重要 内容。他说:“学校改良的基础应当是一切事物里面的恰 切的秩序”,“教导的恰切的秩序应当从自然去借来”。 例如,在“自然遵守合适的时机”的原则下,他借用鸟儿 选择在春天繁殖,园丁选择在春天种植。那么,适当自然 的教育也应该从人类的春天—儿童时期开始,在一天之中, 应该在早晨读书。由于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学 校组织便分为四个阶段:母育学校相当于春季,国语学校

洛克的认识论和教育观
洛克最伟大的哲学成就——《论人类的理解力》于 1690年出版,成为经验认识论的经典陈述。洛克从抨击柏 拉图先天理念论开始他的分析,这种理念声称知识来源于 人与生俱来的思想中的观念,它先于感觉经验而存在。在 抨击柏拉图的观点中,洛克试图建立经验论观点—人类知 识来源于感觉。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一份 清白的记录,一张白纸,在上面可以留下经验的数据,这 种观念既简单又复杂,则它们是相关的,源于使我们能够 比较、对比、抽象和记忆它们的智力。 洛克的理论否定了对建立在永恒的第一法则上的传 统、习惯和权威的唯一依赖。他的经验论强调科学方法的 使用。洛克否定先天理念,他的白板观念认为,人的个性 是由经验塑造的。然而,既然思想中不存在先天观念,那 么,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潜力。
简要介绍杜威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 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教育的目的——“教育无目的说” 论课程与教材:活动性、经验性课程 论思维和教学方法:提倡“从做中学” 论道德教育:他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目 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