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革命 措施 制度建设 待遇方面
续表
革命 措施 结果 失败 原因 历史 意义
性质 失败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 级政权
根本原因:19世纪70年代的生产力水平和无产阶级的 政治威信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主观原因:(1)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2)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1)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2)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 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经验教训
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农民;客观:资产阶
级临时政府力量强大,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无产 阶级革命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 4. 两大经验:坚持暴力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现 无产阶级专政。 5. 两大教训: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 党的领导;必须尽力巩固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群众
【新史观解读】 巴黎公社 史观 结论
文明 巴黎公社是人类对资本主义文明超越 史观 性选择的首次破题 革命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 史观 大尝试
问:怎样正确理解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
大尝试”? (1)从产生来看,它是在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
产阶级政府的基础上建立的。
条 件
客观
( 1)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俄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具有浓厚的 军事封建色彩 ( 2)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 伏 (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 1903 年,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经过 1917 年 3 月彼得格勒工人举行示威游行, 并转为 起义 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1) 推翻了统治俄国 300 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 2) 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 政权并存的局面
的支持。
【典例 1】 1871 年 4 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 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 动者, 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 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 把劳 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
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 并不是当时经
知识拓展
败有其必然性。
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为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 因此巴黎公社的失
思维导图:巴黎公社爆发的原因、政权性质与失败原因
2.巴黎公社可归纳为“一、二、二、二” 一次尝试:无产阶级建立政权。 两大措施:政权建设、社会经济。 两大经验:暴力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两大教训:建立革命政党;建立工农联盟。
(4) 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这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
史料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
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①近代史开始 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
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 探究:任选史料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 答案 以下两种答案任选其一:① 1640 年的英国资产阶级
【立体剖析】
2.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
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
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意在表明巴黎公社起义时 ( )
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解析: 19世纪70年代,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是无产阶级 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这是巴黎 公社失败的原因。B、C项与题干材料相比,不够全面;D项与 材料不符合。答案:A
革命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③“二月 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反动军队集中于前线,后 方薄弱。
(2)主观原因: ①革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广大的贫苦农民成
为革命的同盟军。②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③及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④各国无产
阶级的支援。⑤革命军队的英勇作战。
武装——直接原因)。 2.两大措施看性质:政权建设(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 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 监督和罢免)和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
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经济措施已经触及资本主义私
有制),这些措施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
3. 两大败因看结果:主观: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
重点识记二、巴黎公社 民族矛盾 1870 年, 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 背景 阶级矛盾 导火线 成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资产阶级国防政府要解除国 民自卫军的武装 1871 年 3 月 18 日, 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1871 年 3 月 28 日 军队方面 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 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政权建设 公社委员会是普选产生的国家权力 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由选举产生, 对选民负责, 接受选 民监督, 随时可以撤换 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 工资
俄国发生十月革命无论就其发生的历史条件, 还是所 选择的道路和革命方式, 都是由俄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它的成功实践, 体 现了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充分说明了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选择决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 而应充分考虑各国的 国情, 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知识拓展
思维导图:十月革命的进程
十月 革命
( 2) 1917 年 11 月 6 日起义开始, 11 月 7 日发表《告俄国公民书》, 宣告 临时政府被推翻 ( 3) 1917 年 11 月 7 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告工 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成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专题框架建构
史料
同一天下午 ,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
厂……① 工人们捣毁了价值一万镑的成套机器 …… 他 们 不 只是捣毁这几个地方的机器,② 还准备去捣毁全英国的机器 。
——摘自《兰开夏事件》
直接 信息 间接 信息 所学 信息
从①②中可以看出,早期工人运动主要采取破坏机器的 斗争方式 在早期工人运动中,工人认为自己陷于贫困是机器和厂 房造成的,而不了解其根源在于资产阶级的剥削 早期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的阶 段,因此,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以捣毁机器、焚 烧厂房等形式进行,斗争是分散的、自发的
主题 整体把握俄国十月革命
1.一个过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革命。
2.“四个变化”: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 的变化。 (1)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 政府。
(2)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起义。
(4)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2)从政权的领导人来看,他们是普选产生的工人阶级的代 表。 (3)从实行的措施来看,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做出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触及资本主义私
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主题二 革命史观认识巴黎公社
1.两大矛盾看原因:民族矛盾(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普鲁
士大军压境)与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
主观
进 程
二月 革命
性质 结果
( 1) 革命的第二阶段, 应使政权从资产阶级手中转移到无产阶级 《四月 提纲》 意义 七月 进 程 事件 内容 和贫苦农民手中 ( 2)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 3) 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新建国家应是苏维埃共和国 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1917 年 7 月临时政府血腥镇压示威群众, 公开反对革命, 两个政权并存局 面结束, 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 1) 1917 年 10 月, 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了列宁提出的举行武装起义 的决议
新史观解读:十月革命
唯物史 观 全球史 观 文明史 观 现代化 史观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由此诞生 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对人类 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 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社 会制度 使俄国摆脱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 , 开辟了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道路
重点识记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经济 基础 阶级 条 件 基础 思想 基础 个人 因素 诞 生 标志 意义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但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 资 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 国宪章运动、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显示了无产阶级伟大 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 德 国的古典哲学;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运动, 逐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 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内容
(1)阐明了社会发展规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
的思想。 (2)揭露和批判种种假社会主义流派,制定了共产党的基本原 则。 (3)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应 建立自己的政党 ,同时要加强国际团结。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 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宣言》肯定了阶级斗争 推动历史发展作用,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揭示了无产 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说《共产党宣言》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 主义的诞生。
3.“四个特点”
(1) 理论角度: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在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