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翻译二

文言文翻译二

萧山六中高三语文导学案
时间2012.12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
课题文言文翻译(二)课型复习课编号201201032
学习目标1.在翻译中增强文言文翻译字字落实的意识。

2.在练习中学习文言文翻译译词成句的几种方法。

3.养成良好的文言文翻译习惯。

重难点文言文翻译字字落实意识的强化和译词成句方法的学习。

一. 预习:
【语段一】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①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语段二】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③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④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预习反馈
何为“天簌之音”?是“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嘈杂,还是“结庐在人境,而无 1
二. 反馈:
梳理探究
请记下你从这些翻译中得到的有关翻译的注意点:
课堂训练
【语段三】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①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②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语段四】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①,辐②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③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④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⑤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学者之患亦然。

【注释】①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车,指大车,战时也可以用作战车。

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车上的部件。




何为“天簌之音”?是“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嘈杂,还是“结庐在人境,而无 2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译文】庄子到齐国去,看见乞丐便对他表示同情。

乞丐跟着他并乞讨食物,庄子说:“我已经七天没吃食物了啊!”乞丐叹息道:“我看从我这里经过的人多了,却没有同情我的。

同情我的只有先生您了,假使先生不是没吃饭(或者说,假使先生吃饱了饭),还会同情我吗?”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译文】季文子任鲁宣公、成公的国相,但家中没有穿丝绸衣服的妾,厩中没有喂粮食的马。

仲孙它规劝季文子说:“你是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国君,你的妾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家大概会以为你吝啬,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文子说:“我也愿意那样。

然而我看到国家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长吃着粗粮又穿着破衣的很多啊,我因此不敢不节俭。

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凭借道德显荣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得好和马匹吃得好可以为国争光的。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①,辐②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学者之患亦然。

【注释】①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车,指大车,战时也可以用作战车。

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车上的部件。

【译文】越国没有车,有个越国的旅游者在晋楚地的郊区得到一辆车,那车的辐条烂的车轮都塌了,车辕和车衡连接处的销子断了车辕便废了,没什么用处。

然而因为他的家乡不曾有过车,他就用船装载了车回家并向众人夸耀。

观看的人听信了他的吹嘘,以为车本来就是像这样的,效仿了做的人接连不断。

之后,晋楚的人见了他们的车就讥笑他们笨拙,越人认为那是欺骗自己,没有理睬。

等到有敌寇入侵他们的领地领土,越人驾御着破车抵御敌寇。

车子坏掉了,大败,始终还不明白是车的原因。

学习的人所要担心的也是这点。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

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

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

”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

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

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

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

”(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

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何为“天簌之音”?是“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嘈杂,还是“结庐在人境,而无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