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升初第一节公开课

小升初第一节公开课

1. 1.8小时= ( )分钟 2. 如图,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2c m
3.某商品标价120元,现开展活动“买三送一”,相当于打了几折?
20cm
)%
4.
5.
0.6= ( )∶( )= ( )25 =(
6.
25×2= 25×3= 25×4= 25×6= 25×7= 25×8= 125×2= 125×3= 125×4= 125×= 125×8= 1/2= 1/4= 3/4= 1/5= 2/5= 3/5= 4/5= 1/8= 3/8= 5/8=
3.
= 15- (5+ 5/6) -(3+ 3/7) -(2+1/6) -(6+4/7) =(15- 5-3-2-6) + (-5/6-3/7-1/6-4/7) =-1 -( 5/6+3/7+1/6+4/7) =-1- (1+1) =-1-2 =-1+(-2) =-3
2. 必备的基础知识:①度量计算:长度,面积,体积,重量,人民币,时间单 位的换算。②几何图形计算:三角形,四边形,圆,六面体,圆柱体,圆锥体。 ③常见应用题:行程问题,流水问题,浓度问题,利润折扣问题,盈亏问题; ④ 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⑤分数,小数,百分数和比例的 互相转化;⑥一些常用的数字计算 ,⑦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例如:
(3.2)
4.初中数学第一个公式
(4.1) 9+(-8) = 9-(+8) = 9Leabharlann 8 =7+(-5) =
6+(-4) =
7-(+5) =
6-(+4) =
7-5 =
6-4 =
现象:正号遇到负号变负 ,负号遇到正号变负 结论: 两个不同的符号相遇,结果为负号 结论: 异号得负 结论1: a+(-b)= a - b 结论2: a-(+b) =a - b
-2+3 = -2+(+3) = -2- (-3) =3-2 =1
切记:每一个等号都要有理有据
5. 第二个公式
1+(+2) =
1+2=
1-(-2)
1-(-2)
=
= 1+2 =3
现象1: 加一个正数 = 加这个数
现象2: 减一个负数 = 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结论1: 同号得正 结论2: a+(+b)= a+b a-(-b) = a + b
一.刘老师简介 刘峰,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学系, 五年多教学经验,对中小学数学烂熟于胸,熟 悉高考命题方向,并将教学和“游戏”相结合, 潜心钻研并自创教学体系,自编教材,凭借背 后庞大的睿知教育平台,将数百名莘莘学子 送入了自己理想的学校。
二.刘老师浅谈数学
数学是一门环环相扣的学科,一环不牢,就会出现百 般失误,甚至出现前后知识无法衔接,学生学不下去的问 题。大家常见的粗心、失误等低级错误,就是因为知识环 节不牢靠,基本功不扎实造成的。数学是一个精密的机器, 各种公式定理,就是机器的零件,少一个零件,机器都无法运 转,小学数学43个大知识点,253个小知识点,初中数学34个 大知识点,275个小知识点,高中数学31个大知识点,235个 小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要掌握。
7/8=
7. 有鸡、兔共35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五. 初中数学入门: 1.正号
1 = +1
= 1 ,1的属性为正
-1= +(-1)= -1 ,1的属性为负
2. 正号和加号,减号和负号
(1) 1 + 2 = 3
(+1) +(+2) = +3
(2.1)
(2.2)
-1-2 = +(-1)+(-2)
三. 学好初中数学必须具备的小学数学知识
1. 扎实的计算能力。初一数学基本都是计算,并且大部分计算都有简便算法,特备 要说明的是,在进行运算时,很多孩子在小学时都已经习惯用计算器,那么在初中 还要继续用吗?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建议家长在初一和初二这两年把孩子的计算器 收走,初三了再给,初一初二这两年很关键,对于培养孩子的数字认知能力和数学 思维能力很重要,而计算器的使用,会严重影响这一思维能力的形成过程。在高中, 数学基本就是以数字为中介,思维为主导的一门学科了,如果对数字不敏感,也没 有形成一套良好的数学思维系统,高中数学很难学好。例如:
6. 小试牛刀
(-1)-(-)2
= -1 +2
= -1+(+2) =(+2)+(-1) =(+2)-(+1) = 2-1 =1
6. 小试牛刀 (1) (-40)-(+28)-(-19)+(-24)-(32) =19-40-28-24-32 =19-(40+28+24+32) =19- 124 =19+(-124) = -105 (2) 24-(-16)+(-25)-15 =24+16-25-15 =(24+16)- (25+15) =40-40 =0
-1-2 = +(-1)-(+2)
(2.3)
(2.4)
-1-2
-1-2
= + (-1)+(-2)
= (-1)+(-2)
(2.5)
-1-2
=
(-1)+(-2)
3. 用加法的思维解题
(3.1) -1 + 2 =(-1)+(+2)
= +1 = 1 -1 + 2 =(+2)+(-1) = (+2)-(+1) = 1 (3.3) -1 + 2 = 2 - 1 = 1
结论3: a+(-b)= a-(+b)
练习: -20 +35 = - 20 +(+35) = 35-25 = 15
5. 公式的奥妙
结论3: a+(-b)= a-(+b) 结论3番外: 加一个数 = 减这个数的相反数 结论4: a-(+b) =a+(-b) 结论4番外: 减一个数 = 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