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教师教学规范

中小学教师教学规范

中小学教师教学规
本规是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检查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教学计划
1.每学期开学前一周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熟悉容体系,明确教材的三维目标,把握教材各单元知识的联系,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2.学科教学计划包含:(1)学期教学目标(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3)教材分析(4)教学容(5)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分配(6)教学措施(7)教学辅导计划等。

二、单元备课
3.认真设计单元备课。

全面透彻地领会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容和编排体系。

领会每一单元的总体要求、本单元的主要容与各章节教材容之间的在联系、在全册中的地位、主要知识点的在联系,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有机渗透思想教育,整合课程资源,调节教学容,搞好统整,做好单元备课。

4 .单元备课包括:(1)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突破措施(3)教学方法(4)课时划分(应明确各课时的主要容)和集体备课分工(5)教具及学具准备。

三、课时备课
5.认真设计课时备课。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体现课改精神,围绕三维
目标编写教案,做到定标准确,设计合理;整合课程资源,调节教学容,突
出重点、难点,确定教学方式和方法;体现针对性、层次性、阶段性和可操作性;教学程序安排科学有序,精选课训练题;
作业分层布置,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梯度的作业,以利于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局。

6.备课具体要求:(1)在单元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课时备课以独立钻研为主,备课时教师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应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包括已学知识、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习惯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备课。

(2)设计符合教学容的教学情景、教学过程中需探究和启发引导的问题、提问的容、板书设计、反馈练习、教学小结等。

(3)教案要体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

课后要写出教学后记或反思(如教案实践情况、教学创新、遗漏待补、问题处理及教学效果等)。

7.集体备课具体要求:(1)做到集体备课制度化(定时间、定地点、定容定主备人)。

(2)集体备课要在制定单元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研究教材和学生、交流教法、探讨问题、确定统一的单元测试题等方面做到集思广益,在充分体现教师个性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3)集体备课每周不少于一次,每次至少2课时。

要做到先周备课,同年级集体备课,互相研讨,提倡小学科跨学校定期集体备课。

(4)教同一个教学班的教师至少每两周聚在一起进行一次班级备课。

交流学生学习、思想
情况,检查执行培优、辅中、转困计划的效果,进一
步分析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研究确定下一阶段的辅导对象,制定班级管理对策。

8.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教案。

四、上课
9 .提前候课:教师在上课铃响前2分钟到达教室(场地)候课。

10.课堂行为:进教室上课要关闭通讯工具,不会客,不走出课堂,严禁酒后上课、上课吸烟。

准时上下课,保证学生课间活动时间,不提前上课或随意拖堂。

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课堂,不得擅白将学生停课。

要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保证教学活动地顺利进行。

11.组织教学:(1)教师必须做到有教案上课。

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站立讲课。

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教法得当,能与教学容、课程结构、学科特点、学生实际相结合,形成白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

贯彻“以学定教”原则,落实“三讲三不讲”。

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积极营造健康活泼的教学氛围,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

(2)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注学生有效参与的情况、学生思维品质的体现和学习的达成度。

妥善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优化教学过程。

12.课堂提问: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课堂提问,提问要有层次性,学生参与广,学生有价值的发言率高。

鼓励学生质疑。

13.课堂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炼、生动,声首大小适中。

14.教态仪表:教态端庄、亲切、白然。

不穿奇装异服、不戴奇特饰品、不浓妆艳抹,体育教师必须着运动服和运动鞋。

15.板书:板书简明、工整、讲究艺术,文字准确规,板书条理清晰。

16.实验教学:按要求做好课本规定的实验,积极开发随堂实验,提倡以生活用品或者学习用品做替代实验,鼓励和督促学生做好家庭实验,提局
教具利用率。

17 .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积极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18.学法指导:重视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

19.反馈调整:任课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需求、意见
和建议,不断调整改进教学措施。

在研究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五、作业
20.按照教学要求,精心设计课外作业。

根据不同的教学容与不同的教学对象,作业的形式和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如必做与选作相结合,习题与制作相结合、短作业与长作业相结合等。

对学生的作业应有基本规的要求。

21.作业的布置要遵循“三布置” “三不布置”。

作业的布置要体现代表性、层次性、实践性。

作业形式讲求多样化,如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
性作业等,不布置学生已经会做的和机械重复、大量抄写
的作业,不布置与课堂容脱节的作业,不布置难度过大学生无法完成的作业,杜绝惩罚性的作业。

22.作业量适中,难易适度,分档布置,区别对待。

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可以留课外作业,其余学科一律不准布置课外作业。

各年级的绝大多数学生能在 1.5小时以完成课外作业。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的绝大多数同学能在1小时以完成课外作业。

23.对学生作业必须严格要求,力求格式规,书写工整,独立完成。

各科作业的要求与格式必须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要求作业“独立、按时、整洁、
规”。

24.教师应及时批阅作业。

批改时既要检查作业结果,又要检查解题过程。

批改要有记录,对作业中的倾向性问题应及时作讲评,并指导学生及时订正错误。

教师应根据学生作业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并改进教学。

六、预习与复习
25.预习与复习是学生白主学习的重要环节。

布置学生进行预习与复习,应有明确的要求,在教案中也应有所反映,并做到有布置就有检查。

26 .对学生的预习与复习应重在指导。

预习与复习所用的时间应计入学生的作业量。

七、检测与评价
27.遵循教学规律,从减负增效的原则出发,控制检测次数和密
度,基础学科每学期除期中、期末两次质量检测外,每单兀进行一次单元检测,其余科目只进行期末考查。

28 .试题命制应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容,要加强命题研究,强调以能力立意。

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命题,不出难题、偏题和怪题。

试题应难易适度,并有一定区分度,试卷容应体现基础性、科学性、应用型和一定程度的开放性,以便准确反馈教学信息。

29.质量检测成绩实行等级制,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以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

30.分析与讲评:分析要符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再建构。

根据质量检测情况写出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上好讲评课,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31 .发挥学生成长档案袋的作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32.积极参加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

八、辅导
33.教师应在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分类辅导对象,按照教学辅导工作计划,落实培优、辅中、转困的具体措施,增强辅导的针对性,讲效,做好课外辅导。

34.根据学生爱好,统筹安排,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九、专业发展
35.教师要结合白己实际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个人成长规划。

36.理论学习:教师要建立业务学习笔记,认真学习记录各种教育教
学理论。

37.听评课:每周至少听课1节,教龄不满三年的青年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

要做好记录和简评,并积极参加评课活动。

38.教研活动: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要认真准备,勇于发表白己的观点,善于借鉴他人的意见,提高课堂教学效盆。

39.课题研究:教师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教研组(备课组)应根据本学段的特点,重点研究一个子课题,制定研究方案,每位教师都要承担课题研究的一部分任务,及时整理研究经验,一学年结束要进行阶段性总结。

对教学研究取得的成果,要及时形成文字材料,并积极投稿。

40.反思总结: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有一定理论深度和指导意义的教育
教学经验总结或专题文章,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选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