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学教师就教师考试网扫码下载下面的二维码,获取更多免费学习视频、题库等学习资料《综合素质》(中学)备考攻略一、试卷结构综合素质(中学)考查范围包括“教师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教师基本能力”等模块,考试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三种题型,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总分 150 分,试卷结构如下:题型题量每题分总分合计值单项选择题29258材料分析题31442150写作题15050二、必考题型解读(一)单项选择题1.考查概况综合素质单项选择题考查内容涉及“教师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逻辑思维”“信息处理”等,共29 题,每题 2 分,共计58 分。
其考试范围极为广泛,重在考查考生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及基本文化素养。
为方便考生分析考查重点,在这里将近年综合素质(中学)真题中各知识点题目数量统计如下:模块知识点20152014201420132013上下上下上教育观11——22职业理念学生观2112——教师观22112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55626教育法律法规教师权利和义务——122——学生权利保护1211——教师职业道德规教师职业道德2223——范教师职业行为32333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65535养文化素养教师的科学素养2——13——教师的文学素养13211教师的艺术鉴赏修养——1126阅读理解能力——————————基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22222信息处理能力22222写作能力——————————2.考查特点从考试的整体情况来看,综合素质(小学)单项选择题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1)重点考查考生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考题预设情境或设问一般为三种情况:教学实际中的常见情况;教学中必须掌握的理论和理念;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真题再现】( 2015上半年真题)以下是钟老师班主任日志的一段话,这表明钟老师()。
“一个月了,尽管我对某某给予了更多的关心与鼓励。
但依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是方法不对还是,,?看来,我得再找他的父母和原班主任交流,再深入一点,再调整策略。
”A.善于自我反思B.缺乏探索精神 C.善于引导学生 D.缺乏问题意识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参考答案】 A。
钟老师对自己进行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反思,这说明他善于自我反思。
从例题看,这是当前部分老师在教学实际中可能存在的教学行为,本题考查考生对这一教学行为的认识。
【真题再现】( 2015 上半年真题)某中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发不同颜色的校服。
年级前 60 名学生是红色衣服,其他学生穿蓝色校服,这种做法()。
A.正确,便于分清教学B.正确,利于激励学生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不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参考答案】 D。
该校根据学习成绩让学生穿不同颜色的校服,这首先是按成绩对学生了三六九等,是没有平等对待所有学生的表现。
划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观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理论,本题及考察考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正确的教育理论和理念的掌握。
【真题再现】( 2015 上半年真题)某县教育局根据中考成绩,将全县初级中学分为普通初中和实验初中,并对后者从师资、经费等发面予以倾斜,该县义务教育没有做到()。
A.重点发展B.均衡发展C.协调发展D.优先发展【参考答案】 B。
对实验学校进行师资和经费的倾斜,属于重点发展。
《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点班。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质。
重性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讨论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难点。
本题在考查考生对相关教育法规掌握的同时,要求考生关注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热点问题。
(2)考查考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个学科及艺术素养,要求考生注意平时文化知识的积累。
【真题再现】(2015 上半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作品与国别对应不正确的是()。
A.《伊利亚特》——古希腊B.《源氏物语》——日本 C.《格萨尔王传》——印度 D.《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参考答案】 C。
《格斯尔传》蒙古族著名英雄史诗。
同英雄史诗《江格尔》﹑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并称蒙古族古典文学的三大高峰。
本题考查考生基本文化素养,重点考查考生对外国文学常识的掌握。
【真题再现】( 2015 上半年真题)中国研制的第一台一亿次巨型计算机是()。
A.银河 1B.银河 2C.巨浪 1D.巨浪 2【参考答案】 A。
1983 年 12 月 22 日,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 I,运算速度每秒 1 亿次。
银河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计算机科研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科技常识。
【真题再现】班里要推选一位同学到校迎新晚会上表演。
班长征询同学意见①小王说:刘很有艺术细胞,小刘合适。
②小白说:小张是舞林高手,小张合适。
③小刘说:小白唱常好,小白也合适。
④小张说“小白过奖了,小白或小刘都合适”。
如果只有一个人的推选结果相符,则推选出来的同学是()。
小歌非话与A.小王B.小张C.小刘D.小白【参考答案】B。
此题考查逻辑基本规律的“矛盾律”和命题中的“或命题”。
根据题目,小刘、小张、小白、小白或小刘是选举的结果,如果选了小刘或小白二者中的一个,则答案就有两个,因为“或命题”成立的前提是“只要有一个为真”,所以只能选小张。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
综合素质(小学)单项选择题考查范围广泛,题目考查灵活,究其根本需要考生注意平时教育理论和文化知识的积累,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二)材料分析题1.考查概况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总结,材料分析题分为两部分考查:一部分考查教育基础知识,集中考查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职业道德,考查题量分别为 1 题,分数各为14 分;另一部分集中考查阅读理解能力,考查题量 1 题,分数为14 分。
在此对 2013~2015 历年真题考点列表如下,谨供参考:时间主题设问考查模块一次回忆课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马老师学生观的教育行为2015 上教师模范——杨老师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教师职业道德陈老师的教育行为读书与思考并重略阅读理解能力一次主题班会课请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分教师职业理念(教育观析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
学生观、教师观)2014 下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材鸭蛋的故事教师职业道德料中数学老师的做法不给自己找借口略阅读理解能力沟通与交流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学生观的教育行为2014 上教师的鼓励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教师职业道德王老师的教育行为传统与先锋略阅读理解能力“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教师职业理念(教育观老师的教学行为。
学生观、教师观)2013 下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一次家访教师职业道德析何老师的教育行为。
古松的形象略阅读理解能力听学生的心声从学生的角度,评析这位老师学生观的教学行为2013 上一位中学教师的故事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教师职业道德料中“我”的教育行为。
有意义的捐款略阅读理解能力2.有关教育基础知识的考查一般情况下是要求从职业理念或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评价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行为,或者从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
【解题思路】、、1单刀直入,亮明观点参考方式:×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恰当的(或错误的),遵循了(或违背了) ,, 观点,值得学习(或引以为戒)。
2结合材料,条分缕析参考方式:首先, ,, (观点)。
材料中,,,,体现了,,。
其次, ,, (观点)。
材料中,,,,体现了,,。
再次, ,, (观点)。
材料中,,,,体现了,,。
3总结概括,画龙点睛参考方式: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 ,做到 ,, 。
【真题再现】( 2015 上)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时,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下面是两位老师的处理方式:教师甲对学生说道:“一上课就发呆,开小差。
你到学校干什么来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真是一个笨蛋。
”事后,学生非常沮丧的坐下,整节课都无精打采。
教师乙和蔼的对学生说:“不着急,我们一起回忆学过的内容和昨天的实验课,昨天你们小组实验很成功,你还能想起来实验过程吗?”学生思考片刻,答对了一部分,教师很兴奋的说:“对,只要我们动脑筋,就有思路,再想想,还有补充吗 ?”学生思考了一下,做了补充,教师又点了点头,“很好,请坐”,“其他学生还有不同看法吗 ?”该生听的很认真。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以上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甲老师的做法不值得认可,我认可乙教师的做法。
1.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不能就认为学生笨,给学生贴标签,而应该像乙教师那样,进行启发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2)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哪怕学生真的回答不上来,也应该从其他角度去引导或者鼓励学生继续思考,而不应该像甲老师那样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启发激励学生。
3.学生是独特的人。
(1)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在教学时应承认学生的独特性,可能有的学生对于问题需要细致思考,这时教师应有耐心,如果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无法回答,老师在提问之前也应该了解学生的基础,避免学生回答不上来的尴尬。
(2)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应该承认学生之间是具有差异性,应该因材施教。
乙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能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变换提问的角度,并给与了适当的鼓励。
3.有关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一般情况是设置两个小题,主要考查对重要词语或重要句子的理解以及对文中观点和态度的理解,有时还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方式进行考查。
【解题思路】1辨明体裁,分析结构考试中阅读材料的主要体裁是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和记叙文,需要根据材料体裁的特点,分析文章结构,做到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2细读文本,抓住关键根据题目要求,细读材料,抓住与题目相关的关键信息。
综合3分析,逐条作答在抓住关键信息的基础上,为避免有所遗漏,回顾对材料的整体把握,经过综合分析之后,再逐条作答。
【真题再现】( 2015 上)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
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尽管它不见得是严密紧凑,但总是个有脉络可寻的总体,我们可赖它向某种体系开展,比起看书吸收他人的思想,可说是利多害少。
为什么呢?因为后者的思想是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精神而得来,属于别人的体系,别人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