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几何光学

第一章 几何光学


5.5 单球反射面成像公式
用类似推导方法可得成像公式:

1 1 2 s' s r
n
P
C
M
r f f ' 2
此时 F 和
s
P s ' r
h O
d
F 两个焦点重合
5.6 傍轴物点成像
P y
Q

n
n

i
9;
P
s'
物高和像高的符号法则:

若 P P '点在光轴上方,则 y 0 或 y ' 0 或 若 P P '点在光轴下方,则 y 0 或 y ' 0 或
Q点的振动方程:EQ E0 cos(0 t ) P点的振动方程就是:
Q
P
EP E0 cos(0 (t ))
2 ˆ ˆ 定义波矢:k kk k0 0
2nl 2 nl 其中 c 0
0
设其方向沿波动的传播方向
光程: L nl
用惠更斯原理解释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 费马原理
3.1 光程定义:
如图,在均匀媒质中有:(QP )
nl
M l 2 N
1 2
在m种不同的媒质中有:
(QP ) ni li
i 1
m
Q l1
l3
3
媒质1 媒质2 媒质3 P n n n
P
在折射率连续变化的媒质中:(QP) ndl
5.7 横轴放大率公式
定义:
y' V y

横向放大率公式的推导:
y i s
y' i' , s'
ni n'i'
y' ns' V y n' s
用类似方法可以得到反射 球面的横向放大率公式:V
s' s
讨论:
(1) 若 V 1 ,则为放大像。 若 V 1 ,则为缩小像。 (2) 若 V 0 ,则为正立像。 若 V 0 ,则为倒立像。 (3) 若 s' 0 ,则为实像。 若 s' 0 ,则为虚像。
证明:
N2
, N1 l1 , n c 0 0 2 1 v l2
N1
1
l1

n1l1
0
,
N2
l2
2

n2 l 2
0
已知有: 1l1 n2 l 2 就有: N n N1 2 这个命题的物理意义: 可以通过比较光程比较两个波动的状态差异。
3.4 位相差与光程差成正比
这就是准确的物像关系式或成像公式
讨论:
(1)n、n'、r 已知时,给定同心光束的 变化, 出射光束丧失了同心性。
s 后 s ' 随
为了保持出射光束的同心性,必须近似处理 (2) 令
sin ( / 2) ( / 2) 1
2 2
s s' 则有 n( s r ) n' ( s'r )
入射光从左向右传播时 1)若 Q 和 F 点在A点的左方,则 s 0 , f 0 若 Q 和 F 点在A点的右方,则 s 0 , f 0 F 2)若Q、 和 C点在A点的左方, 则 s 0 ,f 0 , 0 r F 若Q、 和 C点在A点的右方, 则 s 0 ,f 0 , 0 r 3)若入射光由右向左传播时,符号法则与上述规定相反
3.2 光在媒质中走过的光程等于
在真空中走过的几何路程
c l0 l n 证明: t , v 就有 0 c v
Q
l nl
3.3 光程相同含有的波数相同: 1 N 2 N
N 波数定义: l

已知: n1l1 n2 l 2
求证: N1 N 2
N1
n1 N2 n2
l1 l2
(1)反射情况:
nQM nPM nQO nOP 0

QM PM
n
Q
M
n'
O
P
(2)折射情况
n1
M
n2
Q
O
P
n1MQ n2 MP n1OQ n2OP C
(3)折射情况
第一次成像: n1QM n2 MP C1 或者: n1QM n2 MN n2 NP C1
P
由费马原理推导折射定律
§4 成 像
4.1 实像与虚像,实物与虚物
同心光束,光具组,理想光具组,物点, 像点
注意:
1)判断的出发点:同心光束是光具组 的入射光束还是出射光束 2)物点或像点是相对具体光具组而的
n
P
n'
P'
P
n
n'
P'
实物和虚物: 实像和虚像:
(a)实物成实像 (b)实物成虚像 n n' n' n '
带入折射定律:sin i1 / sin i2 n2 / n1
n2 有: n1 sin
m
2 2
n
n1 1,n2 n 时,
sin
m
2 2
sin
sin
光的可逆性原理: 当光线的方向反转时,它将逆着同一 路径传播,称为光的可逆性原理。
§2 惠更斯原理
波线
2.1 波的几何描述
注意:
(1)光线反向时过渡关系不变; (2)多次成像的总放大率等于各次放大率的积,
V V1V2V3
证明,以三次成像为例:y '1
y2 , y'2 y3
y'1 y' 2 y'3 y'3 V V1V2V3 y1 y '1 y' 2 y1
C
5.9 例 题
Q Q’ A
如图所示,玻璃球的曲率半径为100mm, 折射率为 n 1.53, 观看此玻璃球时发现球内有一个气泡位于球心C和顶点A 连线的中点,求气泡距顶点A的距离? 解:入射光线从左向右传播,计算起点为顶点A 已知: 1.53,r 100mm ,s' 50mm n 求: s ?
A

i2 i

' 2
D B

E
求其最小值: i1 i1' d
di1
i1
折射率 n
i2
i
' 2
F
i
' 1
C G
0 ,且有 d 2 di1 0 2
可以得到:当 i1 i , i2 i 时
' 1
' 2
m
此时有:i1
m
2
i2 / 2
则有:EP E0 cos 0 k0 L t ,
位相差: ( P) (Q) k0 L ( L)
其物理意义:
可以通过比较两个振动的光程来考察 两个振动的步调差异。
3.5 费马原理的表述
两点间的实际路径就是光程取平稳的路径
举例
(QP ) ndl 0
u
Q'
s
s'
np' sin n' ( s'r ) sin i

p p' n( s r ) n' ( s'r )
, p' ( s'r ) r 2r ( s'r ) cos
2 2 2 2
p 2 (s r ) 2 r 2 2r (s r ) 2 cos
d ( QMP ) dx
n1 x h x
2 1 2

n2 ( p x ) h ( p x)
2 2 2
Q h1 i1
n1
x
M p xP'
M'

Q'
n1 sin i1 n2 sin i2
h2
n2
i2
由光程取极小值条件 d (QMP ) / dx 0 即得 n1 sin i1 n2 sin i2
5.8 逐次成像方法
将 s2 d12 s'1 推广
可得过渡关系:
s n 1 d n ( n 1) s' n
逐次成像的步骤:
1)绘图,并确定第一次成像的入射光线 方向及计算起点; 2)确定第一次成像的各个已知量的正负和大小; 3)代入相应成像公式计算; 4)检查结果是否合理; 5)利用过渡关系求出下次成像的物距, 重复上述步骤逐次成像。

利用 2 sin 2 ( / 2) 1 cos
p 2 s 2 4r (s r ) sin 2 ( / 2)
p' 2 s' 2 4r (s'r ) sin 2 ( / 2)
可得: s2 s' 2 1 1 2 2 4r sin ( / 2) 2 2 2 2 2 n (s r ) n' ( s'r ) n ( s r ) n' ( s'r )
n1
M
n2
Q
n3
N
第二次成像: n2 NP n3 NW C2 两次合起来有:
W
P
n1QM n2 MN n3 NW C1 C2 C
注意:
1)引入虚光程概念是为了把物像之间等 光程原理推广到虚物或虚像情形。 2)正确写出虚光程公式的关键是正确判 断虚光线所在媒质的折射率,这由虚 线对应的实际光线所在的媒质的折射 率来确定 3)图中的虚线不一定是虚光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