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11-25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 说专业PPT 【正式版】

2015-11-25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 说专业PPT 【正式版】


七、不足及改进思路
不足
• 师资结构需要完善和调整,教师工程与执教 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 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教学改革需要 进一步深化。 • 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问题 • 进一步加快教学信息化服务水平,通过深化 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改进思路
在学院“服务航空,服务军工,服务区域经济”的大思路下,本专业将继 续深化校企、军地合作,深化专业建设与改革,培养行业满意、社会认同 的高素质机务维修人才,实现本专业可持续发展。
民航业、部队、中航工业 航空公司、空军部队各基地、中航工业企业等
专业定位
• 初始就业岗位群 飞机维护、维修人员 飞机维修检验员 • 发展就业岗位群 飞机维护工程师 飞机维修工程师
• 培养面向现代航空维护维修生产一线,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掌握必备的飞行原理、飞机结构系统、飞机维修基础 理论、航空器维护保养技术专门知识,具备飞机维护和维 修等基本工作能力,具有“严谨、审慎、精细、诚实”的 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团体二等奖、三等奖
第42、43届世界技能 大赛“飞机维修项目 全国选拔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 赛“飞机发动机拆装 调试与维修项目”
一等奖 二等奖 科技创新三等奖
发明制作类二等奖
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 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
第九届全国高职高 专“发明杯”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
社会荣誉
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国航
工程技术分公司 • 《校企战略合 作备忘录》 • 事宜:系统性、 系列化深度合 作
中航工业 • 《战略合作协 议》 • 事宜:校企战 略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对接标准校企/军
地协同共育高素 质机务人才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制订课程标准 共同配置资源
共同实施教学
共同进行学生管理
校企军地合作实施
“五共同原则”
1、联合实施人才“定制式” 培养
• 定制培养 10类26个校企、军地定制班 • 联合打造“国航班” • 联合培养 高素养机务士官
2、共建共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与国航联合申报民航执照培训和考核中心 •共建“厂中校”等校外实践基地 •捐赠、捐建整合资源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3、协同共育高素质机务人才
2:专业技能
钣铆、标准线路施工、管路施工等
3:综合实训 飞机维护、维修等
4:顶岗实习 “熟能生巧 ”认识论
实践:理论=1:1 累计课时数1300H
英语工具
2学年学历教育 完成通识 知识储备和行为规范储备
1学年执照培训 完成飞 机维修资质人员技能储 备和企业文化储备
证照合一 双证融通
国航班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
学院航空特色品牌专业
一、专业基础与现状
专科层次
生源来自全国 在校生917人 毕业生1100多人 就业率98%
合作企业 航空公司、部队、中航工业企业等 师资 基础课6名 专业课19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0人)
实训基地 12个功能实训室 设备总价值达3000多万元
4类校外实践基地 2个“厂中校”
二、服务面向与专业定位
学生日常管理
“成于人
精于业 精于技”养成教育
• 基础素养分层分类培养 痕迹管理系统监测 • 全时域学生管理 学生综合素质全方位量化评价体系
士官班军政素质培养与管理
• “三能”“四会” 高素养航空机务士官培养 • 士官班“八项素质”“三大条例” 教育体系
五、专业建设成效
麦可思第三方调查数据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三、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参谋部 • 《关于做好定 向培养直招士 官试点工作的 通知》(参动 (2012)5号文) • 事宜:军地联 合培养直招士 官试点工作 西南 航空产教联盟 • 国航 “证照合 一高职联合办 学协议” • 5719厂“校企 合作暨士官直 招联合培养协 议” • 成飞 “产学研 校企合作协议” • 中国民航飞行 学院“联合人 才培养合作协 议”
人才 培养目标
• 飞行器属于高端技术装备
基本要求
• 航空飞行必须保证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从业人员
• 航空维修从业人员
高度安全保密质量意识 知识全面 技能过硬
• 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人才培养
• • • •
基本要求 团队合作 诚实守信 体魄健康 作风过硬 知识要求 飞机维修维护技术知识 维修保障及适航法规等 能力要求 航空维修维护基本操作能力 英语 计算机能力 职业素养要求 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吃苦耐劳
22门专业技术课程 21门实践类课程 (1门A类、14门B类、7门C类) 基础课程机械识图 机械基础 工程材料等 电类课程电工基础、数电、模电至飞机电气
课程体系与框架 特点
职业特点
基础宽泛 机电融通
对接行业标准 实践课程体系
层次分明 逐层递进 交叉进行和提升
AC-147-02标准17个课程模块: 对接了10个模块 1:基础技能电工、钳工、基本装配技能等
• 企业捐赠
• 工单模板 • 标准施工 • 手册查询 • 工具使用 • 过程控制 • 素质素养
常规运行及管理制度建设保障 教学精细化管理
落实教学“五认真”
•常规运行 教学进程更改教学事故管理 调代课制度 期中教学 检查 实践教学运行及风险管理 顶岗实习管理 •多元化质量监控 网上评教 教学督导 听课制度 适航审查麦可思 调查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
黄爱华
内容
引言 一、专业基础与现状 二、服务面向与专业定位
三、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四、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五、专业建设成效
六、专业特色与创新 七、不足及改进思路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重点建设专业 总参与教育部 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专业 四川省重点专业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 (专业代码 520506) 2004年开办
经费 支持
• 央财、省财、学院配套 约计3000万建设资金 • 企、部队、校三方整合资源(获价值过亿元的捐赠支持)
依托行业 军地/校企融合机制建设与保障 指导 思想 • 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 • 互信互惠 优势互补
• 双专业带头人制度 校企深度融合 共建专业 • 兼职专家及教师队伍 促进和引领专业发展 • 校企、军地 资源整合共建实训基地(厂中校 捐赠等) • 校企、军地 “一体化、准双元制教学和人才培养” • 校企、军地 内涵建设(执照课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案例库)
实施 措施
合作 机制
• 定制班 全过程 全方位合作 分段管理 • 合作形式 专业 课程设置 教学组织 实习实训 基本技能鉴定
师资队伍建设与保障
中高级70% 双师型教师占53%
70%有企业工作经历
兼职教师 30人以上 军民兼顾 行业一线 承担工作 (专业建设 课程开发 证照考试
专家讲座 一线授课等)
内培
累计培训项目16项
外引
• 引进教师7人
副高1名 行业工程师2名 教学管理人员1人 30岁以上教师3名
• 培训达到70多人次 • 培训经费计30多万
教研科研 社会服务
教研科研
• 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单位 • 民航维修企业、中航工业、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民航大学 • 教研、纵横向科研项目16项 • 行指委项目1项,省级项目4项 • 创新创业项目 • 省级项目4项、校级项目3项
国航培训中心20名兼职教员联合承担了7届
国航班每届近1160课时AC-147-02基础取证培训
双专业带头人 企业直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保障
概况
♦ 基地面积4000多m² 6架飞机 34台航空发动机

12个功能实训基地与专门实验室
约计30多个实训科目
设备设施约计500多台套 总值3000多万元 可承担24个班约计1300课时数/班/3年实训量 特点 ♦设施设备军机和民机兼顾 涵盖波音与空客两大机型
公共基础课程
(31.5学分)
民航特色课程
(学制2+1)
课程体系与框架
专业技术课程
(90学分)
部队特色课程
(学制2.5+0.5)
专业选修课程
(5学分)
其它
文化素质拓展块
(12学分)
成航大讲堂、社团活动、 校园活动、创新创业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毕业 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其它教育环节
(5学分)
职业教育特点

国航反馈: 2012届国航班 年度绩效考核 37%表现杰出
海航班企业评价 “纪律性 强”“诚信” 厦航就业学生 “吃苦耐劳、动 手能力强”
【军营佳音】日 常工作、新兵训 练成绩突出!
军地联合培养的首届士 官班得到部队好评!
师资建设
师资工程、执教能力得到 提升 师资结构趋于合理!
内培外引
• 高职称 高学历 特殊人才引进 • 教师培养 企业锻炼 • 政策制度保障


实作与仿真结合
机电融合 维修与检测一体化
基本技能与专项技能训练交叉递进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保障
条件与功能
体系完善 技术先进 设备齐全
专项技能培训 约80%顶岗实习
运行机制
“厂中校”模式 (2.5+0.5)或(2+1)学制 校企/军地分段管理
项目合作 促进专业与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与资源建设保障
•未来20年中国需要2400架新飞机
国际航空
运输协会
•民航类人才需求24万人
国内行业
• 国产大飞机项目成功研制 • 中航工业快速发展
低空空域开放 军队现代化装备更新
人才供给
• 国内高职院校 只有10多家 • 成都航院 功能定位“服务航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