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迟发性运动障碍疾病研究报告

迟发性运动障碍疾病研究报告

迟发性运动障碍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迟发性多动症,持续性运动障碍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内科,神经内科
病症体征:捕蝇舌征,呼吸困难,身体摇晃征,角弓反张
疾病介绍:
什么是迟发性运动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是怎么回事?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又称迟发性多动症,持续性
运动障碍,由抗精神病药物诱发,为一种持久的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CRANE(1968)首先提出,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引起的最严重和棘手的锥体外系
反应,发生率相当高,最常见者为由吩噻嗪类及丁酰苯类(BUTYROPHENONES)药物所引起,口服普通抗精神病药发生率为20%~40%,使用长效抗精神病药发生率约50%
多见于长期(1年以上)大剂量服用阻滞多巴胺能受体,或与之结合的抗精神病药,尤其吩噻嗪类如氯丙嗪,奋乃静,丁酰苯类如氟哌啶醇等,可引起TD ,
某些多巴胺药物如左旋多巴,美多巴,帕金宁,安定剂也可引起类似TD不自
主运动,偶见于长期服用抗抑郁药,抗PD药,抗癫痫药和抗组胺药患者,减
量或停药易发生
相关因素包括:
①年龄,性别因素:年老者易发生,不易恢复,女性多于男性;
②脑病变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易发生,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TD发病年
龄早,发生率高;
③药物因素:药物剂量及治疗持续时间与TD发生有关,多见于治疗早期发
生PARKINSON综合征患者
症状体征:
迟发性运动障碍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迟发性运动障碍有哪些症状的详
细介绍:
1.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尤其女性,伴脑器质性病变者居多,症状重,恢复慢,各种抗精神病药均可引起,氟奋乃静,三氟拉嗪和氟哌啶醇等含氟元素抗精神
病药常见,大多发生在服用抗精神病药1~2年以上,最短3~6个月可出现,
最长者13年。

临床主要表现节律性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早期表现舌震颤或流涎,老年
人口部运动具有特征性,年轻患者肢体受累常见,儿童口面部症状较突出,下
面部肌肉最常受累,表现口-舌-颊三联症(BLM综合征)或颊,舌,咀嚼综合征,表现口唇及舌重复的不能控制的运动,如不自主连续刻板咀嚼,吸吮,转舌,
舔舌,撅嘴和鼓腮,歪颌和转颈,有时舌头不自主地突然伸出口外,称为捕蝇
舌征(FLY-CATCHER TONGUE),严重时出现构音不清,吞咽障碍,躯干肌受
累表现身体摇晃,肢体远端受累表现弹钢琴指(趾)征,肢体近端很少受累,少数表现舞蹈样动作,无目的拍动,两腿不停跳跃,手足徐动,躯干扭转性运动及
古怪姿势等,偶表现胃肠道型,突然停药后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及呕吐,情绪
紧张,激动时症状加重,睡眠时消失,部分患者与迟发性静坐不能,迟发性肌
张力障碍,药源性PARKINSON综合征同时并存,症状易被掩盖,减药或停药
时暴露出来。

2.抗精神病药可引起急性特异质性肌张力障碍或急性静坐不能,多在用抗精
神病药2天内发生,易发生在儿童及成年早期,表现戏剧性的肢体,躯干,颈部,舌和面肌等抽动或不舒适姿势。

3.按运动障碍部位分为以下类型:
①眼肌运动异常:表现眨眼,睑痉挛等;
②面肌运动异常:面肌抽搐,抽搐和愁眉苦脸等;
③口部肌肉运动异常:撅嘴,咂嘴,咀嚼,抽吸及下颌横向运动等;
④舌肌运动异常:伸舌,缩舌,蠕动和舔唇等;
⑤咽肌运动异常:腭部异常运动影响发音及吞咽;
⑥颈部运动异常:斜颈,颈后仰等;
⑦躯干运动异常:全身躯干运动不协调,呈古怪姿势,如耸肩缩背,角弓反张,扭转痉挛,膈肌痉挛产生呼噜声及呼吸困难,有时全身左右摇摆,躯干反
复屈伸,前后扭动,称身体摇晃征(BODY-ROCKING);
⑧四肢运动异常:肢体远端连续屈伸,称为弹钢琴指(趾)征,近端很少受累,少数表现舞蹈样指划动作,投掷运动,手足徐动样动作,双手反复高举或两腿
不停跳跃等;
⑨肌张力低下-麻痹型运动障碍:累及头,颈和腰部,如颈软不能抬头,腰软
不能直起和凸腹,行走不能迈步和抬腿,足拖地而行。

4.TD的亚型:
①急性戒断综合征:突然停用抗精神病药发生不自主的飘忽性非重复舞蹈动作,与小舞蹈病或HONTINGTON病相似,多见于儿童,可自愈;逐渐减量可使
舞蹈动作逐渐消失;
②迟发性肌张力障碍:儿童及成人皆可发生,不自主运动表现类似扭转性肌
张力障碍或扭转痉挛,持续存在,不表现快速重复的刻板运动。

化验检查:
迟发性运动障碍要做什么检查?以下就是关于迟发性运动障碍检查的详细介绍:
血电解质,药物,微量元素及生化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及分类。

1.CT或MRI检查,对鉴别诊断有意义。

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可显示脑部某些
生化代谢情况,对诊断颇有意义。

鉴别诊断: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诊断方法有哪些?迟发性运动障碍要做什么鉴别诊断?以
下就是关于迟发性运动障碍鉴别诊断的详细介绍:
根据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或长期服用抗抑郁药,抗帕金森药,抗癫痫药或抗
组胺药史,服药过程中或停药后3个月内发生运动障碍,表现节律性刻板重复
持久的不自主运动。

鉴别诊断:
1.药源性PARKINSON综合征:因DR被抗精神病药占据或阻滞,内源性
DA不能与DR结合,虽亦有服抗精神病药史,但不自主运动表现肌强直,运动
减少及动眼危象等。

2.HUNTINGTON病:根据遗传史,舞蹈症及痴呆等三主征,与TD不难鉴别,HD患者亦常用抗精神病药,若出现静坐不能或重复刻板不自主运动提示并发TD。

3.MEIGE综合征:是常见的口部运动障碍,完全型除口,下颌肌张力障碍,
尚有眼睑痉挛;非完全型只有口面,舌,咽和下颌肌张力障碍,或仅有原发性眼
睑痉挛;无服抗精神病药史。

4.扭转痉挛:表现快速,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无服用抗精神病药史。

并发症: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并发症有哪些?以下就是关于迟发性运动障碍并发症的详
细介绍:
可有舌咬伤,口腔黏膜糜烂,不能佩带义齿,食物从嘴里流出,吞咽困难及
呼吸困难,体重减轻或骨折等。

治疗用药:
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药物有哪些?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药物治疗法有哪些?
以下就是关于迟发性运动障碍治疗的详细介绍:
(一)治疗
1.本病重点在于预防,服用抗精神病药应有明确适应证。

长期用药应进行监测,采用周期性药物假日(DRUG HOLIDAYS)可暴露最初的运动障碍,逐渐停
药后数月或1~2年运动障碍逐渐缓解消退。

需继续治疗可换用锥体外系副作用
小的药物,如氯氮平、利培酮(RISPERIDONE)、奥氮平(OLANZEPINE)、奎硫
平( 喹迪平)等。

2.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治疗TD的有效药物。

有人报道73%的患者用普萘洛尔(心得安)可
以见效;氯硝西泮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中有41%患者有效。

氯氮平可以使40%
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症状有所减轻。

(1)严重运动障碍可试用DA耗竭剂如利舍平(利血平),有短期效果,从小剂
量0.25MG开始,1~3次/D,逐渐增量,亦可试用硫必利(泰必利)、舒必利、
二甲基氨基乙醇(DEANOL)等,须注意这些药物本身亦有副作用。

(2)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安坦)、东莨菪碱等可加重TD症状,有报道胆碱
能药地阿诺(二甲基氨基乙醇或典那)100~500MG/D,分3次服,连用2周可减轻症状。

(3)抗组胺药如异丙嗪25~50MG,2~3次/D,或每天肌注1次,连续2周,可使超敏的DR逐渐减敏。

(4)可短期使用DR阻滞剂如小剂量氯氮平(CLOZAPINE)100~200MG/D。

(5)小剂量碳酸锂0.25G,1~3次/D,可降低儿茶酚胺系统功能,降低DR敏
感性。

(6)作用于-氨酪酸(-氨基丁酸)药物:认为TD与-氨酪酸(GABA)功能低下有关,-氨酪酸(GABA)增效剂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可能有效。

(7)地西泮(安定)2.5~5MG,2~3次/D;普萘洛尔(心得安)10~20MG,2~3
次/D,可稳定患者情绪,减轻症状。

(8)可试用脑代谢药及维生素E,促进大脑功能恢复。

3.急性神经综合征即急性特异质性肌张力障碍或急性静坐不能,用抗组胺药
如苯海拉明50MG静脉注射;抗胆碱能药如苯甲托品甲磺酸盐2MG肌内注射;或
地西泮(安定)5~7.5MG肌内注射,可迅速控制症状。

4.本病发生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关系密切,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慎重使用。

小量或短程用药、药物假日对预防TD有一定意义,避免合用2种或2种
以上抗精神病药,尽量少用或不用抗PD药物,停用或更换抗精神病药时应逐
渐减量,不要骤然停药;年老体弱或伴脑器质性病变者应给予最小剂量,非必要
时不用或少用抗胆碱能药。

(二)预后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治疗,一般说来相当困难,效果都不太理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