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教案(一)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一.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1)历史轨迹: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形(很长的时期增长速度很慢,近一二百年即20世纪以来迅速增长),且有快有慢,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总趋势。
(如图所示)(2)空间差异:发达发展中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3)人口自然增长率①概念:一定时期人口的死亡率与自然率相减的得数。
出生率指出生率是一年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死亡率是一年死亡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数,表明为正增长(人口数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表明为负增长(人口数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表明人口数不增不减。
②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从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到上层建筑领域(如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等)的多种因素。
③影响人口出生率高低的因素:★经济发达程度:经济越发达,出生率越低★文化教育水平: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婚姻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越低★战争、自然灾害等也可导致出生率降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往往导致出生率升高。
★人口政策可以提高出生率也可降低出生率。
(4)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影响世界人口增长快慢原因: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增长越快②直接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越快(6)重难点强调:①注意区分人口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反映的是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而人口增长除人口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从全球围讲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指人口自然的增长(因为人口迁移在全球围不会影响世界人口总数的变化)②图文结合阐述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1)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3)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4)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举例如下: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时,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如右图中①—③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
如右图中③—⑤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多;如右图中的③时。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少;如右图中的⑤时。
强调:在只涉及人口自然增长时,某地(或某国)人口数量最多的时候,不是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候,只要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数量就一直在增长,因此人口数量最多的时候是自然增长率减少到0时③影响死亡率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越高,死亡率越低。
④分析世界人口快慢原因的思路: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数量变化。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原因:①“高—高—低”模式(又称原始型)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原因: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②“高—较高—较低”模式(又称传统型)特点:高出生率、较高的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原因:形成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③“高—低—高”模式(又称过渡型)特点:高出生率、低的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原因: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④“低—低—低”模式(又称现代型)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备注:★三种增长模式对应四种增长类型:①“高—高—低”模式对应原始型、传统型②“高—低—高”模式对应过渡型,③“低—低—低”模式对应现代型。
★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分布:发达:1750年工业革命以前为“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后到二次世界大战为“高—低—高”模式;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50年)为“低—低—低”模式。
发展中: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50年)大部分发展中为“高—低—高”模式;部分为“低—低—低”模式。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①当死亡率降低时,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转变为“高—低—高”。
②当出生率降低时,人口增长模式由“高—低—高”。
转变为“低—低—低”。
③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④现代型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较低的,在进入现代型的一些或地区中,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而引起的老年人口死亡率一般较高。
4.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①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并向现代型过渡。
②发展中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③发达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欧洲的大部分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如德国、俄罗斯等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零。
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人口增长模式虽然属于现代型,但由于地广人稀等原因,自然增长率较其他发达高。
④发展中中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现代型)的有:中国、韩国、新加坡、古巴。
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原因:①建国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战争等原因,死亡率较高,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传统型);②建国后—1970年,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死亡率降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高—低—高”模式(过渡型);③1970年以来,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二、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1)根据生产力水平判断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类型判断绝大多数发展中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发达多属于现代型。
(3)根据数值特征判断三.不同的人口问题1.发达和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原始型4%左右 4%左右 4%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 传统型3%左右 1%以上 2%左右 现代型 1%左右 1%左右 1%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发达发展中问题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原因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2.影响: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③自然资源压力过大,环境污染严重。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问题二: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影响:阻碍经济的发展;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措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实行二孩政策。
备注:老龄化的衡量标准:当一个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于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于7%时,就可判定出现人口老龄化。
四.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共四种)(一)曲线图的判读看趋势曲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水平降低。
例如上图,读某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可知,从1800年到2015年,该国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看数值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
上图中该国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围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死亡率水平低;2015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看速度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
上图中,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看阶段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
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
如上图,以1825年为界,死亡率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2015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在1.0%附近,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二)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1.找塔型,析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处于人口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处于人口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2.找比重,判容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口所占比重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判断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人口性别比失调——生育观念、人口政策、工业发展需要、战争等)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3.找特殊,析原因人口金字塔图不但有不同类型,而且同一金字塔图的部结构也有较大差异。
影响人口金字塔结构的因素包括政策(计划生育或鼓励生育)、较大的自然灾害、战争、生育观念、工业发展、人口移动等。
以下图为例,分析其特殊变化的原因。
①处1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突然变小,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a.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b.重大灾害导致死亡率上升;c.人口的大量外迁。
②处20~2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突然增加,其变化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③处男女人口比例失调,其原因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纺织工厂建设导致对女性职工需求增加。
(三)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部作若干条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
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
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
(四)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下图: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