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二1.人口增长模式(朱雪梅)

必修二1.人口增长模式(朱雪梅)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朱雪梅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设计思路】关于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初中地理课中曾经学习过,但仅限于了解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多少、人口增长快慢等事实性知识,对人口增长原理几乎没有涉及。

本课的内容要求将初中阶段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其认知过程应该利用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利用统计图表组织学习成为本课的特色,统计图表也就成为学习的工具。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

二是需要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每种模式的特点。

三是需要知道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

从教材的知识内容看,各个版本教材对本“标准”的阐释既基于其基本要求,又各有不同的理解与拓展,因此不同版本教材在文字表述、案例选用、图表设计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的心理品质,淡化差异,并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本课有关人口问题的内容,不是课标的内容要求,在初中地理中曾作为重要知识点学习,在此应作为拓展性知识加以复习。

【教学目标】1.利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与人口增长模式图,讨论、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列表加以比较。

2.利用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统计图表,说出世界不同地区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利用文献资料或统计局网站资料,调查本地区不同年份人口统计数据,绘制人口统计图,分析本地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举例加以说明。

5.结合已有知识与实例,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不同的人口增长特点及相应的分布地区”,而不是“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因为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划分类型是一个在学术界尚存在着争议的问题,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都是由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进行表证的,所以应该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特点”作为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从时间发展历程看,不同地区或国家人口增长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将呈现不同的特点,即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二是从空间分布看,不同地区因社会生产力水平存在着差异,即使在相同时期,人口增长特点也具有较大的区别,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就有较大差异。

2.教学难点本课的知识内容并非理解难点,而应该是“如何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即将分析方法作为教学难点。

因为,关于特点的分析对学生思维的综合性要求较高,需要通过对统计图表中的多项数据进行提取,并加以比较、判断,再转化为对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进行定性描述,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家乡的人口统计数据,并将学生提交的统计资料制作成比较表(表1以扬州市为例)。

表1 扬州市人口增长统计数据教师搜集“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状况柱状图”等统计图,设计一个“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分布地区比较表”。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

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表2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课堂活动设计】③说出自己对人口增长的看法。

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

①朗读学习目标;②迅速说出关键词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

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探究活动1:阅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特点①投影“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图2)。

②展示导学问题: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趋势是什么?人类历史时期以来,人口增长大约可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呈现什么特点?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①读图,注意阅读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数值关系。

②学生分析数据,作出回答。

初步掌握阅读统计图中曲线图的读图方法。

[内容解析]图2反映了人类历史时期世界人口增长呈现不断加快的趋势,并且直观地展示了世界人口增长的两个重要转折点,即1770年与1950年。

1770年以前为古代,人口增长非常缓慢;1770年到1950年为近代,大致是第一次产业革命始到第二次产业革命结束的时期,世界人口快速增长;1950年后为现代,世界人口具有“爆炸性”增长特点。

阐述以上增长特点时,需要结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加以分析。

另外,阅读该图时,需要注意横坐标表示的时间间隔是不均匀的,1770年以前的时期非常漫长,如果采用均匀的时间间隔,将难以阶段性的时间“节点”表示出来,而且1770年以前的人口增长曲线应该更加平直,1950年以图2 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后的人口增长曲线更陡。

探究活动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人口增长特点及地区分布①投影如图3所示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以及如图4所示的“20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统计图”。

②展示导学问题:人口增长可以分为哪几种模式?不同模式下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分别属于哪种模式?能否列举典型的国家加以说明?总体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是什么?出现了什么样的人口问题?③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

④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

①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先自主学习,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

②小组内交流,讨论,提出新的疑问。

讨论过程中记录员及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

③小组组长整合每个成员的个人观点,填写如表3所示的比较表(表3中的具体内容预先留空)。

④2-3个小组分别投影已经完成的比较表,并让发言人交流小组成果,其他组可提出补充意见,发言人回答其他组成员的质疑。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统计图的读图技能,建构本课的重点知识,并培养协作能力。

表3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分布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增长阶段特点出生率高高下降迅速低死亡率高不断降低较低低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大高较低低人口增长速度缓慢快速增长增长趋缓低增长社会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后工业社会分布地区热带雨林中的土著居民大多数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图4 20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统计2000年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变化-5510152025303540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3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内容解析]图3表示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作为一种模式示意图,它既可以用来描述或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随时间变化内的人口增长特点,也可以用作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人口增长状况,从而说明这些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此图尽管只显示了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但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即为自然增长率,在读图时还需计算出每种类型的自然增长率数据,才能完整地说明人口增长特点。

图4是一幅柱状统计图,它直观地表示了当前世界各大洲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大小,从而说明了当前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性。

在读图时,首先读取显性信息,让学生直接读出各大洲的统计数值;然后要注意引导学生挖掘其中隐性的信息,让学生分析形成各大洲人口增长特征存在差异的原因,可以提示学生从经济、教育、医疗发展水平,以及国家人口政策、宗教信仰等方面加以分析。

探究活动3:在人口增长模式图中“安家”。

判断表4中陈述的事件或现象应该在人口增长模型中的哪个阶段更经常出现,将其数字序号填写在如图3所示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中的相应位置。

表4 来自人们生活中的事件与现象①举办金婚庆祝活动的夫妇很多②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大城市生活③一个母亲在她第六个孩子的墓前哭泣,这个孩子死于伤寒④城市里建起了越来越多的房子⑤很少的孩子有祖父母⑥孩子们有多个兄弟姐妹,他们挤在一个卧室里睡觉⑥父母们在家庭规划中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⑦政府计划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医疗条件探究活动4:根据调查的本地人口统计数据,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并据图说出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①在学案上呈现如表1所示的比较表。

②与学生对话,指导绘制曲线图的方法;③组织评议活动,对统计图的科学性、美观程度给予准确评价。

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设计合适的坐标轴,在学案上绘制家乡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曲线图,三条曲线应该绘制在同一个坐标轴中。

②投影作品,并说明家乡人口增长的模式及特点。

③说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情况。

训练学生的绘图技能;分析家乡的人口增长模式利于激发兴趣,并提供了富有乡土气息与生活气息的研究案例。

第三部分:课堂总结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总结①设问: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②总结:强调人口增长的时空特点。

两位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师生点评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

【典型例题】1.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5)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6),回答①~②题。

图7①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 .总量呈下降态势B .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 .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 .增长模式没有变化②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A .1990年以前 B .1990-2000年之间 C .2000-2004年之间 D .2004年以后解题指导:完成该组选择题需要知道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要从两幅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据图5可知该省的人口出生率在90年代前期有较大幅度下降,人口死亡率变化不大,从而推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趋势,这是解答第①题的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