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适用于汽车制造和检测专业
院系(部)____ _汽车工程系__ _
班级____ _15汽技16汽检7班__ 教师_______ 李玉超_ _ ____
教案首页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机械式传动系一般组成及布置示意图
1-离合器 2-变速器 3-万向节 4-驱动桥 5-差速器 6-半轴 7-主减速器 8-传动轴
图为传统的发动机纵向安装在汽车前部,后桥驱动的4×2汽车布置示意图。
发动机发出的动力经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传到驱动桥。
在驱动桥处,动力经过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传给驱动车轮。
二.发动机前置、纵置,前轮驱动的布置示意图
1-发动机 2-离合器 3-变速器 4-变速器输入轴 5-变速器输出轴 6-差速器 7-车速表驱动齿轮 8-主
减速器从动齿轮
发动机前置、纵置,前桥驱动,使得变速器和主减速器连在一起,省掉了它们之间的万向传动装置。
三.典型液力机械传动示意图
1-液力变矩器 2-自动器变速器 3-万向传动 4-驱动桥 5-主减速器6-传动轴
液力传动(此处单指动液传动)是利用液体介质在主动元件和从动元件之间循环流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来传递动力。
液力传动装置串联一个有级式机械变速器,这样的传动称为液力机械传动。
四.静液式传动系示意图
1-离合器 2-油泵 3-控制阀 4-液压马达 5-驱动桥 6-油管
液压传动也叫静液传动,是通过液体传动介质静压力能的变化来传递能量。
主要由发动机驱动的油泵、液压马达和控制装置等组成。
五.混合式电动汽车采用的电传动
1-离合器 2-发电机 3-控制器 4-电动机 5-驱动桥 6-导线
电传动是由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再由电动机驱动驱动桥或由电动机直接六.传动系布置形式
传动系的布置型式机械式传动系常见布置型式主要与发动机的位置及汽车的驱动型式有关。
可分为:
1.前置后驱—FR:即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这是一种传统的布置型式。
国内外的大多数货车、部分轿车和部分客车都采用这种型式。
FR的优点是附着力大易获得足够的驱动力,整车的前后重量比较均衡,操控稳定性较好。
缺点是传动部件多、传动部件多、传动系统质量大,贯穿乘坐舱的传动轴占据了舱内的地台空间。
2.后置后驱—RR:即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在大型客车上多采用这种布置型式,少量微型、轻型轿车也采用这种型式。
发动机后置,使前轴不易过载,并能更充分地利用车箱面积,还可有效地降低车身地板的高度或充分利用汽车中部地板下的空间安置行李,也有利于减轻发动机的高温和噪声对驾驶员的影响。
缺点是发动机散热条件差,行驶中的某些故障不易被驾驶员察觉。
远距离操纵也使操纵机构变得复杂、维修调整不便。
但由于优点较为突出,在大型客车上应用越来越多。
3.前置前驱—FF: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这种型式操纵机构简单、发动机散热条件好。
但上坡时汽车质量后移,使前驱动轮的附着质量减小,驱动轮易打滑;下坡制动时则由于汽车质量前移,前轮负荷过重,高速时易发生翻车现象。
现在大多数轿车采取这种布置型式。
4.越野汽车的传动系
越野汽车一般为全轮驱动,发动机前置,在变速箱后装有分动器将动力传递到全部车轮上。
目前,轻型越野汽车普遍采用4×4驱动型式,中型越野汽车采用4×4或6×6驱动型式;重型越野汽车一般采用6×6或8×8驱动型式。
5.中置后驱—MR: 即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
发动机放置在前、后轴之间,同时采用后轮驱动,类似F1赛车的布置形式。
还有一种“前中置发动机”,即发动机置于前轴之后、乘员之前,类似于FR,但能达到与MR一样的理想轴荷分配,从而提高操控性。
MR的优点是:轴荷分配均匀,具有很中性的操控特性。
缺点是:发动机占去了座舱的空间,降低了空间
利用率和实用性,因此MR大都是追求操控表现的跑车。
6.四轮驱动—4WD
无论上面的哪种布局,都可以采用四轮驱动,以前越野车上应用的最多,但随着限滑差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四驱系统已能精确地调配扭矩在各轮之间分配,所以高性能跑车出于提高操控性考虑也越来越多采用四轮驱动。
4WD的优点是:四个车轮均有动力,地面附着率最大,通过性和动力性好。
汽车传动系统的分类
机械式传动系
机械式传动系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在各类汽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基本组成情况和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动力经离合器1、变速器2、万向节3、传动轴8、主减速器7、差速器5、半轴6传给后面的驱动轮。
并与发动机配合,保证汽车在不同条件下能正常行驶。
为了适应汽车行驶的不同要求,传动系应具有减速增扭、变速、使汽车倒退、中断动力传递、使两侧驱动轮差速旋转等具体作用。
液力传动系
液力传动系组合运用液力和机械来传递动力。
在汽车上,液力传动一般指液传动,即以液体为传动介质,利用液体在主动元件和从动元件之间循环流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来传递动力。
动液传动装置有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两种。
液力偶合器只能传递扭矩,而不能改变扭矩的大小,可以代替离合器的部分功能,即保证汽车平稳起步和加速,但不能保证在换档时变速器中的齿轮不受冲击。
液力变矩器则除了具有液力偶合器的全部功能外,还能实现无级变速,故目前应用得比液力偶合器广泛得多。
但是,液力变矩器的输出扭矩与输入扭矩的比值范围还不足以满足使用要求,故一般在其后再串联一个有级式机械变速器而组成液力机械变速器以取代机械式传动系中的离合器和变速器。
液力机械式传动系能根据道路阻力的变化自动地在若干个车速范围内分别实现无级变速,而且其中的有级式机械变速器还可以实现自动或半自动操纵,因而可使驾驶员的操作大为简化。
但是由于其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机械效率较低等缺点,目前除了高级轿车和部分重型汽车以外,一般轿车和货车很少采用。
静液式传动系
静液式传动系又称容积式液压传动系。
主要由油泵、液压马达和控制装置等组成。
发动机的机械能通过油泵转换成液压能,然后由液压马达再又转换为机械能。
在图示方案中,只用一个水磨石马达将动力传给驱动桥主减速器,再经差速器、半轴传给驱动轮。
另一方案是每一个驱动轮上都装一个水磨石马达。
采用后一方案时,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机械传动件都可取消静压式传动系由于机械效率低、造价高、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不够理想,故目前只在某些军用车辆上开始采用。
电力式传动系
电力式传动系主要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2、整流器3、逆变装置(将直流电再转变为频率可变的交流电的装置)、和电动轮(内部装有牵引电动机和轮达减速器的驱动轮)等组成。
电力式传动系的性能与静液式传动系相近,但电机质量比油泵和液压马达大得多,故目前只限于在超重型汽车上应用。
七.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
离合器
功用:1,离合器可使汽车发动机与传动系逐渐结合,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2,离合器可暂时切断发动机与传动系的联系,便于发动机的起动和变速器的换挡,
以保证传动系换挡时工作平顺。
3,离合器还能限制所传递的转矩,防止传动系过载
组成: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装置、分离机构和操纵机构。
变速器
功用:1,实现变速变矩。
2,实现汽车倒驶。
3,必要时中断动力传输。
4,实现动力输出。
由于变速器分为MT、AT、AMT、DCT、CVT等多种形式,并且此处并没有完全展开介绍的必要。
只按照手动和自动两种情况分类。
手动变速器最为常见,自动变速器已较为普遍并且有取代手动变速器的趋势。
虽然类型不同、组成部分不同。
但功能几乎一样。
显然自动变速器结构更为复杂、技术含量更高、操作更为简便、价格较为昂贵、维修较为不便。
此处就再略为介绍下对变速器的要求:1,能防止变速器自动换挡和自动脱档。
2,能保证变速器不会同时挂入两个档位。
3,能防止误挂倒档。
(关于汽车自动变速器百科有专门词条,欲知详情请直接在百科里搜“汽车自动变速器”就可以了)
万向传动装置
功用:在汽车上任何一对轴间夹角和相对位置经常发生变化的转轴之间传递动力。
驱动桥
驱动桥将万向传动装置(或变速器)传来的动力经降速增扭、改变动力传递方向(发动机纵置时)后,分配到左右驱动轮,使汽车行驶,并允许左右驱动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
驱动桥是传动系的最后一个总成,它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和桥壳组成。
1,主减速器使输入转矩增大、转速降低,并将动力传递方向改变后(发动机横置的除外)再传给差速器。
2,差速器的功用是将主减速器传来的动力传给左、右两半轴,并在必要时允许左、右半轴以不同转速旋转,以满足两侧驱动轮差速的需要。
3,半轴用于将差速器传来的动力传给驱动轮。
4,驱动桥壳既是传动系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行驶系的组成部分,其功用是安装并保护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以及安装悬架或轮毂。
它还要与从动桥一起支承汽车悬架以上各部分质量,承受驱动轮传来的反力和力矩,并在驱动轮与悬架之间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