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的得体教案
叶圣陶先生说:“出言吐语自当求甚适当,使对方闻而愉悦舒服。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是口头为“语”,还是书面为“文”,语言都要“得体”。
所谓“得体”,也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
语言环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
“内部语境”指的是上下文,“外部语境”则包括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条件,如场合、对象、话题、表达方式、情景等。
语言得体主要指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
要做到语言得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看准对象,掌握分寸
语言交际总是双向的,既有说或写的一方,也有听或读的一方。
因此,说写者就不能一相情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的重点也应不同。
例如:“神舟五号”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记者采访公众,谈谈对此事的感想。
如采访对象是中学生,就应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侧重谈未来憧憬:“‘神舟五号’上天极大激发了我们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要以此为动力,好好的学习,将来做一名科学家,让我们的神舟系列遨游太空。
”如采访对象是中学教师,就应突出职业的特殊性,侧重谈理想任务:“‘神舟五号’上天鼓舞了中华儿女的士气,这表明中国的科技在飞速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投身于国家的教育事业,为我国科技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⑵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指的就是要适应不同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
场合有种种不同,或悲痛,或欢乐;或正式,或随意;或紧张繁忙,或轻松愉快,等等。
不同的场合,对语言运用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说来,在悲痛的场合,应该严肃、庄重,不能尽说些无关痛痒的笑话;在欢乐的场合,应该轻松、愉快,不能尽唠叨自己的苦恼、不满,如此等等。
这是交际的总体氛围对说话内容的制约,要根据具体的场合选择明智的、充满内涵和智慧的语言。
⑶把握语体,用语准确
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适应各自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
比如文言词语典雅、简洁、庄重,在比较庄重的书面语体如公文事务语体中经常使用;方言词语、俚词俗语等,简明、通俗。
易懂,在口头语体或书面语体的文艺语体中经常使用。
又如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常常使用长句、常式句、完全句等,而口头语体、文艺语体则常常使用短句、变式句、省略句等。
如果在口语性较强的文章里硬要使用一些书面语就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例如:电影《林则徐》中写林则徐召见外商,申明中国政府关于严禁贩卖鸦片的命令,其中说到如有违令者,“船货交公,人即正法”。
有外商问:“什么叫‘正法’?”中国官员答:“正法就是杀头。
”这一段,林则徐说的是法令,所以用的是庄严典雅的“正法”,官员是口头对话,所以用了浅显易懂的“杀头”,和各自的语体都很协调。
⑷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
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有的放矢。
即使是同一内容,因不同的表达目的,在内容的取舍和侧重点等方面也应有所不同。
例如同样要到电视台去应聘,假如你想应聘记者,那么在面试的时候,你就应当侧重于介绍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应变等能力。
因为这几方面的能力是作为记者必须具备的。
如果你要应聘的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那么在面试的时候,你就应当突出自己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相貌端庄等。
因为主持人既要用口语向观众传播信息,又要将个人形象展示在荧屏上,必须具备这几方面的素质。
⑸注意遣词,谦敬恰当
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
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有人把谦敬词语用一句话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
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犬(如犬子,称自己的儿子)、“拙”(如:拙荆,称自己的妻子;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人,称自己;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兄,称自己的哥哥)等等。
常见的敬词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
只要掌握了这些谦敬词语的含义及使用对象,像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中这类试题就会迎刃而
解:⑴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⑵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
“请谅解”;⑶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
例:(06高考·江苏卷)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
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
(1)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2)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
(3)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4)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
(5)苍松翠柏环抱着它,(6)霞光丽日辉映着它,(7)青山绿水依傍着它。
(8)去年,连战先生也曾来这里拜谒,(9)表达了他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
(10)今天,我们共同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11)瞻仰孙中山先生的陵寝,(12)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解析】“年轻导游”说话面对的对象是中学生,(1)处称呼“先生们,女士们”不符合中学生身份,不够得体,应修改成适合中学生的称呼。
(5)(6)(7)三处不够连贯,应调整语序。
“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与“故地重游”前后矛盾。
从前文看出这个中学生旅行团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10)处“故地重游”不当。
【答案】(1)处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
(7)处与(6)处对调,或(6)处与(5)处对调。
(10)处删去“故地重游”,或将其改换为合适的词语。
练习分析
1、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
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
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6月7日
①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②将____________改为
③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④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察日常表达的技巧,语言要得体并要礼貌,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2、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