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小羊》教学设计及反思倪荣一、导入:1、播放歌曲《喜羊羊与灰太狼》,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看动画片,课前老师给大家播放的歌曲就是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
问:这首歌曲里面出现了两个小动物,它们是谁?(羊和狼)在你的印象中狼是什么样的?(凶恶、狡猾)而羊呢?(温和、善良)2、(创设情景)有一天,一只可爱的小羊在小溪边儿喝水。
(动画出示小羊)正在这时,从森林里走来了一只狼。
(动画出示狼)3、你们想知道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想)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狼和羊的故事,看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狼”字是本课的生字,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块儿写“狼”。
(生书空,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狼和小羊在一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小朋友快速打开课本,自读课文。
二、扫清生字词障碍: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难读、不会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2、小朋友,要想读好课文,先要打通词语关,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和这些词语宝宝交上朋友了吗?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自由读。
说说容易读错的字音,领读,齐读。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齐读。
三、初读课文:好,下面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家,读一读课文。
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6个)1、指名读第1自然段。
相机评价。
2、狼看见小羊在喝水,怎么说的?请一个小朋友来读第2自然段。
(PPT出示)指导读准儿化音:找碴儿(开火车读,齐读)出示句子: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读好感叹句,感情强烈的句子,表达什么感情?)出示句子:你安的什么心?(读好问句)齐读第2自然段。
3、听了狼的话,小羊如何回答的?谁来读第3自然段?出示句子:亲爱的狼先生,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读好反问句)反问句变陈述句:亲爱的狼先生,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亲爱的狼先生,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4、听了小羊的回答,狼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第4自然段。
5、小羊又是怎么说的?谁来读。
强调“啊”第3声,表示惊讶。
齐读。
6、多可怜的小羊啊!此时的狼又是怎样做的呢?齐读第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
指导停顿。
7、课文读完了,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狼的最终目的是想干什么?四、抓动作、神态有感情读:1、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上篇学的《狐狸和乌鸦》一样,都有人物之间的对话。
老师说过,人物对话的文章,读的时候只要抓住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就可以抓住人物的特点,文章读好。
复习《狐狸和乌鸦》中狐狸三次说话时的表情、动作。
(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2、那么,狼和小羊仔对话时的表情和动作文中有的地方写了,但有的地方没有体现。
请小朋友在小组内揣摩,交流。
PPT出示课文中人物对话以及小组合作要求。
小组交流,合作。
小组反馈。
3、小朋友们,抓住了表情、动作、语言,你们是不是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了狼的凶恶和小羊的无辜可怜。
五、教学生字:1、左右的结构的字共7个,除了“扑”其它的都是左窄右宽。
2、教学“经”、“惊”,教师板书,提醒关键笔画,学生描红,反馈。
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文字简洁、生动,富有情趣,还蕴含着一定的哲理。
它讲的是一只狼故意找碴儿要吃小羊。
说明有些坏人做坏事总是要找借口的,好人对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课文抓住了狼的凶残和小羊的善良的特点,生动地进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达了对狼的恨和对小羊的同情。
一、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1)重视字词句教学生字词教学环节,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读,在组内说说容易读错的字音,并在大组提醒、领读。
这样学生的观察积极性挺高,学习效果较好。
(2)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有感情读书这一环节,我提出一个任务“狼和小羊仔对话时的表情和动作文中有的地方写了,但有的地方没有体现。
在小组内成员揣摩狼和小羊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集思广益,想出的词语越多越好,注意要符合人物形象。
”这样孩子们开始互动——你说、我讲,呈现出自主、互学的态势。
随后大组内进行反馈,引导学生抓住了表情、动作、语言,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狼的凶恶和小羊的无辜可怜。
此外,课堂上,我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议一议,比一比,演一演,说一说,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我还特别注意学生的参与形式,如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等,让学生参与面更广,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参与的满足感、成就感,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教为学的思想,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了发挥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这堂课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做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堂课,我设计的让学生抓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特点,进行有感情朗读,本来是想作为亮点来教学的,可是上完课后,我发现,这个环节把它放在前面读课文时一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指导朗读“狼很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揣摩狼的心理活动,狼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而不是把它单独拿到后面作为一个环节,把朗读课文和揣摩动作、神态生硬地分开。
另外,就是课堂上我在时间上的把握不是很到位,没有留足充分的时间给孩子写字,也是这节课很大的不足之处。
二年级的课堂,还是应该留10到15分钟给孩子练字写字的,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方向。
《狼和小羊》听课反思陶吴小学蒋丹《狼和小羊》是苏教版二上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到小羊而故意找碴,小羊据理力争,狼虽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向小羊扑去。
倪荣老师执教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课堂上,倪老师的驾驭能力很强,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值得我学习,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感受:一、衔接自然,环环相扣整节课,倪老师的教学思路很清晰,教学内容围绕三个板块进行:即“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学习字词,通读课文——品读词句,感知形象”。
开头以学生们熟知的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过渡到字词学习时,倪老师说“要想学好课文,首先要过生字词的关,你和这些生词交上朋友了吗?”在由字词过渡到课文学习时,倪老师又说:“把字宝宝送回家,读一读课文。
”这些语句,不仅符合二年级小孩的语言特点,而且使得每个版块的衔接很自然,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二、字词教学很扎实识字、写字是低年段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生字词的时候,无论是从字音到字形的分析,还是对左右结构的字的讲解与范写,倪老师都表现出很大的耐心,使得这部分的教学很扎实。
三、指导朗读,以读促悟在朗读课文时,倪老师着重引导同学们抓住两只动物说话时的动作和表情来揣测动物们说话时的心理,从而感受两个动物的特点,在分析透彻以后,便指导朗读,以读促悟。
同时倪老师还引导同学们体会感叹号、反问句的特点,并且很巧妙地穿插了“反问句变陈述句”的句式练习。
以上便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感悟。
《狼和小羊》听课反思陶吴小学陈娟倪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二上第10课《狼和小羊》,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到小羊而故意找碴,小羊据理力争,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的向小羊扑去。
文章借助《伊索寓言》中的这个寓言故事,告知我们一个道理: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这是我第一次听倪老师的课,感到她驾驭、组织课堂的能力很强。
一、精心设计,思路明确。
整节课,倪老师的教学思路很明确,教学内容围绕两个板块进行教学:即识记、规范地书写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每个版块进行得扎实有效。
比如说:生字教学这一块儿,她让小朋友们自主识记、提醒其他小朋友怎么写好这个字,小朋友们积极主动。
引导小朋友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她更是抓住关键字,用精炼的语言使得小朋友们准确把握狼和小羊的心理,进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师语言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都说语言是有温度的。
整节课,倪老师富有儿童话的语言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感染着学生,也感染着我们。
三、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倪老师很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并能紧扣“气冲冲”、“温和”、“大喊”等词引导体会当时狼和小羊的心理活动,采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
课堂教学与课堂组织相结合倪老师课堂组织有一套,课堂教学和组织课堂相结合,井然有序,没有让我们觉得教学和课堂组织是分散的。
比如说:她让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和讨论交流时,这样要求他们:读完了的小朋友用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
听完这节课,我收获到很多。
以上是我浅略的体会。
《狼和小羊》听课反思陶吴小学王莹听完倪老师的这节《狼和小羊》,感觉过程很流畅。
在听完倪老师的课后,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倪老师的课堂十分活泼轻松,这一点完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在读中学。
其次在教学生字的时候,不是去教学生如何记忆,而是完全让学生来说,让学生自己发现,有的同学发现的非常仔细。
倪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狼和小羊的人物性格特点时,穿插了已经学过的《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中狐狸的三次动作,引导学生抓住狼的表情、动作,并通过朗读揣摩狼和小羊说话时的表情、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狼和小羊的任务性格特点。
有一点倪老师没有注意的地方就是没有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比如“后鼻音”的“音”是前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