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历程
维新变法时期,利用孔子 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 新变法的合理性,必排孔教”。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提示“孝”的真 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 顺民的大工厂。” 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 来容中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
一 背景 孔子 、 儒 春秋战国 代表人物 孟子、荀子 家 (形成时期) 思 影响 想 背景 在 西汉 古 (成为正统思想) 代表人物 董仲舒 代 影响 社 会 程灏、程颐 发 程朱理学: 代表人物 朱熹 展 宋明 演(正统地位强化) 心学: 代表人物 王阳明 变 的 背景 李贽 历 代表人物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明清 程 (批判继承中发展) 牛牛文档分 牛牛文档分 享
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胡锦涛
享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 思想准备,极大地推动了欧 美资产阶级革命,天下多女子, 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 吞我并之念?” ------洪秀全《原道救世歌》 “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 洪秀全吸取了儒家大同思 “长幼天排定,从兄道在恭”; “妻道在三从,毋违尔夫之,牝鸡若司晨, 想和伦理思想,创立了太 自求家道苦”。 平天国运动的思想理论。 “子不敬父失天伦,弟不敬兄失天伦,臣不 敬君失天伦,下不敬上失天伦。” --------《太父诗》,第253、378、 475首,见中分 享
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论语》
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北京师范大学教师于丹在央视百 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她 在“百家讲坛”讲《论语》的文字版作品《<论语>心得》,自 11月26日在全国上架以来,热卖程度超过了易中天。中关村图 书大厦当天排队等候签售的人群在门口的广场上绕了六圈,引 起海淀一带交通堵塞,该书店当天《<论语>心得》的销售量达 12000多册,创下单店单本的销售纪录。全国各地书店也争相 订购。记者昨天从出版方全部发送完毕
享
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条件 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欧洲启蒙思想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迅速发展 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 政治 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 条件 封建统治十分稳固 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并 际,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未 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 内容 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 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整的理论体系 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 影响 有一定的冲击,但未击,正统地位动摇。
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 义居于主导地位,儒学的统 治地位被彻底推翻。
二、近代时期到改革开放前: 被尊、被吸收、被利用、被 抨击直至彻底失去统治地位。 “此阶段儒家思想已僵化,与 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嘴上讲仁义, 肚里藏诡计。鼓吹‘克己复礼’,一心想复辟。红 世界进步潮流格格不入 小兵齐上阵,口诛笔伐狠狠批。嗨!”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 义为干橹” ------顽固派大学士倭仁
洋务运动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
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 设学第三》 牛牛文档分 享 牛牛文档分 享
(2005年江苏历史卷· 29)孔于思想 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 人际关系的是 B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 教无类’ A.①② B!
中国与瑞典合作 建立孔子学院
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 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 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一,儒家思想主张和平,对促进世界和平意义重大; 第二,儒家思想主张忠孝,有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 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 第三,儒家思想主张修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 第四,儒家礼乐思想有助于提高民族的人文素质、精神素 质; 第五,儒家的诚信思想,对建立市场规范意义重大。 第六,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维系中华终成为主流的原因 主观:儒家思想与时俱进,自我
创新,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的 发展尤其是迎合了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客观: 历代统治者大都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