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战后初期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

转——战后初期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

战后初期美国对朝政策的演变临潼区职教中心[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成为世界两大强国,面对如何划分势力范围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朝鲜半岛成为美苏对峙的前沿阵地,美国这一时期先后是杜鲁门、艾森豪威尔两位总统,纵观其对朝政策,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对朝鲜政策的变化,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既有美国内部的原因,也有苏联、中国、朝鲜等外部因素的本文试简要论述这一时期美国对朝鲜政策变化的原因。

[关键字]:朝鲜政策杜鲁门政府艾森豪威尔一、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朝鲜,在1910年被日本完全侵吞成为日本的总督管辖区。

朝鲜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3年12月,盟国首脑在开罗宣言中表示打败日本后,“使朝鲜自由独立”1945年7月,苏美在波茨坦会议期间讨论对日参战问题时,商定大致以北纬38度线为海空军的作战分界线,1945年8月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苏遂以“三八”线作为接受日本投降的分界线“三八”线以南的日军向美军投降,“三八”线以北的日军向苏军投降。

但是,美军占领南朝鲜后,出于称霸世界的考虑,并没有立即清除日本的势力,而是建立了军政厅。

原封不动的留用日本的总督阿部信行以下全部日本官员,宣布“朝鲜独立,尚有困难”。

禁止“对日本人和美军的叛乱行为”从而变成了日本帝国主义总督政府的继续。

1945年12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美、苏、英三国外长会议上,美国提出以美、苏、英、中四国对朝鲜实行托管方案,企图使美国获得实际统治权。

[1]P135但美国的阴谋未能得逞。

其后,美国有企图使南朝鲜在未来的朝鲜政府中得到多数席位,但又未成功。

至此,美国认为用和平手段获得对朝鲜统治权的愿望已经破灭。

于是美国在南朝鲜导演了“单独选举”的丑剧。

1948年8月15日,正式成立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傀儡政府。

此后,美帝国主义和南朝鲜加快了早已开始的扩军备战步伐,企图以武力解决问题。

李承晚的战争叫嚣也一天比一天高。

1949年1月21日。

李承晚在“国会”发表演说:如果不能和平地合并朝鲜,那么,“国军就必须向北韩进军”。

10月1日,立即向西方发表声明:“我们是能够收复失去的北朝鲜领土的……我们担心我们把问题拖的越久,采取这种步骤就越发困难。

”并说:“我们坚信我们能在三天内占领平壤”。

10月21日,李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要不流血,统一独立是不可能实现的。

即使实现也不可能维持长久。

”美国的军事顾问团团长也吹嘘说,在他训练下的南朝鲜军队是除了美国军队以外最好的军队。

与此同时,他们在“三八”线上的军事挑衅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在朝鲜北部,金日成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配合苏军对日作战胜利后,朝鲜劳动党领导朝鲜北部人民实行了一系列的反帝反封的民主改革建立了朝鲜人民军。

1948年5月以后,由于美国支持李承晚在南部成立了“大韩民国”政府,因此,朝鲜北部也于1948年8月25日进行民主选举,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领导的朝鲜劳动党也决心统一朝鲜。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南北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

朝鲜在美国称霸世界计划中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

可作为控制中国和亚洲大陆的跳板,反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沿阵地。

有鉴于此,美国驻日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曾嚷道:“朝鲜适合于作通往大陆的桥梁。

我们征服朝鲜全境就能粉碎那连接苏联西伯利亚和南方的唯一供给线,也能控制海参崴和新加坡之间的整个地区,到那时我们的力量达不到的地区将会是没有的。

”“我们将会像保卫自己的国家一样,象保卫加利福尼亚一样保卫朝鲜。

”[1]P82麦克阿瑟的这些狂言赤裸裸的暴露了美国企图把朝鲜变成其控制亚洲和称霸世界的战略基地的野心和意图。

战后,美苏的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随着冷战格局的形成,美苏两国都转向推行分裂朝鲜的政策。

朝鲜半岛问题已经演化为两个阵营对垒的前沿阵地,双方剑拔弩张,第三次世界大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美国武断的将世界划分为“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

两大阵营并毫无例外的把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信奉共产主义的势力看成是受莫斯科操纵和支持的。

美国则是“自由制度的旗手”和当然领袖,美国将“杜鲁门主义”奉为冷战政策的基石,其核心正如杜鲁门所说:“我深信,美国政策必然要支持那些正在抵御有预谋的征服的自由人民,不管这种征服是来自少数武装分子还是来自外部压力。

”[1]P159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基调。

二、杜鲁门政府的朝鲜政策《雅尔塔协定》体制的特点是美国苏联各占一个势力范围,用除了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互相进行遏制和竞争,但军事力量不得越过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的冷战演说,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

其具体方向就是“恢复在欧洲和亚洲的势力均衡,所有行动都将以此为基准来进行。

杜鲁门政府认为,欧洲和亚洲面临的社会经济混乱和政治动荡,为苏联的扩张提供了理想环境。

要想遏制苏联,首先要改变有利于其扩张的基本条件。

在欧洲,应该推进德国的复兴;在亚洲,应重新审查美国对日占领政策。

美国政府内对此没有分歧,争论主要集中在怎样确定朝鲜半岛在美国亚洲战略中的地位问题上。

1947年,美苏关于朝鲜问题的联合委员会会议破裂以后,美国政府开始考虑重新审查对朝政策。

而政府内部则有两种意见,陆军部、参谋长联席会议着眼朝鲜在美国亚洲军事战略中的地位,主张尽可能早地从朝鲜半岛撤军。

他们认为:“从军事安全角度来看,美国保持目前在朝鲜的军队和基地没有战略价值。

”[2]P132美国缺乏在亚洲大陆同苏联进行地面作战的能力。

对美国而言,朝鲜半岛是没有军事价值的地区,如果苏联控制朝鲜半岛,又能够威胁美国在东亚的利益。

朝鲜半岛永远作为军事中立区最符合美国的利益。

而国务院更多的立足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遏制苏联的政治战略利益,强调要通过大规模的提供政治、经济技术和军事援助,促进南朝鲜的政治经济自立,向苏联施加有形或无形的压力。

朝鲜半岛现在是美苏直接对峙的唯一地域也是展示美国民主制度比苏联集权制优越的场所。

朝鲜半岛的重要性,首先在于他对美苏关系全局的影响。

美国决不能在朝鲜半岛示弱。

1948年4月2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了第一个对朝鲜政策的决定,NSC8文件“苏联对朝鲜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最终控制朝鲜,强化其对中国日本的政治战略地位削弱美国在上述地区和整个远东的地位。

”“美军的撤退,或许被视为背叛远东的盟友,并导致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苏联的变化。

”[3]P134因此,应该向南朝鲜当局提供下列援助:一、在美军撤退以前,训练并装备5万名警察部队,以维持国内治安。

二、1949年提供1.85亿美元救济复兴援助三、设立美国外交团、军事顾问团,继续使联合国关注朝鲜独立问题。

美军1948年12月31日以前完成撤离任务。

“朝鲜的任何党派,任何势力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只要不构成对美国宣战的理由美军不应该过度介入。

”该文件兼顾了美国的政治、军事利益,显示出美国政府决心要将美军撤退的影响抑制在最低的限度以内。

但是它完全排除了美军继续驻留南朝鲜的可能性,也排除了使南朝鲜武装力量发展到与北朝鲜抗衡的可能性。

1949年3月22日,通过NSC8/2文件,基调仍然是回避直接军事介入,期待通过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援助,促进南朝鲜的政治经济稳定,进而遏制共产主义势力。

1949年7月至1950年6月25日以前这一年时间里,美国政府对南朝鲜提供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援助这一方面呈现出有所加强的趋势。

1949年10月16日,杜鲁门总统签署《共同防卫法案》要求在1950年拨款2764万美元用来援助伊朗、朝鲜、菲律宾。

其中1020万美元用于南朝鲜,然而,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美国回避在南朝鲜的直接军事介入这个方针依然如故,没有呈现什么明显变化,与同时期苏联在北朝鲜的所作所为恰恰相反。

五角大楼始终把苏联力量的增强和发展视为对美国最大的威胁,对美苏之间的热战进行了充分的估计。

主张在欧洲和西亚保持战略攻势在远东保持战略守势。

这些说明,朝鲜战争以前美国在朝鲜的遏制政策是以有限手段支撑的,以政治战略和军事战略二者的相对分立为基本特征的。

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以后,促使美国调整了亚洲政策。

1949年12月30日通过的文件中,美国不仅要加强在日本、冲绳、菲律宾的地位,保持在亚洲大陆沿海岛屿防卫体系。

美国政府想在亚洲建立一个从亚洲大陆沿海岛屿到亚洲大陆的以守为攻的遏制战略体系。

1950年1月12日,艾奇逊在美国记者联谊会上发表演说。

他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

”美国防区“自阿留申起经日本至流球,自流求群岛起至菲律宾,南到夏威夷、中途岛、关岛。

”[2]P318美国企图将太平洋当作自己的内湖。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杜鲁门总统发表了三点声明:一、增加对南朝鲜的军援;二、利用苏联因抗议联合国拒不接纳新中国不能到会的机会,操纵安理会宣布北朝鲜为侵略者。

三、派遣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6月26日,杜鲁门政府决定了美国干涉逐步升级的政策。

次日,杜鲁门公开发表了美国干涉朝鲜内战和派遣美国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同时下令美国海军、空军进攻“三八”线以南朝鲜人民军,为南朝鲜军队提供最大得空中保护。

7月7日,美国网罗了15个国家象征性的军事力量,组成联合国军,委任麦克阿瑟为总司令。

这样,南北朝鲜的军事力量对比悬殊,美国的驰援加固了釜山环形工事。

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完成了仁川登陆行动。

9月底,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跨越了“三八”线。

这与战争之初杜鲁门所说的:“我所希望的是采取一切必要步骤,迫使北朝鲜人退回“三八”线以北去。

”但是我希望我们能保证不致于过深陷在朝鲜,以致我们照顾不了其他地方可能发生的类似情况。

”朝鲜战争爆发之初,陆军部长佩斯的意见是:目前美军的军事行动应限于“三八”线以南。

杜鲁门同意佩斯的意见并指出:凡是“三八”线以北所进行的军事行动,应当仅限于破坏军需上的供应。

”[2]P117 8月中旬,北朝鲜的军队的行动在美军的顽强抵抗下陷于停顿,美政府排除了苏联直接干涉的可能性。

因为从8月中旬起,苏联竭力回避与美国的直接对抗与冲突,转向积极推动中国与美国对抗。

中国的立场是: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威胁,中国不会对朝鲜半岛的事态袖手旁观。

但美国当局认为新中国出兵的可能性极小。

8月25日,美国国务院召开远东司、联合国司、政策设计委员会三方会议。

做出四项原则规定:一、授权麦克阿瑟在北纬38度以北实施地面作战,但应与苏联边界保持相当距离,东海岸不得越过北纬39度线。

二、即使中国参战,在北纬38度线的作战仍旧不变,但如果苏军参战,美军应该采取守势,准备制订向苏作战计划。

三、即使苏联中国都不参战,亦应该由南朝鲜部队追击越过“三八”线的北朝鲜军队。

四、如果苏联公开声明要重新占领北朝鲜,立即将此事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并继续在北纬38度线以南作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