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分层法(层别法)(深入解析用)

5-分层法(层别法)(深入解析用)

层别法
1、概念
层别法又叫分层法,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或:按照一定的类别,把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的一种方法。

层别法主要用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

层别法是所有品管手法中最基本的概念,是统计方法中最基本的管理工具,通过层别法,可以将杂乱无章的数据归为有意义的类别,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这种科学的统计方法可以弥补靠经验、靠直觉判定管理的不足。

层别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以跟其它品管手法结合使用,如:与柏拉图同时使用,既可将某一主题的数据层别清楚,又可找到关键问题,便于抓住重要的问题点。

2、层别法的意义
①、要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均需要运用比较方式:而要比较则一定要层别。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均可以使用层别法:
③、以科学思考原则而言,观察、假设、证明、结论皆需层别比较。

3、层别角度(类别)
A 、人员:组、班、年龄、服务年资、教育程度、性别、熟练度、职称。

问题显在化 比较 层别
缩小问题范围 比较 层别
掌握重要要因 比较 层别
对策评价 比较 层别
改善前、中、后比较 层别
透明比较改进本期缺点与订定未来方向 层别
B、原材料:批别、供应商厂家别、产地别、成分、等级、零件别。

C、机械与工具:机号、型式、速度、位置、新旧、治具。

D、作业条件:压力、温度、速度、回转速、温度、顺序、作业方法。

E、测定与检查:测定者、检查员、检查方法、量测仪器。

F、产品:批、品种、新旧制品。

G、不良与错误状况:不良项目别、错误项目别、发生位置别、发生地点别、发生工程别。

H、时间:小时别、日别、周别、月别、上、下午别、年别、改善前后别、正常班与加班别。

4、注意事项
●层别角度的选择依目的并配合专业知识考虑。

●层别分类需符合“周延”(所分类别能包括内容)、“互斥”(类别不能互相包含)原则。

●层别时勿将两个以上角度混杂分类。

●尽量将层别观念溶进其它手法,如查检表、柏拉图、推移图、直方图、散布图、管制图等。

●层别后应进行比较(或检定)各作业条件是否有差异。

5、步骤
A、确定研究的主题,分层的类别和调查的对象;
B、设计收集数据的表格;
C、收集和记录数据;
D、整理资料并绘制相应分层图表;
E、比较分析和最终的推论。

6、示例
例1:
某空调维修部,帮助客户安装后经常发生制冷液泄漏。

通过现场调查,得知泄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管子装接时,操作人员不同(有甲、乙、丙三个维修人员按各自不同技术水平操作);二是管子和接头的生产厂家不同(有A、B两家工厂提供配件)。

于是收集数据作分层法分析(见表一、表二)试说明表一、表二的分层类别,并分析应如何防止渗漏?
表1 泄漏调查表(按人员分类)
表2 泄漏调查表(按配件厂商分类)
结论:应该使用B配件厂商生产的零件,而使用操作人员乙的方法来进行维修。

例2:
××公司某天白班、中班、夜班共制造出不良品200个,品管部为了得到更明确的信息,以便采取措施进行改善,从白班、中班、夜班的角度对不良品进行层别分析。

表3 不同班次不良品层别分析
结论:从层别分析来看,夜班是造成不良品的主要班次,应优先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