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总复习 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高考物理总复习 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2.临界问题的判别 (1)若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明显表明题述的过 程中存在着临界点。
可得:v0=203 6 m/s,故 B 错误;石块即将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P
=mgvy=mg·gt=500 6 W,故 C 正确;石块落地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
v20+gt2=253 6 m/s,故 D 错误。
解析
能力命题点一 有约束条件的平 抛运动
1.概述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常见的是落在水平面上的某一点(如投弹),当落在竖 直面上(射箭)、斜面上(滑雪、投弹)或一定形状的曲面上时,平抛运动会受 到这些几何形状的约束,如下图所示。
A.4.5 m/s C.95 5 m/s
B.190 5 m/s D.2170 5 m/s
答案
解析 A 球做平抛运动,则竖直方向:h=9L=12gt2,vy=gt,水平方向: 9L=v0t,A 到达 P 点的速度为:v= v02+v2y,将 L=9 cm=0.09 m 代入, 解得:v=4.5 m/s,故 A 正确。
1.如图所示,以 9.8 m/s 的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
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撞在倾角 θ=30°的斜面上,
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为(g=9.8 m/s2)( )
A.3 s
B.233 s
C.
3 3
s
D.2 s
答案
解析 物体做平抛运动,垂直地撞在倾角为 30°的斜面上时,其速度与 斜面垂直,把物体的速度分解,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此时物体在竖直方 向上的分速度大小为 vy=tavn0θ,由 vy=gt 可得运动的时间 t=vgy=gtva0nθ= 3 s,故 A 正确。
解析
3.(2019·河南六市高三联合一模)如图甲所示的“襄阳砲”是古代军队 攻打城池的装置,其实质就是一种大型抛石机,图乙是其工作原理的简化 图。将质量 m=10 kg 的石块,装在与转轴 O 相距 L=5 m 的长臂末端口袋 中,最初静止时长臂与水平面的夹角 α=30°,发射时对短臂施力使长臂转 到竖直位置时立即停止运动,石块靠惯性被水平抛出,落在水平地面上。 若石块落地位置与抛出位置间的水平距离 s=20 m,不计空气阻力,取 g= 10 m/s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多选)如图所示,从某高度处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 间 t 到达地面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θ,不计空 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tagntθ B.小球在 t 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2 C.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平抛运动的时间变长 D.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 θ 减小
解析
2.(2019·山东滨州二模)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曲面,曲面方程 为 y=x2,在 y 轴上有一点 P,坐标为(0,6 m)。从 P 点将一小球水平抛出, 初速度为 1 m/s。则小球第一次打在曲面上的位置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 速度 g 取 10 m/s2)( )
A.(3 m,3 m) C.(1 m,1 m)
解析
分解思想在平抛运动中的应用 (1)解答平抛运动问题时,一般的方法是将平抛运动沿水平和竖直两个 方向分解,这样分解的优点是不用分解初速度也不用分解加速度。 (2)画出速度(或位移)分解图,通过几何知识建立合速度(或合位移)、分 速度(或分位移)及其方向间的关系,通过速度(或位移)的矢量三角形求解未 知量。
答案
解析 画出平抛运动分解图,如图所示,由 tanθ=vgt0可得,小球平抛 的初速度大小为 v0=tagntθ,A 正确;由 tanα=hx=12vg0tt2=2gvt0=12tanθ 可知, α≠θ2,B 错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 t= 2gh,与小球初速度无关,C 错误;由 tanθ=vgt0可知,v0 越大,θ 越小,D 正确。
1.(教科版必修 2 P18·T2)一投放救援物资的飞机在某个受援区域的上空 水平地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 1 s 投下 1 包救援物资,先后共投下 4 包,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4 包物资落地前( )
A.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B.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不是等间距的 C.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 等间距的 D.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不 是等间距的
A.石块抛出后运动时间为
3 2s
B.石块被抛出瞬间的速度大小为230 2 m/s
C.石块即将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500 6 W
D.石块落地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15 m/s
答案
解析 石块被抛出后做平抛运动,h=L+Lsinα,竖直方向:h=12gt2,
可得:t=
6 2
s,故 A 错误;石块被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s=v0t,
答案
解析 4 包物资落地前水平速度与飞机相同,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 动,所以总在飞机的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水平速度相同,下落高度相 同,落点是等间距的,C 正确,A、B、D 错误。
解析
2.(2019·湖北高考模拟)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弧轨道分 别固定在竖直板上的不同高度处,轨道的末端水平。在两轨道相对于各自 轨道末端高度相同的位置上各安装一个电磁铁,两个电磁铁由同一个开关 控制,通电后,两电磁铁分别吸住相同小铁球 A、B,断开开关,两个小球 同时开始运动。离开圆弧轨道后,A 球做平抛运动,B 球进入一个光滑的水 平轨道。若某次两个小球相碰的位置恰在水平轨道上的 P 点处。已知固定 在竖直板上的方格纸的正方形小格边长均为 9 cm,则可计算出 A 球刚到达 P 点的速度大小为(g 取 10 m/s2)( )
速度 v0 抛出一个小球,落在斜面上某处 Q 点,小球落
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斜面的夹角为 α,若把初速度变为
3v0,小球仍落在斜面上,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夹角 α 将变大
B.夹角 α 与初速度大小无关
C.小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不变
D.P、Q 间距是原来间距的 3 倍
答案
解析 由图可知,tan(α+θ)=vvxy=vgt0,而 tanθ=xy= 12vg0tt2=2gvt0,可得 tan(α+θ)=2tanθ,则知 α 大小与初速 度大小无关,α 不变,A 错误,B 正确;斜面倾角的正切值 tanθ=2gvt0,得 t=2v0gtanθ,若初速度变为原来的 3 倍,其运动时间变为原来的 3 倍,C 错 误;P、Q 间距 s=coxsθ=cvo0stθ,若初速度变为原来的 3 倍,则时间 t 变为原 来的 3 倍,则 P、Q 间距变为原来的 9 倍,D 错误。
(2)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 g 的 03 __匀__变__速___曲线运动,其运动轨 迹是 04 __抛__物__线___。
(3)平抛运动的条件:v0≠0,沿 05 _水__平___方向;只受 06 _重__力___作用。 (4)研究方法: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 07 __匀__速__直__线____运动和 竖直方向的 08 __自__由__落__体____运动。
解析
有约束条件的平抛运动问题求解的关键 (1)运动的分解 ①以分解速度为突破口 对于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来说,若已知某时刻的速度方向,可以从
vy gt 分解速度的角度来研究:tanα=vx=v0(α 为 t 时刻速度与水平方向间的夹 角),从而得出初速度 v0、时间 t、夹角 α 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具体问题。
B.(2 m,4 m) D.(1 m,2 m)
答案
解析 设小球经过时间 t 打在曲面上 M(x,y)点,则水平方向:x=v0t, 1
竖直方向上:6 m-y=2gt2,又因为 y=x2,联立解得:x=1 m,y=1 m, 故 C 正确。
解析
能力命题点二 平抛运动中的临 界问题
1.平抛运动受到某种条件的约束时(如乒乓球台的大小和球网对乒乓球 运动的约束),经常会出现临界问题,其约束条件一般有水平位移和竖直高 度两种,如乒乓球、排球的过网、越界问题。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 临界轨迹。
和下落高度 h 有关。
(4)速度改变量:因为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恒定的重力加速度 g,所以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 Δt 内的速度改变量 Δv=gΔt 相同, 方向恒为竖直向下,如图甲所示。
5.两个重要推论 (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的瞬时速 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 21 _中__点___,如 图乙所示。
v0 无关。
2h
(2)水平射程:x=v0t= 18 _v__0 ___g___,即水平射程由初速度 v0 和下落
高度 h 共同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3)落地速度 v= vx2+v2y= 19 ___v_20_+__2_g_h__,以 α 表示落地速度与 x 轴
vy
2gh
正方向的夹角,有 tanα=vx= 20 v0 ,所以落地速度也只与初速度 v0
解决这类问题不仅要掌握平抛运动的一般处理方法,还要能结合实际 的约束条件分析其中的物理情景。
2.典型模型:斜面上的平抛运动
斜面上的平抛运动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在解答这类问题时除要运
用平抛运动的位移和速度规律,还要充分运用斜面倾角,找出斜面倾角同
位移和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关系,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常见的模
型如下:
斜面
解题方法
内容
水平方向:vx=v0
分解速度,构 竖直方向:vy=gt 建速度三角形 合速度:v= v2x+v2y
tanθ=vv0y
斜面
解题方法
内容
水平方向:x=v0t 分解位移,构 竖直方向:y=21gt2
建位移三角形 合位移:s= x2+y2
tanθ=xy
如图所示,从倾角为 θ 的足够长的斜面顶端 P 以
(2)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意位置处,设其末速度方 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α,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θ,则 tanα= 22 ___2_ta_n_θ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