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

等张收缩仅在活动范围内的某一范围达到最大收缩
优点:增强全关节活动 范围内的肌力,改善肌 肉运动的神经控制,不 需要贵重的仪器,可多 个关节同时运动等。
缺点:活动范围内阻力 距和最大肌力距不一致, 影响训练效果,容易受 惯性影响,对活动造成 疼痛的不适用。
③ Rose训练法(3-5级)
即在最大负荷下,以等张收缩完成关节运动,并在完成 时接着做等长收缩5-10秒,然后放松,重复5次,每次增 加负荷0.5kg,不能坚持5-10秒,不增加重量。
适应症
适应证 5.骨关节畸形 6.脊柱稳定性差 7.关节周围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平衡 8.内脏下垂、尿失禁
禁忌症
禁忌证 1.全身有严重感染和发热不宜进行。 2.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如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
况。 3.皮肌炎、肌炎及发作期患者及严重肌病患者不宜进行高强度 或抗
阻训练。 4.肌力训练会加剧局部疼痛的,如:肌肉、骨骼外伤后术后早期的患者
但不能抗阻力。 ➢ 4.良好,能抗重力和一定抗阻力 ➢ 5.能做抗重力和抗阻力。
肌力分级 0 1 2 3 4 5




助神


力经


训冲


练动
训练原则:1,抗阻训练原则,

悬 吊

肌力3级以上要施加适当的阻力。 训
2,超量恢复原则。

超量恢复原则
能 量 物 质
疲 劳
超动的离心收缩控制事实上是一个要求非常高的生物反馈过程。 这样一来我 们可以在对其肌力进行训练的同时,刺激并强化训练了病人本体感觉的反馈。常 见一些病人往往肌力恢复得很好,却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肌力随意收缩舒张或 者是随意控制其速度,从而影响到一些日常动作的姿势。
要求患者进行过比如等长收缩时随意控制收缩力量的训练,要求 患者进行过比如向心收缩时随意控制主观用力程度的训练,要求 患者进行过比如离心收缩时随意控制角速度的训练。
缺点:缺乏关节活动,无助
于改善运动协调性,具有角 度特异性训练需量大费时
② 等张收缩训练(3-5级)
向心性收缩,离心性收缩。
渐进抗阻训练:先测出训练肌肉连续10次等张收缩所能承 受的最大负荷,为10rm。每次训练3组,重复10次,每组 间休息1分钟,123组所用阻力负荷依次为1/2 ,¾ ,1个 10rm。。
生较大的肌力;同时,离心收缩时伴有对粘弹性组织的牵张,可抑制 粘弹性组织的重构,促进功能恢复 ➢ 离心收缩时所耗费的代谢能量要少于向心收缩时,因此启动相对容易 。 ➢ 离心收缩产生的力量比向心收缩大50%左右;比等长收缩大25%左右。
关于肌肉离心收缩为何能产生较大的张力,一 般认为有如下两个方面原因: 1. 牵张反射 肌肉受到外力的牵张时会反射性地引起收缩。 在离心收缩时肌肉受到强烈的牵张,因此会反 射性地引起肌肉强烈收缩。 2. 离心收缩时肌肉中的弹性成分被拉长而产生 阻力,同时肌肉中的可收缩成分也产生最大阻 力。
不宜进行肌力训练。
5.局部有活动性出血,不宜进行局部肌肉训练,以免加重出血形成血 肿。
6.骨折后只行石膏外固定、骨折断端尚未形成牢固骨痂时不宜进行肌 肉长度有改变的训练。
Questions
• 某病人腓肠肌高度痉挛,我们用手压其足 底前部,迫使其背屈,此过程中腓肠肌做 什么运动,胫前肌又作何运动。
恢 复
肌肉训练方式
① 等长收缩训练(2-5级):
1. Tens:收缩10秒,休息10秒,每组10次,每次10组。 2. 多角度等长训练:克服等长收缩训练的特异性,可配合
tens,每隔20-30度训练一租。例子(病人李程刚)
优点:操作简单,训练方便, 训练中不伴关节活动,特别 适用于活动有明显疼痛受限 和肢体固定的患者。
肌力减弱的常见原因 • 神经系统疾病 • 失用性肌肉萎缩 • 肌源性疾病 • 年龄增加
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 •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 肌肉的初长度 • 肌肉的募集
•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 的关系
• 肌肉收缩方式既收缩速 度
• 年龄性别心理因素。
肌力分级表
➢ 0.无肌肉收缩 ➢ 1.微缩,可扪及肌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 ➢ 2.差,在消除重力的情况下能做全关节范 围的活动。 ➢ 3.少,能抗重力做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
肱二头肌等张收缩 力矩
第一张图
肱二头肌
此时肱二头肌的负荷为:

力矩①x30N
30N
第二张图
等速收缩即用仪器 随时控制外力大小, 使负荷与肌力正比 肱二头肌 且一致。
力矩
30N
此时肱二头肌的负荷为:力

矩②x30N
等张收缩训练中,离心性收缩和向心性收缩的比较。
➢ 定义:肌肉收缩的同时肌肉缩短;肌肉收缩的同时肌肉被拉长。 ➢ 离心收缩容易激活运动单位,增加其放电速率,较小的募集率就能产
徒手:仰卧起坐,桥式运动,单腿蹲。
肌力的交叉迁移
因此对于早期偏瘫病人或者肢体固定病人,可以 采用此方法训练对侧肢体,可以达到一定的强化患 侧肢体肌力的效果。
由此观之, 在训练初期, 由于肌力训练 造成motor unit 神经传导上的 适应,因此, 训练右臂时同 时造成训练效 果的转移,左 臂的肌力随之 提升。但须注 意的是,此现 象仅止于训练 初期,尔后的 肌力增进,仍 需透过肌纤维 肥大的适应现 象,而提高肌 肉作功能力。
而向心收缩时,只有可收缩成分肌纤维在收缩 时产生克服阻力的肌肉张力。
而对于我们临床常见 的一些偏瘫病人来讲, 肌力的训练需要注意 的还有
主动离心收缩,被动离心收缩。举例。
根据神经肌肉的控制机制的不同,可以把离心收缩再次进行分类:主 动的离心收缩和被动的离心收缩。主动的离心收缩的价值是毋庸置疑 的,对于偏瘫早期,我们只能对其做一些被动活动,但当其有一定的 能力主观用力的时候我们在对其肌力的训练的同时要做一些改变。
肌力的训练
肌力:指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耐力:指肌肉持续的维持一定强度的等长收缩,或做 多次一定强度的等张收缩的能力。
肌张力: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肉的三种收缩方式: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速 收缩。
在我们康复治疗的工作中,肌力的训练是一个应用 特别广泛的技术,不论是在中风患者软瘫和痉挛期 乃至恢复期,还是在骨折术后肌肉力量的恢复训练 等等都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肌力训练。
④ 等速收缩(3级以下cpm,3级以上采用离心性或者向
心性训练)
等速与等长、等张相比,显著特点是运动速度相对稳定,不会产生加 速运动,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阻力与作用的肌力成正比,即 肌肉在运动全过程中的任何一点都能产生最大的力量。等速运动能 依肌力强弱、肌肉长度变化、力臂长短、疼痛疲惫等状况,提供适合 其肌肉本身的最大阻力,且不会超过其负荷的极限。因此,等速运动 具有相当高的效率与安全性。
核心肌群的训练
对于人体内一些稳定肌,核心肌群,又该如何进行肌力的 训练呢?比如骨盆,躯干,脊柱旁边的一些(肌群腹直肌、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前部、竖棘肌)
器械:我们可以采用exercise ball,balance board(平衡 板),破坏平衡条件,诱发这些内在核心肌群的收缩对其 进行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