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肌力训练技术
1.适应证 同等张训练
2.训练方法 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相结合
返回 23
肌力训练的其他方法
(四)等速运动
1.适应证 根据肌力恢复的程度,选择不同的训练模式。
2.训练方法 ①等速向心肌力训练 ②等速离心肌力训练
向心收缩/离心收缩 离心收缩/离心收缩 ③短弧等速肌力训练
返回 24
等长、等张及等速运动比较
关于肌力训练技术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与临床应用 第三节 增强上肢肌群肌力训练技术 第四节 增强下肢肌群肌力训练技术 第五节 增强头、颈和躯干肌群肌力训练技术
第一节 概述
➢ 基本概念 ➢ 影响肌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 肌力减低的常见原因 ➢ 肌力训练方法的分类
返回 3
基本概念
9.等张训练(isotonic exercise)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张力保持不变,而肌纤维的长 度发生改变,并产生关节活动的一种训练方法。 分类:向心性收缩
离心性收缩
返回 7
基本概念
10.等速训练(isokinetic exercise) 又称可调节抗阻运动或恒定速度运动。 利用专门设备,根据运动过程的肌力大小变化调 节外加阻力,使整个关节运动依预先设定速度进行 运动。
返回 9
影响肌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5.肌肉的收缩方式及收缩的速度 向心性收缩、离心性收缩所产生的肌力不同。
6. 杠杆效率 肌肉收缩力受运动阶段杠杆效率的影响。
7.年龄和性别 男性肌力比女性大,尤其以握力和垂直跳的力量最为明显。
8.心理因素 在暗示、大声命令及有积极的训练目的时,受检者所发挥 的肌力比自主最大收缩力大20%~30%。
返回 10
肌力减低的常见原因
1.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损伤,都会影响 到受损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运动募集,导致肌 力下降。
2.废用性肌肉萎缩 制动及无功能状态所产生的肌原纤维的减 少。
返回 11
肌力减低的常见原因
3.肌源性疾病 主要是因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等疾病所 致。
4.年龄增加 儿童少年时期肌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20~25岁达最高水平。 25岁后平均每年最大力量下降1%。
1.肌力(muscle strength) 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2.肌肉耐力(muscle endurance) 肌肉持续地维持一定强度的等长收缩或作多 次一定强度的等张(速)收缩的能力。
返回 4
基本概念
3.助力训练(assisted exercise) 在外力的辅助下,通过患者主动的肌肉收缩来 完成的训练。 主要适用于肌力1~3级。
➢ 肌力训练的其他方法
➢ 临床应用
返回 14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1.抗阻训练原则 2.超负荷训练原则 3. 疲劳度原则
返回 15
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根据手法(徒手)肌力评定分级分类 (一)传递神经冲动训练
1.适应证 肌力0~1级
2.训练方法 引导患者作主观努力,以尽力引起瘫痪肌肉的主动 收 缩。
返回 16
项目
等长运动
速度
固定不动
阻力 可变,顺应性阻力
运动幅度 无
返回 20
肌力训练的其他方法
按照肌肉收缩的方式分类
(一)等长训练
1.适应证 2~5级肌力
2.训练方法 徒手等长运动 肌肉固定练习 利用器具
返回 21
肌力训练的其他方法
(二)等张训练
1.适应证 3~5级肌力
2.训练方法 基本方法 渐进性抗阻练习法 向心练习 离心练习
返回 22
肌力训练的其他方法 (三)短暂最大负荷练习
11.肌肉长度-张力关系(muscle lengthtension relation)
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能影响肌肉收缩时所产生 的肌力。当肌肉收缩时肌肉处于适宜的预先拉长 状态,才能产生最大 肌力。肌肉收缩时初长度已 处于缩短状态或过分拉长状态,其收缩效果下降。
返回 8
影响肌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生理横断面越大,产生肌力也越大。 2.肌肉的初长度 大肌。肉被牵拉长= 1.2倍静息长度时,产生的肌力为最 3.肌肉的募集 同时投入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越大,肌力也越大。 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一定的成角可增强肌肉的收缩力。
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二)助力训练
1.适应证 肌力1~3级时
2.训练方法 (1)徒手辅助主动运动 (2)滑面上辅助主动运动 (3)滑车重锤的主动运动 (4)浮力辅助主动运动
返回 17
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三)悬吊训练 1.适应证 肌力1~3级
2.训练方法 将运动的肢体悬吊起来 减轻肢体的自身重量 在水平面上进行训练
4.悬吊训练(suspension exercise) 利用绳索、挂钩、滑轮等简单装置,将运动的 肢体悬吊起来,以减轻肢体的自身重量,然后在 水平面上进行训练。 为助力训练的一种,能节省治疗师的体力消耗。
返回 5
基本概念
5.主动训练(active exercise) 通过患者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运动(的训练)。
返回 18
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四)主动训练 1.适应证 肌力达3级以上
2.训练方法 取正确的体位和姿势 肢体置于抗重力位 防止代偿运动
返回 191.适应证 4级以上肌力
2.训练方法 利用徒手、滑车、重锤、弹簧、重物、摩擦力、 流体阻力 阻力作用的方向与主动运动方向相反
6.抗阻训练(resistance exercise) 患者在肌肉收缩过程中,需要克服外来阻力才能完成的训 练。
7.渐进抗阻训练(progressive resistance exercise) 是一种逐渐增加阻力的训练方法,肌肉的能力增强时负荷量 也随之增加。
返回 6
基本概念
8.等长训练(isometric exercise)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没有改变,也不产生关节 活动,但肌肉能产生相当大的张力,又称静力性训练。 动作不复杂、易掌握,能在关节活动受限时进行。
返回 12
肌力训练方法的分类
1.按照不同训练目的 增强肌力训练 增强肌肉耐力训练 2.按照不同肌力大小 传递神经冲动训练 助力训练 主动训练 抗阻力训练 渐进抗阻训练
3.按照肌肉收缩的方式 等长训练 等张训练 等速训练
13
第二节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与临床应用 ➢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 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