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成熟度:个体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能力和意愿程度。
成熟度:个体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能力和意愿程度。
➢第四阶段:确定组织目标。讨论和分析在 计划中领导者如何确定目标。
➢第五阶段:实现目标。参加者集合起来, 在会议上集中讨论组织方面的问题和如何 实现前一阶段的目的。
➢第六阶段:稳定。努力稳定在训练计划中 所取得的进步。
3.管理方格计划的特点:
①由主管的经理,而不是由学者或顾问主持这一计划; ②应用的是一种管理概念结构(管理方格); ③整个的管理阶层有了发展,而不只是某一层的发展。
• 领导的行为方式分为PM、P、M、pm四种 形态。
• P(Performance)职能指领导者为完成团体 目标而做的努力,主要考察工作的效率, 规划的能力等。
• M(Maintenance)职能即为领导者为维持和 强化团体所起的作用。
(M((maintenance) 弱强 ))
平均P值
群
体
维 持
条件不同、组织不同对素质的要求也不同。 2、相关评价指标难以界定。 3、容易导向天才论
第三节 领导行为理论
• 领导行为理论侧重于领导的风格与作用分 析。 主要的领导行为模式包括四分图模式、管 理方格模式、PM型领导模式、利克特的领 导系统模式和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等。
一、领导作风理论 (一)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
• 要考虑的情境因素是组织的类型、规模;各下属 单位距离的远近,尤其是对职工参与的信念;工 作群体作为一个能顺利发挥其功能的集体的成熟 程度;决策时限是否紧迫等。
连续带模式的优点
• 研究领导方式上摆脱了两极化倾向,统一基本参 变量渐变的构思反映出领导模式的多样化;
• 没有简单化地宣布何者正确、何者错误,因此是 比较切合实际工作的真实图景;
经理授权下 属在一定范 围内自行识 别问题和作 出决策。
决策方式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 领导者个人的因素:价值观、对下级的信任、对 专断与民主的基本倾向、与下级共同决策带来的 不确定性是否会带来威胁。
• 下属方面的因素:下属追求自主的意愿强度、他 们是否愿承担责任、对情况不明的耐力、对解决 问题的兴趣和赋予它的重要性、他们自己的目标 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他们对有待解决问题的了 解、知识和经验等。
管理能力 100
职业成就 76
智力
64
自我实现 63
自我监督 62
决断力 61
素质特征 亲和力 创造力 不慕财富 追求权力 成熟性
重要性 47 34 20 10 5
男性化或女性化
0
冒险
54
(二)包莫尔的10大素质论
1、合作精神 2、决策才能 3、组织能力 4、精于授权 5、善于应变
6、勇于负责 7、敢于求新 8、敢担风险 9、尊重他人 10、品德高尚
• 领导行为的连续带模式以领导者(经理)运用 职权的程度和下属享有自主权的程度为基 本特征变量,以高度专权来严密控制的、 以上级为中心的领导模式为左端,以高度 放手、间接控制的、以下属为中心的领导 模式为右端,划分出了七种具有代表性的 典型领导方式。坦南鲍姆和施米特认为领 导者应根据领导者、下属、环境三个方面 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在一系列备选领导方 式中选出最惜当的一种来。
第十一章 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领导及其影响力 领导素质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理论研究新动向
领导理论包括:
• 领导素质理论(40年代前) • 领导行为理论(40至60年代中期) • 领导权变理论(60年代中期以后)
第一节:领导及其影响力
一、领导的含义 1、定义
无显著变化,同时专制式中发生争吵是民主式中 的30多倍,挑衅行为多8倍 • 绩效最差的是放任式领导。
大多数的领导者所采纳的领导作风往往是处于两种 极端类型间的混合型。
专制 (权力定位于领导者)
实行多数裁定的原则
家长式风格
民主 (权力定位于群体)
没有领导的讨论
放任自流 (权力定位于个人)
领导权力定位的关系
(
系统1
二
专权独裁式
)
科
系统2
克
温和独裁式
特
支
系统3
持
协商式领导
理
论 系统4
参与式民主领导
二、领导行为趋向论
(一)领导行为四分图
高
低结构
关
怀
高关怀
体
谅
低结构
低
低关怀
高结构 高关怀
高结构 低关怀
低
高
创立结构
关怀、结构与成功领导的关系
关怀体谅 + 创立结构 = 成功的领导
(二)PM型领导行为理论 1.代表人物:
关
心
人
(5.5)管理通过使
工人的士气保持
在必须的满意的
水平上,可以取得
正常的组织工作
(9,9)管理完成工 作来自献身的人 们,对组织目的 共同利害的相互 依赖导致相互信 任和尊敬的关系
(1.1)管理通过最低限度 的努力取得工作任务的 完成对保持组织成员地 位是适宜的.
关心生产
(9,1)管理通过把工作条 件安排得使个人因素的 干扰处于最低程度以取 得活动的效率.
强制权 这个人随时可以为难他人,你总是避免 惹他生气。
非职 权性 影响 力
专长权 这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能使你尊重他,在 一切问题上体会服从他的判断。
参照权 你喜欢这个人,并乐意为他做事。
三、领导者的影响力
(一)权力性影响力 1、传统因素 2、职位因素 3、资历因素 (二)非权力影响力 包括品格、才能、知识感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领导行为的连续带模式
• 代表人物: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行为科学家坦 南鲍姆(Robean Tanmnbaum)和施米特(Warren Schmidt) 。
基本内容
• 领导方式不是机械地只从独裁和民主两方 面进行选择,而是按客观需要把两者结合 起来运用。
• 连续带模式表明了一系列民主程度不同的 领导方式,有效的领导方式就是能在特定 的时间和地点条件下选择适当的领导行为。
第二节 领导素质理论
• 又称领导性格理论,领导特质理论、领导 品质理论。
一、传统素质理论
主要持天才论、伟人论观点。包括 1、吉普的天才论 2、斯托格狄尔伟人论
二、现代素质理论
• 强调领导者的个性特征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加以造就。
(一)吉色利的3类13种素质特征论
素质特征 重要性
四个区域:
pm:低绩效——低维持 PM:高绩效——高维持 P: 高绩效——低维持 M: 低绩效——高维持
• PM模型的分割线代表被测群体中所有成员 的平均值,是浮动的、相对的、灵活的。
(三)管理方格模式
• 代表人物: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行为科学家 布莱克和莫顿。管理方格中的每一小方格代表这 两个方面以不同程度结合的不同领导方式。
• 代表人:勒温(K.Lewin) 主要内容:该理论是研究领导者工作作风 类型,以及工作作风对职工的影响,以期 寻求最佳的领导作风。它是以权力定位为 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 来的极端行为分为三种类型:专制式,民 主式和放任式。
1、专制式
• 这是一种独断专行的领导行为,这种领导 者从工作和技术方面考虑管理,认为权力 来源于他们所处的位置,认为人类的本性 是天性懒惰、不可信赖的,必须加以鞭策。
图10-7 领导行为连续带模式
管理者运用职权的程度 下属享有自主权的程度(自由度)
经理作 出决策 后向下 属宣布
经理向下 经理作出
属“兜售” 报告自己
自己的决 的决策并
策
欢迎提出
问题
经理作出 初步决策 允许下属 提出修改 意见。
经理提出 问题,听 取下属意 见,然后 决策。
经理确定 界限和要 求,由由 下属群体 作出决策
• 该理论首次提出考虑多种因素对采用领导方式的 影响,开创了权变论的先河。
• 日本大阪大学教授三隅二不二
2.基本内容:
• 所有团体的组成,其目的可以归入下列两 种的一种或两者兼而有之:①以达成特定 的团体目标为目的;②以维持及强化团体 关系为目的。 为达到不同的目的而采取的领导行为方式 可划分为三类①目标达成型(P型);②团体 维持型(M型);③两者兼备型(PM)型。
3.三隅二不二的PM模式
•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 动。
• 领导工作是从全局出发,用战略的眼光和头脑进行运 筹谋划,致力于战略方针的决策和经营政策的制定。
• 管理者并不都是领导者,领导者也并不一定是管理者。 只有懂得并施行领导的管理者,才是领导者。
4、领导的实质
• 领导的实质是影响力。
二、领导者的权力 1.领导以权威为基础。
三、领导班子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 领导班子素质结构指领导成员素质组合构 成,它是一个有机的综合性的智能机构, 它包括领导班子成员的人数、职务分工、 排列顺序和组合情况等。
领导班子素质结构的组成(178)
(一)年龄结构 (二)智能结构 (三)知识结构 (四)个性结构
四、对领导机构素质论的评价
优点:科学、合理 不足: 1、忽视领导行为发生作用的环境和条件,历史
M
功
能
pm
PM
平均M值
P
P(performance)
(弱) 目标达成功能 (强)
三隅二不二的PM模式(图10-4)
测量下属情况的八个方面
• 工作激励 • 对福利待遇的满意度 • 企业保健条件 • 精神卫生
• 集体工作精神 • 会议成效 • 沟通 • 功效规划。
• 每个方面都有五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回答都采用 五分制。这八个方面分属绩效性和维持性行为。 根据P、M分数最后进行统计分析,将结果画在一 个两维的坐标上(P维、M维),从而可在PM矩阵中 找到对应的特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