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上的明显的差别是:中国宪法长而无当而美国宪法言简意赅。
内容上的明显的差别是:它们在依法治国中的功用和效能迥异。
第一,美国宪法是由国会制定的,也就是说立法权在国会。
而中国先后进行过四次修改的现行宪法,虽然是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也就是说虽然是由人大这个立法机构制定的,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更多体现的是党的意图,而不是人大或人民的意志。
在这里,法律既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更是统治集团意志的体现。
第二,美国宪法制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限制政府的权力,一个是保障公民的自由。
它体现的制宪精神就是自由。
其核心就是分权与制衡。
防止任何部门的权力过于集中;尊重各州自治范围与能力,并防止联邦政府的权力过于强大而影响人民权益;代表不仅需权衡国家整体利益,更重要是反映地区选民的意见等等。
而中国宪法着眼于对下治理,不管人治还是法治,都是着眼于治理人民。
是让人民服从法律,而不是让政府遵守法律。
更多地强调的是人民的义务,而不是保障人民的权利。
第三,美国宪法是宪政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抱括政党和总统,都必须信守和遵从宪法,在法律的框架内活动和行权。
各党派、各权力机构以及联邦与各州出现重大纷争而无法解决时,各方只能诉诸于法律,必须服从最高法院的裁决。
而最法院是宪法和法律的象征,服从最高法院的裁决,实际也就是服从宪法和法律。
而中国实行的并不是宪政体制,宪法虽然被称作国家根本大法,但因为国家是在政党的领导下,而政党与政府实际上又是一体化,所以宪法并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评论(14)|562007-03-20 22:32PAS0N|三级差异大了,最本质的差异在于美国施行代议制民主,三权分立,中国施行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评论|22007-03-20 22:36甚知|五级两个国家的信仰不一样宪法的依据有很大的不同。
评论|02009-04-18 10:49angellovespiri|四级六、中美宪法的比较“政治是一个共同体面对一系列重大问题并在互相冲突的价值上进行选择的过程”[11] 。
通常承担其象征功能和基础职能的是宪法。
因之,宪法文本分析必须有两个标准:一个用于表明那些恒常不变的根本性问题的共同点、另一个用于显示那些因社会变迁而不断变化着的宪法条文的差异性。
为满足上述分析标准,我们主要通过对中美宪法进行概况比较、明细比较和特征比较等三方面的分析,对两部宪法作全方位考察,以此比较两部宪法的异同。
(一)概况比较表2:中美宪法比较概况表(N=8)类别历次宪法现行宪法更替次数使用年限更替频率字数款项使用年限修改次数修改频率中国宪法 5 54 9.216286 138 25 4 16美国宪法 1 325 0.3 6389 21 320 16 5阅读表2可知:1、从宪法更替次数来看。
在历次宪法的更替过程中,中国宪法先后在1949年(共同纲领)、1954、1975、1978和1982年更替过5次,更替频率指数为9.2远远大于美国宪法更替指数0.3。
美国只是在1787年以《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代替1782年的《联邦条例》,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更改。
由此可知,中国的宪法较之美国宪法相比缺乏相对稳定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宪法的权威性基础受到侵蚀。
2、从宪法项目字数来看。
中国宪法文本的字数、项目指数远远大于美国宪法同类指数。
美国宪法只有7条,连同权利法案10条,只有17条。
美国的宪法具有较大的概括性,不求面面俱到。
而中国宪法制定的较为具体,力求缜密,导致中国宪法缩小了自身的弹性,解释空间较小。
中国宪法应从内容和结构上予以完善。
一是对宪法序言的完善。
现行宪法序言的内容涉及过多,只需对制宪依据、制定原则作出规定即可。
序言中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内容应以宪法的正文内容来规定。
二是对宪法正文的完善。
宪法正文应简化对政治制度的规定、思想层面的规定、重新审视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界定、进一步确立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宪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等。
3、从宪法修改频率来看。
在现行宪法的修改频率中,中国宪法的修改频率指数为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56年以来,共颁布了5个不同的宪法版本,平均11年1个宪法版本。
1982年版本的中国宪法共有138条,外加一篇1956字的序言,共修改4次,每一届人大均进行修宪。
而美国宪法的修改频率指数为5,从1787年到现在,历时118年,只有17次修改,每次修改只增加1条修正案;上述数据反映了中国宪法的修改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再一次说明中国宪法文本确立的不稳定性、不完善性,进一步说明了中国人民大会代表的行为具有可塑性。
(二)明细比较在对中美宪法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从明细项目的比较中挖掘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
表3:中美宪法明细项目比较(N=26)(略)阅读表3可知:1、从项目的数量来看。
在表三中所列的26个明细项目中,中国宪法都有涉及,只是祥略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美国宪法只涉及26个明细项目中的17个,尚有国史介绍、农村体制、个体经济、计划生育、特别行政区、自治机关、国旗国徽、政党制度及首都9个项目未有涉及。
2、从项目的差别来看。
在共同的项目中,也因政治制度、历史背景、国情环境的不同导致中美宪法文本内容有极大的差异(详见表四)。
表4:中美宪法共同项目区别概况表(N=8)类别政府权力机构制约央地关系政府主体人民主权制宪原则违宪审查人权规定中国宪法权威政府议行合一中央集权技术官僚国民主权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人大监督公民权利美国宪法有限政府分权制衡央地分权文官统治主权在民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民主司法审查基本人权阅读表4可知,在宪法制定原则方面,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和推行社会主义民主;而美国推行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在政府权力方面,美国主张有限政府,将政府的权力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而中国推行权威政府;在政府机构组织原则方面,中国实行的议行合一制,而美国则主张分权制衡的原则;中国沿袭的是苏联宪法的制定原则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计理念,注重效率的提高。
美国宪法着重对“人性恶”的控制,受益于启蒙思想家控制政府官员权力的理念,目的是创建有限政府。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方面,美国实行分权制,是一个联邦共和国。
而我国实行中央领导下的集权制,是统一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共和国;占据美国政府主导地位的是文官,实行文官统治,通过民选和考录进行。
而在中国实行的是技术官僚统治,官员的任用主要是上级的任命和选拔;人民主权方面,中国侧重于保障国民主权,而美国强调个人权利的保护;对于人权的规定,中国侧重对公民权而美国提倡基本人权的庇护;实施违宪审查时,美国采取的是司法审查制度,而中国实施的是人大监督制度。
但由于我国人大制度还不够完善,包括宪法监督的理论、宪法监督的程序缺乏可操作性。
至于其余的一些有关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则存有的差异就更多。
3、从项目的解读来看。
中国宪法某种程度上是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参照美国宪法并借鉴其优点制定的。
可以说,在内容和项目上两者大体相同,未见有诸多异端之处,这就要求我们从两部宪法的特征上探求两者的差异。
(三)特征比较在中美宪法的概况比较和明细比较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从中美宪法的特征比较中寻求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之处。
表5:中美宪法比较特征表(N=6)类别文字表述文本修改内容规定理念追求框架设计实际运用中国宪法条理性时代性针对性具体性系统性基础性美国宪法概括性稳定性适应性抽象性完整性全面性1、从理念追求上来看。
“宪法是宪政的依据,宪政是宪法的实施”。
[12] 1787年美国宪法所蕴涵的政治理念是民主共和、人权与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它指导着美国宪法对国家权力的配置、运行与宪法的实施。
美国宪法的理念追求受西方学者洛克、孟德斯鸠等分权学说的影响,采用权力分权制衡的原则,要求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障民众的利益,其实质是满足资产阶级社会中各利益集团方便控制政府的需要,以满足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诉求。
从而,美国“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是以牺牲政府的办事效率来平衡利益集团的要求冲突。
而中国宪法的理念受马列主义有关学说的影响,采用“议行合一”的原则,目标是实现人民民主,最大限度地保证广大人民的利益。
中国的“议行合一”权力结构在保证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前提下,同时促进了政府行政职能的提高。
因之,中国和美国在宪法制定理念追求上存有很大的区别。
2、从框架设计上来看。
中国宪法全文分为四章,第一部分为总纲、第二部分为公民权利和义务、第三部分为国家机构、第四部分为国旗国徽首都。
其具体的行文格式是“总——分”的布局格式,是在总括的条文下对各明晰条文进行分而述之。
该种文本格式一是彰显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关怀,二是将立法、司法及行政机关一并列入国家机构。
中国宪法的序言对制定的目的和中国革命史作了简要的介绍。
第一章总纲共32条对国家的基本国策作了简要规定。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共24条对公民的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公民住宅、通信自由、劳动权利和义务、妇女儿童权利、依法服兵役及公民依法纳税等方面作了基本的规定。
第三章共七节79条,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的性质、职能、定位作了阐述和说明。
第四章共3条对我国的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使国家符号具体化。
此种安排体现了中国思维的整体性结构,侧重于归纳思维。
美国宪法主要采用“分——分”的行文格式,对宪法的主要内容平行式地阐述。
美国宪法除前言外,共计7条,和13条的邦联条例相比较,尚少6条。
该宪法的前言表明制宪的目的;宪法的第一条共十节,关于上下两院的产生和立法部权力的列举,都包括在内,并规定下院代表,依人口比例计算。
第二条规定行政权力机关的组成共分三节,第一节为关于总统和副总统的选举方法,第二节属于总统的权力,第三节厘清总统和国会的关系。
第三条规定司法部的组成,亦即三节。
第四条规定州际间的关系,总共四节;第五条规定宪法修正案,第六条规定其他事项,第七条规定宪法的批准程序。
此种体现出美国人思维的系统性和侧重于演绎思维。
3,从文字表述上来看。
宪法语言是经验性的、高度精炼的、被注定的,是整个民族精神的流淌。
同是,宪法是一种流动的语言,随着读者的切换、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而含义不同,通过对宪法语言文字的比较可以透析宪法的许多内涵。
一是宪法文字的内涵比较。
美国宪法非常概括,其中多数是关于各国家机构的权力设置及26条修正案方面的内容。
由于美国宪法文本的制定具有相当的弹性,它就使自己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来做相应的解释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