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的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是把本是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社会一员的工作,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仅指学校教育。

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

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或其他名称的幼儿教育机构)教育。

不论广义或狭义的幼儿教育,针对的都是3-6岁的幼儿。

教育学:教育学是描述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幼儿教育的意义:★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4.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原始社会,为了使人类社会能够生存延续,人类必须实现自身的生产、再生产。

因此,抚养后代、保证婴幼儿存活与生长的教育就随之产生了。

这就是最初的幼儿教育。

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幼儿教育始终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

Ⅰ、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在原始社会时期,幼儿教育完全融于生产生活中,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

在原始社会初期,孩子属于氏族内部公有,对幼儿实行的是氏族内部的公共教育。

到原始社会末期,幼儿归小家庭所有,家庭教育产生。

在整个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公有,社会还没有划分阶级,因此,教育是没有阶级性的,每个幼儿受到的教育是平等的。

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幼儿教育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私有财产的出现,人类进入了有阶级的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让自己的子女接受专门的教育。

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出现了。

接着,为培养具有初步读、写、算能力、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劳动者,而出现了招收平民子女的学校。

幼儿教育与学校教育出现了分离。

这时期的幼儿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分散进行。

Ⅲ、资本主义社会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的发展是和社会,特别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连的;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的。

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近代大工业生产的产物。

近代工业革命,生产力极大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带来了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幼儿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诞生了。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办的“幼儿学校”(后改名为“性格形成学园”)。

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Ⅰ、福禄贝尔与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

他于1837年创建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儿童的花园[Kinder-garten]),并于1840年将其正式命名为“幼儿园”,成为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Ⅱ、国外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1.幼儿教育机构数量迅速增加。

2.幼儿教育机构越来越多样化。

3.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Ⅲ、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1.我国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名为武昌蒙养院)。

※1903年,清政府制定《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在该学制中确立了蒙养院制度,规定蒙养院是向3-7岁的幼儿实施教育的机构。

该学制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了学校教育系统。

2.旧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陶行知认为,旧中国幼儿教育害了三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里,出现了适应国情的各种类型的托幼组织。

3.新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幼儿教育以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为基础,借鉴苏联经验,在办园方向、教育思想、教育目标上进行了整顿、改造和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幼儿教育不论在幼儿园数量、教师队伍、规章制度、幼儿教育新体系等方面都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4.幼儿教育在改革开放中腾飞(1)幼儿教育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多形式、多渠道发展由原先的国家、企业、机关办园,转向各种社会力量,特别是农村、个人、外国人团体等积极办园;入园人数比重由城市逐步移向农村。

(2)幼儿教育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文革后,恢复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幼儿教育领导机构;教育部也制定颁发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文件。

1989年8月,国家教委颁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这是建国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新中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

※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英国•洛克(1632-1704)的幼儿教育思想: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他关于教育的专门著作是《教育漫话》,其次还有《工作学校计划》、《理解能力指导散论》、《人类理解论》等。

1.提出了“白板说”。

2.提倡“绅士教育”。

▲“白板说”:“白板说”是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提出了“白板说”。

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法国•卢梭(1712-1778)的幼儿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之一。

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一书中。

其他代表作还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

1.强调儿童的发现。

2.强调教育应当尊重自然。

3.教育的阶段论。

※卢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另一个贡献就是强调教育应当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

※卢梭根据儿童的发展将教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0-2岁),以身体养护为主;第二阶段(2-12岁),注重体育、经验、感官的教育;第三阶段(12-15岁),注重知识的教育;第四阶段(15岁-成年),注重道德、宗教、情感的教育。

德国•福禄贝尔(1782-1852)的幼儿教育思想: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被誉为“幼儿园之父”,其代表作是《人的教育》。

1.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2.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

3.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

4.协调原理。

5.亲子教育。

6.创制了“恩物”。

7.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8.强调作业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虽然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在很多方面揭示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其价值是不可否认的。

▲恩物:恩物是由“幼儿园之父”——德国•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所创制的一套供幼儿使用的活动玩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自然、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其基本形状有圆球、立方体、圆柱体等。

美国•杜威(1859-1952)的幼儿教育思想:杜威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教育家之一。

杜威的代表作主要有:《我的教育信条》、《儿童与课程》、《学校与社会》等。

1.提倡以儿童为中心。

2.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社会教育理论)。

3.提出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做中学)。

意大利•蒙台梭利(1879-1952)的幼儿教育思想:蒙台梭利被称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

蒙台梭利的教育原理是以儿童生命为出发点的。

蒙台梭利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了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3.重视教师的作用。

4.重视感觉教育。

5.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好的学习环境应具有的特点:1.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实现自我。

2.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地生活。

3.一个生气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和欢乐,毫不疲倦地生活,精神饱满地自由活动。

4.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

瑞士•皮亚杰(1896-1980)的幼儿教育思想:皮亚杰的学前教育观是以其儿童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的。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该理论认为,儿童认识发展的过程和结构涉及四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种:成熟、物体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

其中,平衡化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儿童思维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图式:图式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所提到的概念。

皮亚杰认为,图式即人类认识事物的主观上结构,是主体活动(包括外部活动和内部思维)的功能和心理结构。

陶行知(1891-1946)的幼儿教育思想: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陶行知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

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2.重视幼儿教育。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5.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是由陶行知提出。

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社会即课堂,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足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等劳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

▲陶行知认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具体包括:★1.解放头脑,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2.解放双手,给儿童动手的机会。

3.解放嘴,给儿童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允许他们发问。

4.解放眼睛,让儿童去观察、去发现。

5.解放时间,给儿童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

6.解放空间,让儿童接触大自然、大社会。

陈鹤琴(1892-1982)的幼儿教育思想: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创立了“活教育”理论。

他于1923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3.提出幼儿园课程理论。

4.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活教育”:陈鹤琴提倡活教育,其教育的三大目标:一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二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三是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陈鹤琴的活教育体系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各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陈鹤琴的“活教育”体系,包括:1.教育观:“以自动代替被动”、“自动的学习、自发地学习”。

2.教育目标:培养身体健康、能建设、能创造、能合作、能服务的“现代中国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