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超市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院(系)××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农村超市营运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农村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农村消费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分析了发展农村超市的可行性及其重要意义;提出了未来我国农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双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农民消费观点和习惯、加强超市的管理、低价策略和积极营销、资全筹集、物流配心等营运模式构建的设想.[关键词]农村超市困境及原因具体对策引言2005年国家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由此我国农村连锁超市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农村过去有合作社,没有现在形态的超市存在。
超市在农村的大环境之下是个新鲜的事物。
本文主要介绍农村超市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前景,农村超市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原因,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
前人已经有过农村超市方面的很多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很零碎,不够全面,很难详细具体说明农村超市遇到的问题及可以采取的相应对策。
本文从面对现实出发提出问题,然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未来农村将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增长点,农村在经济的增长中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给超市经营方提出了他们可能面对的农村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
相比前人的研究,本文更加详细和准确,对发展农村超市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一、农村超市发展的现状超市作为一种新型零售业态, 是上世纪 90 年代引入我国的。
到 2006 年,超市的销售额已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5%左右。
[1]乡镇超级市场是指设在小集镇或农村人口流动性大的交通便利地带,根据农村经济水平的不同,主要经营日常生活用品及其他商品的自选商店。
[2]自商务部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农村超市已经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以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消费网络,对繁荣农村市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3]农村具有发展超市的天然条件,随着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购买力的逐步增强,刺激了农村商业流通领域的快速发展。
而目前城市的竞争压力日渐增大,许多有远见的超市已悄然进入农村市场。
[4]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超市发展的起步相比较西方国家起步很晚。
中国是个后发展的国家,要想在农村超市方面有所成绩,国家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近几年来#政府积极致力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制定了多项惠农措施#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税减免、家电下乡等增强了农民的消费信心。
2005年国家商务部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后,各地方也分别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农村超级市场的经营发展。
[5]2005年,中国已新建和改造了7万个标准化农家店,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150家流通企业,在777个县市进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试点。
[6]国家的支持是未来农村超市不可缺少的动力。
2.良好的经济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处在有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
农村超市的发展就是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进行的。
中国未来的发展在农村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中小城镇和农村具有较强的消费潜力, 不少传统的商业网点和店铺业态, 其功能已满足不了消费者不断提高的购买需求。
[7]目前农村消费趋势为超市的发展创造了市场潜力。
农村的日常消费主要集中在吃、用方面, 而价格低、质量优良、服务周到良的商业形态在农村地区还没有建立起来。
目前,农村人的消费观念转变很快、消费需求正在逐步提高,人们也在追求购物环境的方便、自由和休闲。
农村现有商业的局限性为超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小城镇和农村具有较强的消费潜力, 不少传统的商业网点和店铺业态, 其功能已满足不了消费者不断提高的购买需求。
通过超市连锁形式, 可以借助总部强大的采购、管理、品牌、服务等优势,将零散性强的商业资源重新组合, 填补农村现有商业的空白。
[8]3. 脱离实际,依照传统经营现今的农村已经在物质层面现代化了。
传统的农业社会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农民们对市场依赖度不高,家里的生产、生活资料都是靠土地生产获得,只是偶尔到大的即使购买诸如油盐类的不能自己生产的必需品。
即便是农村里有小卖部卖一些东西,小卖部的点很分散,东西种类不齐全,卫生状况也不是很好。
那些小卖部只是家有余财的人的副业,与现代专业化的超市经营管理不再一个档次上。
尽管各类大型超市借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迅速登陆农村大市场,农村的传统合作社也在改头换面,披上“超市”这件华丽的外衣。
然而,城市超市进入农村后,依然和普通农民保持着距离,大部分超市只在比较繁华地带谋发展,商品种类仍以日用品为主,市场定位与城市超市无多大差异,忽视了农村市场所特有的一些特点。
总之,我们的农民朋友依然是“油盐酱醋找个体,大件商品跑县城”,条件稍微好点的,能够实现“日常用品周末逛县城”,还是没有真正体验到城里人“在家门口放心逛超市”的购物方式。
[9]4.基础设施的改善相比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改善。
由于普遍实施村村通工程,农村的交通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同时,农村电网的改造,使农村用电实现同网同价,这些基础设施的发展为农村超市的进入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10]根据启动“五年千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省部签订落实中央1号文件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的意见,2006年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6万公里,建设农村客运站8711个,停靠站点2.93万个,建制村通公路率84.1%,客车通达率83.2%。
另据国际农村公路焦点组织(IFG)2006年3月10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第四次国际农村公路研讨会,计划到2010年,全国所有具备通车条件的乡镇和村将通公路,县城到乡镇公路将基本建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乡镇到村公路不再有土路; 到2020年,乡镇到村公路基本建成水泥路和柏油路。
农村道路的修建和改造使农村超市的商品运输更通畅,并节约了物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大大促进农村超市的发展。
[11]尽管交通设施有所改善,但是农村整体的交通情形不容乐观。
农村由于交通条件落后,特别是边远乡村山区农村更是幅员辽阔,路途遥远,加上人口分散、购买力低、店铺经营规模小等因素,配送运输的成本很高,经营风险也就增大,显然,在城市中适用的配送模式,在交通运输落后的农村则是万万不行的。
物流成本高,使超市难以实现低成本运作,连锁企业的低价优势无法体现,严重制约了连锁超市在农村的发展。
[12]二、农村超市所面临的困境及原因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农村超市的发展。
“流通活,百业活;流通兴,百业兴”,[13]由此可见现在化的物流体系对农村连锁超市的建立多么重要,而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前提就是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农村市场基础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及相应的实施保证机制.造成农村基础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导致了农村消费环境差.农民的消费欲望无法转换成现实的消费行为,从而限制农村生产条件的提升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严重地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14]相信随着农村本身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会有很大的改善。
2.分散而不健全的物流体系阻碍农村超市的建立。
农村超市物流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城市,主要体现在配送中心体系建设步伐缓慢。
[15]农村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网络建设也相当滞后,[16]这使得超市的销售信息不能很快得到统计并即使通过物流系统即使反馈给供应商。
在发展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没有建立稳定、高速、有效的信息流通机制就意味着商机的丢失,不能很快稳步开拓农村市场。
3.农民传统的消费习惯短期内难以改变,使得超市的市场很难短时间开拓。
农村社会是个静态的社会,不像都市那样的高度流动。
除了做过农民工的农民到外面见过市面开过眼界外,其他的人的生活圈子和视野范围很狭窄。
因此,超市对农民来说是个很新鲜的事物。
对于农民而言,去超市购物只是偶尔为之的行为,他们还是习惯于去杂货店、小卖部购买日常用品,这一点在中老年人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中老年人会认为逛超市是年轻人的爱好,而且没有去杂货店购买方便,但我们知道,家庭生活的大多数用品都是由中老年人去购买的,因此,如何吸引这些中老年人到超市购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7]4.农村经济增长潜力无限,但是短期内农民增收很难,农民个体的消费能力不足。
现在农村和城市二元差距明显,城市居民的收入比农民收入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土地,土地并不能给农民带来富裕的生活。
在农村,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仍制约着农村超市的发展,尽管超市可以为农民提供廉价放心的商品,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陈旧。
[18]个人收入的有限使得农民没有胆量和勇气消费。
纯收入越高,用于生活消费品支出的比例越低。
近几年农民收入虽有所提高,但从整体看,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支出。
农村消费潜力还较薄弱,再加上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节俭谨慎的消费习惯,使得农村购买力偏低。
在农村消费市场中,大多数乡镇超市所经营的商品以食品生活必需品为主,而这些商品的毛利率往往较低。
由于水电等基础设施不健全,制约了电子产品特别是空调、电冰箱及其它厨房用电器等相对毛利率较高产品的广泛使用。
[19]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对于价格仍然是十分敏感的,价格的高低是影响其选择的主要因素。
[20]因此,农村超市应该为农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首先满足农民对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发新的需求,使得超市在农村稳步推进。
5.农村超市缺乏现代化的超市经营管理人才,管理水平偏低。
与城市相比,农村目前的商业环境很差,发财致富的机会不是很多,因而拥有现在管理知识的人才都不愿到到农村去。
农村收入低,不能满足他们的个人需求。
现在,超市的经营者还是原来乡村杂货店、小卖部的所有者,而这些经营者中绝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习与培训,对于超市这种零售业态缺乏深入了解,对管理也知之甚少,因此只能做到形似,并没有掌握关于超市经营的实质性的内容。
[21]即使有些企业愿意雇请高层次高学历的管理人才,但因待遇、个人发展等种种因素高层次的人员往往又不愿进入农村市场。
[22]管理水平低使得农村超市的经营看起来比较简单粗暴,效率底下。
规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但目前一些农村连锁企业只注重形式,仅在店名"装修"开架售货上做到了统一,而经营管理上仍然沿袭了传统的单店操作模式。
企业人员缺失必要的培训;管理上也不适应新业态的要求;服务方式落后;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明显滞后;配送中心还处在起步阶段,功能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
[23]6. 城乡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使得农村有沦为城市的附庸的危险,农村可能不能从城乡一体化中获得相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突破,后有城市的企业改革,但是农村的改革重视解决了农民低层次的温饱问题,并没有给农村带来致富的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