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上语文一单元教案

四上语文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电子备课负责人第一单元熊景平第二单元何云华第三单元肖爱怀第四单元朱咏梅第五单元熊景平第六单元何云华第七单元肖爱怀第八单元朱咏梅四年级语文第1周备课:试卷、暑假作业评讲(备课在夹子上)和1课《观潮》第一单元:自然奇观备课人:熊景平使用人:肖爱怀熊景平何云华朱咏梅涂远清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其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进行习作练习;“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会油然而生。

二、教学设计理念本单元教学按照整组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用综合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把课文学习、语文园地和积累运用的教学有机地排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一次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热爱大自然教育融为一体的系列化综合活动过程。

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三、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罩、屹”等27个生字,会写“潮、称”等27个生字。

积累词语,要求会读会认27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采用“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与主题实践、整体感悟”的方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在单元各篇课文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阅读,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整体回顾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系统整理。

2.在体会课文所描写自然景观美好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在阅读、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丽与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1、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五、教学措施: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

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

“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

六、教学安排:1、《观潮》 2课时2、《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课时3、《鸟的天堂》 2课时4、《火烧云》 1课时5、《语文园地一》 1课时练习 4课时1课、《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

(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

)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

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闷”:里外结构。

组词:闷雷。

读音:mè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时间顺序)【策略调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自主阅读,整体感知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提炼问题,合作探究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策略调整:】三、展示交流,品读感悟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策略调整:】四、课外延学,拓展交流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上网寻找中国奇观之景。

附:板书设计◆【板书调整:】《观潮》练习题一、多音字闷 mēn( ) 号 háo( ) 笼 lǒnɡ( )mèn( ) hào( ) lónɡ( )二、形近字朝()沸()惯()潮()佛()贯()三、近义词宽阔()平静()屹立()犹如()颤动()依旧()四、反义词风平浪静()五、我从课文中收集了许多四字词语:(不少于8个)六、品读感悟“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句话写了2、我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一句,感觉钱塘江大潮;“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则写出了大潮四年级语文第2周备课:2、3、4课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2.学写课文提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教学难点学写课文提纲。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西藏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金钥匙”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板书:西藏)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藏族、布达拉宫、牦牛、雪山、雅鲁藏布江……)2.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

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策略调整:】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圈画文中重点词语。

2.能谈谈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初步印象吗?(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3.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总体感受吗?(提示学生浏览一遍课文内容,快速找出词语,如: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等。

相机板书词语。

)【策略调整:】三、展示交流,品读感悟1.如此壮丽的伟景,真令人叹服。

让我们再走近些,去真切地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处所在!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读到___________我感到_________(“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默读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用“读到___________我感到_________”模式来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自己阅读所得,有利于学生语言的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