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课题1讲水的组成,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初次出现化学式,为后面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服务,同时也分散了难点,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特点正处于求知欲旺盛,对化学这门新接触的课程既有浓烈的好奇心又有一些因认识不够带来的恐惧,对世界的认识还停留在宏观角度,如何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具体到抽象不能超出他们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实验方案设计采用探究教学法、实验操作采用演示教学法、物质分类采用课件展示教学法。
四、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导课使用歌曲视频、演示实验用水通电分解动画、其他知识用课件。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对水的组成形成正确的认识,了解水的化学式H2O;了解氢气的性质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并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b、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利用已有信息分析问题、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b、学习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接受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b、激发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重点、难点分析
1.水的元素组成的确定及设计实验的原理
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
七、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