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方案(15篇)

教学设计方案(15篇)

教学设计方案(15篇)教学设计方案1课程说明:本课为自编教材,是教科版五上年级《运动和力》单元“测量力的大小”的拓展课。

本课在运用力学知识的基础上,依托“弹簧秤”,应用STEM理念,引导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

就本课设计意图来说,表面上是引导学生应用力学知识,制作完成一个“弹簧秤”;而深层次的意图是通过“弹簧秤”的制作,引导学生了解到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是: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并且这个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最终指向新课标中“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相关理念。

教学目标:1、运用力学相关知识,亲历“弹簧秤”的设计、制作、评价、改进等环节,了解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

2、能对他人的设计提出改善意见,并能对作品进行一定的评价。

3、激发对自制实验工具进一步研究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设计并制作“弹簧秤”。

材料准备:弹簧秤、ppt、 6套材料板贴(教师);9组贴有白纸的小木板、弹簧、回形针、60枚一元硬币、红色不干胶、剪刀、直尺、铅笔、香蕉、36份学习单(学生)。

教学流程:·揭示主题:1、出示香蕉实物,用什么工具可以测出香蕉的重量,引出课题。

2、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相关材料的实物图(贴有白纸的小木板、弹簧、回形针、60枚一元硬币、红色不干胶、剪刀、直尺、铅笔)。

并提问每一件材料的作用。

3、出示项目主题:自制弹簧秤。

·项目设计:1、自主设计:在学习单上,画出“弹簧秤”设计图。

2、交流设计: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图,进行全班交流讨论。

3、完善设计:对设计上的明显缺陷提出修改意见,并明确下阶段制作时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项目制作:1、4人小组讨论,选出最优设计方案进行制作。

2、领取材料,合作完成“弹簧秤”的制作。

·项目评价:1、用“弹簧秤”称出香蕉的重量。

2、展示部分“弹簧秤”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技巧与问题。

·项目改进:展示部分“弹簧秤”的进行优缺点分析,得出改进方案。

板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2教学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我必须去,齐读课题。

2、质疑。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我是谁?我必须去干什么?我为什么必须去?……)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你想怎样找到答案呢?(读书)对呀,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读课文找到答案。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合作学习,用喜欢的方式把生字条中的生字读熟。

3、认读词语卡片,理解词义。

4、认读生字卡片。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听准字音,进行评价。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合作学习,读2— 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爸爸的电话要读出急促的语气。

(2)李丹多想看马戏表演呀,从课文的那些地方能表现出来,谁来读一读,体会李丹心情的复杂变化。

(3)指导学生读出李丹的犹豫。

(4)李丹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决定?从哪儿看出来的?她为什么会这样做?4、讨论:如果你是李丹,你会怎么做?5、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评价。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或者身边的人是否发生过不讲信用的事情?当时你是怎样想的?学了这篇课文,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五、教师小结。

“守信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诚信警句,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摘抄。

我也希望从今以后我们都能向李丹同学学习,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尽力办到。

六、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生字。

2、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这些字怎样写好看?3、学生书写。

4、同桌互相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3教材分析:《四季》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的一篇儿歌,它富有童趣的简介了四季的特点。

要求认识11个生字,学会4个生字。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知识能力目标)并初步认识四季,激发喜爱四季,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自主合作学习,在读中知文、质疑、感悟、积累。

(过程方法目标)儿歌中的鞠着躬、顽皮地等词语比较难懂。

学生分析:学生刚刚学完拼音不久,朗读课文和认知的水平都比较低下,读通、读懂课文难度较大。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应以表演朗读为主,让生读中知文、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并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说话,培养语感;通过欣赏、扩展练习等增加有关四季的信息量,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自制CAI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图说话,导入新课1、看图说话。

(通过课件以动画形式出现书中四幅插图,最后定格画面。

)请生仔细观图,看看他们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教师逐幅图引问,课件出示春夏秋冬四个字。

然后引导学生说说每个季节的颜色特点,教师进行小结板书。

如春天,草儿发芽了,树木长叶了,到处一片绿色,我用绿粉笔写春天(板书春);夏天红红的太阳赤烤着大地,用什么表示好呢?秋天、冬天呢?(生回答,师板书)2、揭示课题。

请学生把一年中的这四个季节合起来起个名字。

(课件出示课题四季。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对学生进行了观察、口头表达和概括能力的培养,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又为知识的进一步建构打下基础。

二、表演朗读,学习课文㈠读中知文(准确、流利地读课文)1、引读课文。

(课件展示配乐的课文画面)⑴教师带表情和动作范读,让学生当小评委;⑵请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确、流利(强调:如果遇到读不准的字就拼拼音多读几遍,或者同桌之间互帮互学)。

2、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课件展示生字词)抽生认读;打乱顺序认读;齐读。

(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如果同学没读准,马上帮他指出来。

生能读几个就几个,读的好请他当小老师带大家读;生读不准的,请其再拼读后教师或其他小朋友帮助纠音。

);3、学生个性化朗读。

(课件展示课文片段)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点击课件展示相应的课文片段或句子朗读,可以个别读,也可以喜欢读同一个句子的都站起来读,要求学生互评。

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并通过自己的认真聆听和思考来获得读书的技巧;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进行学习,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个性化学习。

㈡读中感悟(带表情、动作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习一个句子。

(课件展示课文中描写学生喜欢的一个季节的句子)⑴激发学生表现欲:刚才,大家评价老师读书的时候,都说带着表情和动作读才动听,才美。

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第一句,看看能不能读得美美的。

⑵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由创作动作。

⑶抽生上台表演读,其余小朋友认真看,当小评委。

⑷全班同学站起来一起表演读。

⑸小结学习此季节的学法。

2、学生自由表演读。

(课件展示描写其余三个季节的句子)。

⑴交代要求:下面,请聪明能干的你们自由地练读其他三句话,也可以和同桌一块讨论着读,读完了就马上举手告诉我。

我要看谁读得又快又好,就请他上台戴上美丽的头饰表演,开始。

⑵生自由表演读。

⑶检查情况。

全班同学都站起来表演读后三句。

⑷抽生上台表演。

请6位学生上台扮角色表演读,其余学生当评委,评出最佳小演员、最佳小评委。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一个句子就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过程,即授之以渔,而让学生自主学习其他三个句子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即授之以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和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通过带感情、自创动作的表演读,让多感官投入获取知识的过程,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征,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课间休息,增加信息1、交代要求。

(课件展示四季景象视频)谈话:孩子们,现在我们轻松轻松,听听音乐,看看还可以从什么景象认出四个季节来。

你可以随音乐随意的律动起来。

2、生欣赏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

3、问:孩子们,四季美不美?你们喜欢四季吗?让学生在欣赏中、律动中轻松地接受大量有关四季的信息,可以丰富学生的认识,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扩展练习,学以致用1、述:四个季节仙子看到你们这么喜欢他们,可高兴啦!你瞧,他们来啦(课件展示四季景象图片),请你们这些聪明能干的小诗人们为他们带来的景象配上一两句诗呢。

看到美丽的画面,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2、师由春到冬点击课件图画引导学生观图说话,师生互评。

教师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看图说话、观景配诗,可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扩展创新。

五、自由活动,拓展延伸做一做,用你喜欢的方式将你喜欢的季节表现出来。

比如: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跳一跳等(课件出示题目)。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方式将喜欢的季节表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倡导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对课堂进行延伸,从课内走向课外。

教学设计方案4《丑小鸭》揭示了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深刻道理。

对于低年级学生,如果机械说教,生硬灌输,就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为此,我们设计了乐学法。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读文,按照丑小鸭的经历特点提出乐学措施:比快,比准,比说,让学生在热烈而紧张的氛围中学习。

看了第一幅图,结合课文:学生很快提炼一个丑字──丑小鸭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比起其他小鸭毛黄、嘴小、身子胖,确实很丑。

看了第二幅图,结合课文:学生也很快地提炼出一个苦字──丑小鸭在家中受欺负,哥姐咬,公鸡啄,小姑娘讨厌;在外边也受欺负,小鸟讥笑,猎狗追赶。

它只好躲,悄悄地过日子,最后冻僵在冰上。

岂不是很苦吗?看了第三幅图,结合课文:经过一番讨论,终于提炼出一个变字──丑小鸭飞向湖面,在镜子般的湖水中见到了自己的影子,丑小鸭变成了洁白美丽的大天鹅。

其次,引导学生根据丑、苦、变三个字,由表及里,再提炼出反映实质的三个字来,进而理解__的主旨。

丑小鸭的丑,学生易于辨识,但要找出与丑相对的内核来就比较困难,经过提示和讨论,终于得出一个异字──丑小鸭的蛋特别大,丑小鸭出生要迟好几天,丑小鸭一出蛋壳就又大又丑,这些异暗含着丑小鸭本来是一只天鹅。

如果与其他鸭子没有两样,哪会有后来的变?然而与苦对应的内质是什么?用一个什么恰当的字?这是难点。

教学时,我们列出系列问题:丑小鸭在家挨欺,是甘心忍受,还是另有行动?(离家出走)在外边也受欺,一见到天鹅,丑小鸭有什么内心活动?(又惊奇又羡慕)天气越来越冷,丑小鸭回到受欺的环境中去了吗?结果怎样?(冻僵在冰上)这一切说明丑小鸭不简单。

紧扣第三幅图联想补充,学生终于归纳出绝妙的志字──丑小鸭不甘心受欺,向往天鹅。

宁可冻僵也不向原来的处境屈服,充分表现了他是有志的。

第三个字是情──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既惊且喜:啊,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吗?这一反诘句表现了丑小鸭惊讶自己会变得如此漂亮,结合末了一句,他满怀喜悦地发现,自己再不是丑小鸭了!这种情还含蓄地暗示了丑小鸭的内心活动,从此他再不孤单、苦恼、受欺负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