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总结自测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总结自测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一、名词解释1.第一语言2.第二语言3.双语/多语现象4.母语5.外语6.本族语7.非本族语8.目的语9.应用语言学10.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11.学科体系12.语言学13.语言学的教学14.语言学的课程15.社会学16.社会语言学17.学科定位二、填空1.按()可将语言分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2.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3.按()划分,可将语言分为母语和外语。

母语指()、()的语言;外语指()的语言4.按()(通常是按()的界限划分)可将语言分为本族语和非本族语5.目的语指人们()并()的语言6.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来看,()、()、()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7.广义地说,第二语言和外语是()关系8.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而不再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被称为()9.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10.对外汉语教育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和(),并用来指导(),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11.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结构系统,它显示构成该学科的()和()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其核心部分是()12.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分三个部分:()()()13.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基础理论包括四个方面:()()()()14.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也是一种()三、简答1.“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分2.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3.对外汉语教学系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分别是4.请简介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5.区分“对外汉语语言学”和“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汉语作为母语研究的对比)6.简述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7.简述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8.简述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9.为什么把对外汉语教学直接称为应用语言学是不恰当地?10.如何正确体现“教学”与“教育”的关系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和现状一、填空1.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从1950年7月在清华大学成立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算起,至今已近50年。

2.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经历三个阶段()()()3.第一位到国外教授中国语文的专家是()先生4.本学科最早的一片论文是(《》)5.1958年,我国出版了一套对外汉语教材(《》)6.1983年6月,学者专家们正式提出了“()”的学科名称7.本学科的课程设置也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趋向科学化,以较具代表性的汉语言专业本科教育为例,主要课程分三大类:()()()8.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正式设立9.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所孔子学院和()个孔子课堂二、简答1.世界汉语教学特点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一)一、名词解释1.思维二、填空1.思维可以分为()()()2.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3.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基人为:丹麦语言学家()、德国语言学家()()4.19世纪中期德国学者()提出了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语系谱系树型图5.()被称为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6.()被称为现代语言学奠基人,有他的学生成立出版了他的讲稿《()》7.20世纪前半叶,欧洲出现了结构主义思潮,30年代出现三学派:A.强调语言符号功能的()学派B.强调语言符号间各种关系的()学派C.强调共识语言事实的()学派,它的影响最大,创始人为美国人类学家(),人类语言学家()和()8.乔姆斯基的《()》出版,标志()的诞生9.功能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法国的()等,中心在欧洲10.语言是一种(),这是语言结构的本质属性,符号是用来代表客观事物的,有()和()两个方面。

语言的物质形式是()。

语言符号是()和()的结合体11.语言研究的三大中心指()()()12.西汉()的《()》是中国第一部在实地收集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的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

——杨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13.东汉()的《()》是中国最早按形义关系编排的字书。

14.英国学者()揭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序幕。

——琼斯三、简答1.简述语言的基本特征2.简述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二)一、名词解释1.语言能力2.交际能力3.语言4.言语5.交际能力6.语言形式7.语言功能8.话语9.话语分析10.言内行为11.言外行为12.言后行为二、填空1.乔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的概念,并区分“()”和“()”2.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首次提出“()”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3.美国语言学家卡纳尔,1983年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4.韩礼德认为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七种功能:()——用语言表达愿望、要求()——用语言支配或控制别人的行为()——用语言与别人交际()——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个性、感情,发现自我()——用语言询问以认识周围世界()——用语言创造自己想象中的世界()——用语言传递信息5.韩礼德认为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七种功能,儿童掌握最晚的是()6.韩礼德把成人的语言功能归纳为三种:()——表达主观经验和客观经验()——表达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使语言的组成部分连贯衔接7.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理论。

奥斯汀认为人们的话语能同时进行三种行为:()()()8.格赖斯提出“合作原则”,包括四项准则:()——所说的话要真实()——所说的话要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必须是有关的、切题的()——所说的话要清楚、有条理、简练,避免晦涩9.英国学者利奇还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项准则,即()()()()()()三、简答1.简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2.简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教育2.德育3.体育4.美育5.教学6.教学论7.教学原则8.课程9.课程论10.教学方法11.启发式12.学科课程论13.活动课程论二、填空1.教育对()对()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教育的基本功能。

在人的发展中,()、()、()三者缺一不可。

()起主导作用。

2.教育的目的是()3.智力包括:()()()()()()4.教育目的是通过()实现的5.在教育系统中,()是中心,是()主体部分,核心部分6.对教学活动规律的研究称为(),俗称“()”7.夸美纽斯发表《》建立了教学论8.传统式代表人物()9.活动式代表人物(),以()模式为代表10.发现式,以美国()的“()”和“()”为代表。

11.发展式以前苏联()“()”的教学论思想为代表。

12.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是()13.()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和突破口。

14.课程论影响最大的是()和()15.影响教学方法的因素:()()()16.对教学方法的具体选择决定于:()()()17.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与之相反的是“()”三、简答1.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2.简述教学过程的四大代表模式3.简述普遍教学原则4.简述第二语言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点5.教学方法,以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为依据进行分类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2.侧化3.语言习得“关键期”/“临界期”假说4.记忆5.感觉记忆6.短时记忆7.长时记忆8.形象记忆9.逻辑记忆10.情绪记忆11.运动记忆12.识记13.无意记忆14.有意记忆15.机械记忆16.意义记忆17.保持18.再认和重现19.重现20.联想21.遗忘22.衰退说23.干扰说二、填空1.人脑分()()()三部分,前脑又分为()和()。

大脑皮层分为四个部分:()()()()。

2.大脑皮层分三类机能区()()()3.人们普遍认为大脑的左半脑存在三个语言功能区:()()()4.()于60年代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或称“()”假说。

5.记忆按其内容分为()()()()6.记忆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7.记忆过程包括()()()(),实际上体现了信息的()()()的过程8.识记按照目的分为()和()9.识记按照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可分为()和()10.联想分为()()()()11.遗忘分为()()()()12.心理学对遗忘产生的理论解释有两种:()和()13.干扰信息保持的因素有两类()()14.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5.构造主义:奠基人(),典型代表人物是(),主张通过()的方法研究心理结构,将人的经验分为()()()三种要素,所有复杂现象都由这些元素构成16.机能主义:创始人()代表人物(),在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17.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创始人为()()和()18.行为主义:创始人()代表人物(),强调()和()。

有两个主要特点()(),()建立操作行为主义和“刺激—反应—强化”模式。

19.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认为人的心理有两部分:一是()二是()20.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发表《》一书,标志()正式诞生21.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代表人物()三、简答1.简述第二语言记忆的过程2.影响遗忘的因素及第二语言教学启示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一)一、名词解释1.广义的文化2.狭义的文化3.物质文化4.行为文化5.制度文化6.观念文化7.大文化8.小文化9.跨文化交际10.文化震荡证/文化休克11.文化依附12.知识文化13.交际文化14.双文化型/边缘人15.语言的文化因素二、填空1.文化按照内容可分为:()()()()()()2.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三、简答1.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原因2.文化的定义、分类3.简述文化的特征4.简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5.简述跨文化交际的特点6.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应持什么样的态度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二)一、名词解释1.语构文化2.语义文化3.语用文化4.文化沙文主义二、填空1.确定文化教学内容应体现()()()三条原则2.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应是三个层次:()()()3.语言中文化因素最基本、最大量的表现形式是()三、简答1.简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原则2.简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揭示或文化教学的主要方法第五章语言习得理论第一节语言学习与习得一、名词解释1.人类的学习2.操作3.习得4.学习二、填空1.任何动物的行为有两类()()2.西方学习理论主要有两大流派:()()3.加涅认为学习分为八个阶段:()()()()()()()()4.加涅还归纳了五种学习结果()()()()()三、简答1.概述一般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2.加涅按学习的复杂程度,把学习分为芭八类,分别是哪八类?3.简述语言学习与习得的不同第二节第一语言习得及主要理论假说一、名词解释1.直觉掌握2.直觉学习3.自觉掌握4.自觉学习5.同化6.平衡7.顺应二、填空1.刺激—反应论的代表人物()2.先天伦又称(),代表人物()3.认知论代表人物(),认知的发展是()()()三个基本过程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