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政治学 第一讲

发展政治学 第一讲

发展政治学内蒙古党校:庄虔友课程介绍◆课程特色:专业性、理论性、综合性。

◆讲授方式:集中授课、紧扣课本,重要理论和知识点讲解为主。

适当联系实际讨论。

◆学习方式:课前预习,课后阅读;掌握重点;了解考试要求。

课程主要内容政治发展理论研究(三部分):导论:发展研究与政治发展理论Part 1. 政治发展宏观理论:第一章政治发展概念及相关问题第二章现代化理论第三章依附理论Part 2. 政治发展微观理论:第四章政治发展中的参与理论第五章政治发展中的腐败理论第六章政治发展中的危机理论第七章政治发展中的制度化理论第八章政治发展中的文化建设理论第九章政治发展中的政治稳定理论第十章政治发展中的民主理论导论:发展研究与政治发展理论◆发展政治学研究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问题,它应用政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各种可能的研究途和方法,来解释和说明发展过程中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作用及其主要规律,探索政治体系变化的方向和条件。

◆它属于发展研究群中的一个分支。

一、发展研究的缘起◆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主题的转换,如何实现经济起飞、政治转型和社会转型,顺利进入到现代化轨道,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议题。

发展成为世界性潮流,有关发展的理论层出不穷,研究发展问题成为学术界的一种时尚,逐渐形成了“发展理论”学科群。

⏹“发展研究”学科群: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哲学、发展伦理学、发展战略研究、政治发展理论、政治文化理论、现代化理论等学科和研究领域。

也与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经济学等重要学科交叉。

⏹是一种研究领域,不仅仅是学科。

⏹美国是发展研究的大本营。

1950年由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议,在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中设立了“经济增长委员会”,创办学术刊物《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围绕着这个刊物形成了一个学术圈子,这个学术圈子就成为发展研究和发展理论的最早班底。

在50、60年代,发展理论家们从事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际研究,成果显著。

⏹60年代是发展理论(现代化理论)的黄金时代。

五六十年代代表性成果◆社会学方面: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1955)、《社会:进化观与比较观》(1966)◆艾森斯塔特:《帝国的政治体系》(1963)、《现代化:抗拒与变迁》(1966)、《革命与社会转变:文明的比较研究》(1978)◆M·列维(M. Levy),《现代化与社会结构》(1966)◆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1965)◆经济学方面:霍塞利茨(B.F.Hoselitz),《经济增长的社会学方面》(1960)、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经济增长与结构》(1965)◆政治学方面:大卫·阿普特(David E. Apter),《现代化的政治学》(1965)亨廷顿(Huntington, Samuel P.),《变革中社会的政治秩序》(1968)发展政治学◆综合来看,发展政治学是发展研究或发展理论的一个分支,它的兴起也脱离不开发展研究的总体背景和学术语境。

◆从总的学术背景来看,发展政治学首先兴起于美国,这与二战后美国的特殊地位和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苏争霸,加强对第三世界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其次,政治发展研究的兴起也来自于第三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获得理论指导的强烈愿望,即“提供发展策略的需要”。

发展政治学研究的内容◆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动员以及社会动员水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发展过程中政治参与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发展政策的影响;◆发展过程中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实现那种能够促进发展的公平;◆如何协调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对发展中出现的腐败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有关整治的对策;◆对民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民主化以及民主化过程中可能的问题;◆分析经济发展的国际后果并探讨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展政治学的内容(课本分类)◆政治民主化研究: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的关系、传统政治体制走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路径、和平的民主转变的条件和过程;◆政治稳定研究: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发展中国家不稳定的原因如何在发展过程中保持政治稳定;◆政治腐败研究:现代化过程中腐败问题的普遍性及特点、腐败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政治文化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传统文化的改造。

◆还包括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危机、政治制度化、政治参与等。

发展政治学的两大学术流派◆现代化理论:区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不同特性,进而研究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的路径,是现代化理论的重要课题。

区分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指标:经济性指标;社会性指标;政治性指标。

◆依附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学者提出的发展理论。

◆依附理论它研究的重点不是如何实现现代化,而是为什么有些国家没有实现现代化。

◆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是“中心”与“边缘”的关系。

关于政治发展的概念界定(课本第一章)◆政治发展是在经济学和社会学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它建立在由“变迁”“增长”、“演化”“进步”以及“发展”等词汇所组成的概念体系之上。

◆发展:首先,从形式上看,发展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表明一个事物从一点到另一点,从一个层面到另一层面的连续转化的现象;◆其次,从价值上看,这种转化意味着向着更好的更理想的目标趋近;◆第三,从性质上看,发展意味着一个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

◆由此看来,发展不仅被看做是一种定向的运动,而且是一种渐趋完善的运动,它是一种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

政治发展的内涵◆(1)两种思路◆描述性概念,即把政治发展理解为一个单一的或一组过程。

如,阿尔蒙德就认为:政治发展就是在社会经济现代化较为广泛的环境中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政治体系、过程和政策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三个方面:角色分化;次级体系的自主性;文化的世俗化。

(描述性概念强调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变化)◆目的论概念,即政治发展被设想为达到某个目标的(如民主政治、政党政治等)运动。

(它具有价值指向)三种典型的观点(有关政治发展的学术观点有十几种)◆白鲁恂(派伊)的政治发展观◆1.社会成员地位和角色的改变:社会成员从臣属到公民的转变、政治参与的扩大、于平等敏感性提高、于法律普遍接受;(从臣民到公民)◆2.政治体系能力的提高:高效决策、顺利贯彻、有效控制、积极回应;(治理能力)◆3.政治体系的分化:结构分化、功能专业化、政治体系的各个部分之间能够有效整合;(结构分化、专业化)◆阿尔蒙德的政治发展观◆1.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摒弃习俗和宗教典籍,寻求世俗信息来制定行动方案;◆2.政治体系的结构分化:立法、行政、司法、政党、利益集团和大众传媒;◆3.政治体系决策能力的提高:决策的高效及对国内外环境影响能力的提高。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观◆1.政治发展是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后果。

◆2.政治参与-政治稳定-政治制度化◆3.核心是政治稳定,政治稳定取决于政治参与与政治制度化之间的关系。

政治发展意味着现代化过程中实现政治制度化以适应政治参与的扩大。

政治发展的三个层面◆器物层面:物质技术手段的改进。

◆制度层面:组织制度的合理化和制度化水平提高。

(更专业、分工更明确合理、更科学)◆文化层面:思想观念(现代文明)、政治心理(从臣属到独立)政治发展的内容体系(政府社会的角度)◆从政府政治体系来说,政治发展主要表现在政府各种管理和协调能力的提高;政治发展研究主要侧重于国家和政府制度和功能如何得以完善。

◆从非政府政治体系来说,政治发展主要表现为市民社会的发展壮大,公民政治责任心的增强,以及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而政治发展研究则主要侧重于非政府组织的发育、公民文化的培育、社会和个人自治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国家与政府层面政治权威的合法化(君权神授到主权在民)政治体系的民主化(权力来源与权力运行)政治制度的合理化政治行为的文明化(非暴力)政治决策的科学化(科学决策)政治秩序的稳定化等(逐步摆脱治乱循环)民主、法治?市民社会层面社会组织的多元化社会组织的自治化社会行为的规范化公平合理的政治参与公民权利的切实保障政治发展Political Development政治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变迁。

广义的政治发展:政治体系向更高级形态发展的变迁过程。

狭义的政治发展:主要指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系统由低级到高级、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化。

在这一过程中,政治结构转间分化、专门化,组织区域制度化,人民参与性增强,社会趋于平等,文化世俗化,政治系统的执行能力随之加强等。

发展政治学一般指狭义的政治发展。

发展政治学的宏观理论◆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第二章现代化理论所谓现代化理论,就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国际学术界普遍兴起的以研究不发达国家如何实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性转型,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如何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变迁为主题的理论。

现代化理论(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理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政治独立,经济上也谋求独立。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现代化问题成为关注焦点,现代化研究就应运而生。

◆现代化理论的诞生受三个重大事件影响:◆美国超级大国的兴起。

相反,西欧国家受二战影响而削弱,美国成为世界的领导者实施了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帮助受战争摧残的欧洲重建,美国承担了管理世界事业的责任。

◆共产主义运动的扩展。

苏联把影响扩展到东欧,中国、朝鲜等。

◆欧洲殖民地帝国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解体。

新生的民族国家寻求发展模式,提升本国经济,提高政治独立。

◆在这样历史背景下,美国政治精英鼓励社会科学家研究第三世界国家,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稳定,以防止被苏联的共产主义集团夺取。

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什么是现代化?⏹最狭义的理解是“17世纪以来那种新文明的实现过程”。

西方学者对“现代化”的表述较多。

⏹布莱克认为:现代化的概念包括有关人类发展的一系列解释,它反映着人控制环境的知识亘古未有的增长,伴随着科学革命的发生,从历史上发展而来的各种体制适应迅速变化的各种功能。

(《现代化的动力》)⏹奥康内尔指出:在社会科学中,有一个名词用以指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社会或前技术的社会逐渐消逝,转变成另一种社会,其特征是具有机械技术以及理性的或世俗的态度,并具有高度差异的社会结构。

这个名词就是现代化。

(《现代化的概念》)关于现代化的表述⏹瓦尔马的定义是:“现代化”的含义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变革。

这种变革,首先渗透到西方人的价值观念、态度、信念和行动中,并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制度和目标。

西方社会现代化的制度和目标可明确表达如下:个性化、都市化、民众教育、具有代表性的政府、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各阶层收入、向伤残贫困者提供福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