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社会制度

第十一章 社会制度


——宗教 宗教是神话了的社会行为规范。 与习俗、道德一样,宗教教规也是通过教育 手段来发挥作用的。但教徒对教规的恪守要 比习俗、道德更强、更自觉,是约束教徒行 为的强有力的社会规范。 从总体上说,宗教规范的社会作用是消极的。
——法律 法律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机构保证 实施;法律规范肯定了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 系,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但又以全民的 形式出现,不同程度上反映着社会全体成员 的共同意愿,因此也具有普遍性、继承性和 发展性。(代表社会主体利益和主体价值观)
2.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①观念系统 用来阐明制度的终极目标及制度存在价值的 理论和观念。不同的制度需要不同的观念来 引导和支持。观念系统的集中体现是占主导 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
②规范体系
在社会制度体系中,规范体系是最为集中体现社会 制度功能和意义的部分。社会成员所直接面对的就 是这一系统。包括习俗、道德等“软规范”,以及 法律等“硬规范”。 规范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 域,有不同的种类,也有不同的形式。 根据社会规范的成文形式可分为成文规范与不成文 规范。
内容:选举制度、代议制度、行政管理制度、 司法制度、政党制度、公务员制度等。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政体形式有君主制、贵 族制、共和制、政教合一制、军事管制制等。
例4:宗教制度体系 宗教制度是人类有组织及相应群体活动的规 范体系。它由崇拜物、信仰体系、宗教仪式 及组织设备等基本内容构成。社会学侧重研 究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与人类社会生活条 件、宗教与社会稳定及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宗教是一种派生性的社会制度。早期与家庭 制度结合在一起,后期独立出来,有了专门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特性、功能与制度 体系
2.1 社会制度的特性 1.普遍性、差异性与强制性 社会生活即是制度生活。不同生活领域内有 不同的制度内容,同一生活领域在不同时期 具有不同的制度内容。作为社会行为规范的 制度总体上是具有强制性的。
2.稳定性、变动性与衍生性 社会制定一经确立,就必须保证其存在的权 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社会制度从本质上 是为满足社会生活秩序的需求而存在,应随 着生活内容的变化而创新。 随着社会生活的 分化与进步,社会制度不断被衍生创造出来 以满足社会需求。
要素:分工制度、财产所有制度、交换制度。 分工制度——不发达的分工、以性别为基础的分工、 以知识技术和能力为基础的分工。分工不仅具有经 济意义,还具有深刻的社会后果。 财产所有制度——确定了社会生产活动中人与人关 系的基本性质和行动取向。 交换制度——交换原则、交换程序、交换媒介。 (资源和技术、经济决策权、计划与市场、产权所有 制、动力机制)
制度也同样具有负功能,具体表现为: 1.制度的惰性。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 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2.当制度本身功能失调不能发挥制度应有的 干预、控制作用。如制度本身不合理或制度 合理而执行不到位。(比如现在的户籍制度)
3.制度化逃避:指形式上的制度与现实中的 制度有矛盾。由于制度本身不完善,使人们 的越轨行为有了活动余地,形式上的制度无 法制约人们的行为。
3.层次性、依存性与趋同性 社会制度是以“制度体系”的方式存在的, 各个生活领域及同一生活领域不同制度构成 制度层次。 各个制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 持,具有一体化特征。
2.2 社会制度的一般功能 社会制度的功能就是满足社会和人们生活的 需要。但不同的制度满足着不同的需要,发 挥着特殊的功能。一般地讲,社会制度具有 下列功能: 1.行为导向功能:即为社会成员提供一整套 的行为模式。
——道德 道德是由习俗演化而来的以荣辱和善恶观念来评价 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行 为规范。与习俗相比,道德对人们的控制要强一些。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的控制,使道 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意识,让人们自觉调整自己的 行为而不越轨;道德的控制作用是通过社会舆论的 压力、监督和人内在的良心认识来实现的;道德具 有一定的普遍性、继承性和发展性。
第十一章 社会制度
制度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视角,是从整体上 来研究人类社会。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社 会制度的基本概念、内容,能够从社会学的 角度对各种制度做出正确的解释。
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
1.1社会制度的涵义与要素 1.制度的涵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 活动的规范体系,它是由一组相关的社会规范构成。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概论新修》:社会制度是在 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 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人们在社 会实践中形成的适应性的行为模式和执行机构。 (规范条文、社会设施、人、理念)(社会设置)
2.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根据社会需求将制度 分为:社会自存制度、社会自续制度、自足 制度、宗教制度 社会自存制度:生存需求 社会自续制度:延续种的需求 自足制度:精神需求 宗教制度:安全感需求。
3.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将社会制度分为政治制 度、经济制度、表意整合制度、亲属制度。 政治制度:是关于权力及其合法使用的垄断及与其 它社会的关系包括战争等。 经济制度:是关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分配的制度。 表意整合制度:社会文化及其传播与消遣。如关于 艺术、科学、宗教、哲学、教育制度等。 亲属制度:是关于性的调整与人类后代养育的制度。
神职人员、教义、规范、组织机构等,宗教 制度开始形成。宗教的功能: 维护社会秩序。 提供精神支柱和心理安慰。 负功能
2.4 制度化与制度建设、制度创新 1.制度化:群体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特殊的、 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的 转化过程被称为制度化。制度化也是制度建 设的过程。 组织领域的制度化 制度体系的完备化 制度化是群体与组织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 是整个社会生活规范化、有序化的变迁过程。
③履行规范的人、群体和组织:是社会制度 的实体部分和能动主体。 ④社会机构与设施:是保证规范执行的条件 与媒介,社会制度的规范作用常常要通过相 应的组织机构来实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社会制度的分类 1.本原的制度和派生的制度:从制度产生的 历史过程来划分。 本原的制度:是满足人类生存与延续的最原 始和最初产生的制度,同时也是社会发展过 程中其它制度产生的母体。 派生的制度:是满足人类发展和社会秩序需 要的从本原制度中生长、演化和发展出来的 社会生活的系统模式。
社会制度概念的三个层面: 总体的社会制度即社会形态。如封建主义制度、资 本主义制度等。 社会生活某一领域的规范体系如婚姻家庭制度、经 济制度、教育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制度、法律制 度、医疗卫生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 具体的社会行为模式和程序。如学习制度、交通制 度、考勤制度等。 社会学在这里研究的制度是在第二个层面上的制度。
类型:现代经济制度可分为三种类型 资本主义制度:私有财产、利润、商品和服 务的竞争、自由的市场、有限公司。 社会主义制度:一种以财产的公有制和生产 的计划与集体控制为基础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是与政治制度等其它社会制度相呼 应的制度,从来没有单纯的经济。
例3:政治制度体系 政治制度是指通过权力机构、国家机器等对社会、 群体或集团的活动进行协调、监督与控制的一整套 规范体系。 功能:(1)社会公共秩序的制定与维护(2)权力 的产生及分配方式(3)社会各个群体在社会权力 体系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4)行使合法权力的原 则与程序(5)对违背政治共同体利益的确认及其 制裁 (6)对外关系原则与方式。
2.制度化的过程(制度的生命周期) 形成期:一些规范被制度化的过程。 效能期:当一项制度达到了: 概念明确,规范普遍被适用,控制功能有效、 构成完善合理时,意味着制度化过程完成, 制度进入发挥作用的效能期。 萎缩期:由于制度环境变化,旧制度不能有 效发挥作用时进入萎缩期。
根据社会规范价值领域的范围,可分为习俗、道德、 宗教、法律四种形式。 ——习俗(民俗) 习俗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社会行为规范,按照习 俗规范行为,产生了原始的社会秩序。 习俗有三个特性:广泛性,稳定性,地域性。 。 习俗对人们行为的控制是一种软控制,是靠人们把 规则内化为意识,成为一种习惯来发挥作用的。
2.社会控制功能:控制和纠正偏离者的行为。 3.社会化功能: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知识技能 和规范的过程,而制度则包含了几乎一切规 范。
4.文化传播功能: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靠社会 制度来进行的。制度作为一种结构,可以通 过自己的组织系统,把人类文化传递给新成 员;此外制度本身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5.整合功能:制度使各种复杂的关系在同样 的法则下被处理、协调与凝聚。
2.3 社会制度体系 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各种社会制度之间及某 一领域内相关制度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制 度综合体被称为制度体系。 例1:家庭制度体系 两性关系的禁忌习俗——婚姻制度——嗣续 制度(生育)——亲子制度(嫡庶)——抚 育制度——赡养制度——财产继承制度
例2:经济制度体系 功能:是产品和服务被生产和分配的组织过程。是 规范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即经济行为、实现资源有效 配置和均衡的组织体系或社会安排。要解决: (1)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使用的机构和手段、资源分配的格 式是什么。 (3)如何分配?将所获收入及服务在社会中怎样分 配和再分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