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
诗歌的语言特点
• 诗歌的语言往往因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
• • • •
经历、生活、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不同, 而创作中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反映在 诗歌中就是所谓的语言风格。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诗歌赏析(四)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Then shuts the Door To her divine Majority Present no more Unmoved she notes the chariots pausing At her low Gate Unmoved---an Emperor be kneeling Upon her Mat I’ve known her from an ample nation Choose One Then---close the valves of her attention Like Stone • • • • • • • • • • • • •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 然后, 把门紧闭, 她神圣的决定, 再不容干预。 发现车辇停在她低矮的门前, 不为所动, 一位皇帝跪在她的席垫, 不为所动。 我知道她从一个民族众多的人口 选中了一个 从此封闭关心的闸门, 象一块石头。
技巧一:保留诗歌的节奏
• 英语格律诗的形式包括体裁、结构、节奏和韵式 四个方面。节奏带来音乐美,加强了表达力,主 要体现在音步上,而韵式又是格律的又一要素。 • 翻译时应注意中英诗歌的节奏区别: • 中国古诗讲究平仄,富有节奏,英文没有平声、 仄声之分,但有重读轻读音节之分,其节奏是通 过重读音节与轻读音节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读音 节与一个或两个轻读音节按一定的模式搭配起来, 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就是英文诗歌的节奏。
英语诗歌汉译
• 关于英诗汉译一直存在较多的争论,大致有两种 不同的一件,一种主张把英诗翻译成“中国诗”, 另一种主张译诗应该连同原诗的形式一起一直过 来,使它尽可能接近原作,其实,形式是由内容 决定并为内容服务的,在翻译过程中应致力于为 内容寻找最适合的形式和方法,恰如其分地传达 原诗神韵的同时,尽可能地忠于原诗的形式。
诗歌赏析(二)
• If after every tempest come such calms, • May the winds blow till they waken’ d death! • And let the labouring bark climb hills of seas • Olympus-high, and duck again as low • As hell’s from heaven! • ----Shakespeare
• 要是每次暴风雨之后,都有这 样和煦的阳光, • 那么尽管让狂风肆意地吹,把 死亡都吹醒了吧! • 让那辛苦挣扎的船舶爬上一座 座如山的高浪, • 就像从高高的天上堕下幽深的 地狱一般, • 一泻千丈地跌下来吧! • ----朱生豪
• 对翻译的评论: • 朱生豪的这部分翻译虽然是用散文体译出 的,但他的语言却想诗歌一样优美,是诗 化了的散文的诗。
我若是一朵轻捷的浮云能和你同飞, 我若是一片落叶,你所能提携, 我若是一头波浪能喘息于你的神威, 分享你雄强的脉搏,自由不羁, 仅次于,哦,仅次于不可控制的你, 我若能象少年时,作为伴侣, 随你同游天际,因为在那时节, 似乎超越你天界的神速也不为奇迹; 我也就不至于象现在这样急切, 向你苦苦祈求。哦,快把我扬起, 就象你扬起的波浪、浮云、落叶! 我倾覆于人生的荆棘!我在流血! 岁月的重负压制着的这一个太象你, 象你一样,骄傲,不驯,而且敏捷。
我们将这首名诗试译如下: 选择 选定精神伴侣, 然后谢客关门; 既作神圣抉择, 必当匿影藏形 。 车辇沓至纷来, 姑娘不闻不问; 皇帝跪于席垫, 万难打动芳心。 茫茫人海无限, 唯独选中一人; 从此心如盘石, 封闭情感闸门。
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 Wind(西风颂)——IV 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 (1792If I were a dead leaf thou mightest bear; If I were a swift cloud to fly with thee: A wave to pant beneath thy power , and share The impulse of thy strength, only less free Than thou, O uncontrollable! If even I were as im my boyhood, and could be The comrade of thy wanderigs over Heaven, As then, when to outstrip thy skiey speed Scarce seem'd a vision; I would ne'er have striven As thus with thee in prayer in my sore need. Oh, lift me as a wave , a leaf, a cloud! I fall upon the thorns of life! I bleed! A heavy weight of hours has chained and bowed
诗歌翻译
诗歌
•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 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 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 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中国当代译诗大家许渊冲先生提出“译诗六论” 中国当代译诗大家许渊冲先生提出“译诗六论”
• 译者一也(Identification) 翻译是译文和原文矛盾的统一。(词汇词组 句子层面 段落全诗) • 译者艺也(Re-creation) 英语是形合的语言,表意比较精确,中文是意合的语言,比较 模糊,所以两者互译时,就需要译者艺术地创新。 • 译者异也(Innovation) 诗歌翻译可以创新,创新就难免会标新立异。年代久远的诗歌, 可能在原语中的理解已经不能确定了,不立异就不能翻译。 • 译者依也(Imitation) 翻译诗歌不能脱离原文的依据,“异”指的是译文脱离原文的 程度,“依”则是指译文接近原文的程度。 • 译者怡也(Recreation) 所谓“怡”,就是翻译的诗歌应该怡性悦语言形式,无论如何使用和选择上述五论,易是总 论。
【译文一】 年华黄叶秋, 花实空悠悠。 多情徒自苦, 残泪带愁留。
【译文二】 我的岁月似深秋的黄叶, 爱情的香花甜果已凋残; 只有蛀虫、病毒和灾孽, 是我的财产。
译文一与译文二的对比
第一篇译文如果仅仅当中国诗来读,倒也朗朗上口,但以 对照原诗,就发现它与拜伦的风格神韵相去甚远。且以中 国旧体诗来翻译英诗,由于受字数、韵律和平仄的严格限 制,往往难恰如其分地传达英诗的意义、意境和情调,诗 中所出现的意象都没有在译文中出现。格调翻译得古、高, 读起来让人反而想起了中国某朝某代。但译成古体诗也有 例外,像白莽翻译裴多菲的诗“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 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虽是五绝,但是因为当 时翻译得特定的历史背景,风靡一时。也有一说,白莽的 译文只是对原作的改写,而非真正的翻译 第二篇译文流畅,用明喻代替了原诗的暗喻。译文与 原诗长短相当,也保留诗中的全体意象。但是读起来,不 是特别地朗朗上口,略有瑕疵。
译例第一阙前两行的问题已 作分析, 第四行含义并非 “不容干预”, 而是 “不露 行藏”。 第二阙逐字逐句直译, 甚至不定冠词也译成 “一 位”, 既违反汉语规范, 又背 离了诗歌语域。 第三阙更是不堪入目, 连语句都不通了, “一个民族 ,“ 众多的人口” 是歧义句。特 别是最后一行中的那 “一块 石头”, 喻义含混, 实在让读 者心里堵得慌。 为此, 创造性地运用各 种翻译技巧, 艺术性地利用中 文词语组合读音上的抑扬顿 挫来传达英语诗歌无所不在 的节奏。
技巧二:保留诗歌的意象
• 一般来说,译者应忠实地讲原诗意象再现 出来,而不应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更改。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由于语言表达、文化 传统以及欣赏习惯的不同,要做到一成不 变地保留原诗意象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 在翻译得实践中,有时需要对意象进行灵 活的调整。
诗歌赏析(三)
The days are in the yellow leaf, The flowers and fruits of love are gone, The worm, the canker, and the grief ——选自拜伦的“这一天我满三十六岁”
你永恒的夏天永不凋零, 而且常把你的美艳保存; 死神难夸你踏它的幽影, 全因永恒的诗和你同春。 天地间能有人鉴赏文采, 这诗酒流传就叫你永在。
对原诗的理解:
原诗是十四行诗(sonnet),每行都为五音步,每音步两音节,最后 两句是全诗的对偶句,对全诗进行总结 对翻译的评论: 就全诗的节奏形式而言,译文仔形式上与原诗较为接近,用词的变通 也不背离原意,但是对原诗风格的把握不当。最后两句,没能将诗人 含蓄、形象之处,表达出来。
诗歌赏析(一)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 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o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