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社保制度比较
三、中美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第一、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基础不同。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的,是 建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市场经 济的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改革。但由于社会保障 制度的利益刚性,照顾到历史遗留问题和传统,解决和缓 和由于体制改革而导致的大量社会矛盾,社会保障制度表 现出渐进性的特点,并承载了许多功能,每一步改革都困 难重重。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并具有相当程度的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商业保险和 私人保险的发展,降低国家保障的比例,力求使社 会保障保持充满活力的机制。因此美国社会保障制 度所遇到的危机远远没有西欧那么严重,当前遇到 的诸如医疗开支膨胀等问题,在以市场和效率为导 向的社会保障改革中会不断得到解决。
3、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相对较小
目前的失业保险制度仅适用于国有企业,医疗保险改革试 点与取得的成绩也局限于国有企业,而非公有制企业和灵活 就业人员的参保比例相对较低。导致了目前许多的社会灵活 就业人员心存疑虑,对自己的社会保障问题较为关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偏低,属地原则较明显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 统筹层次都不同程度地偏低。同样我国在社会救济、优抚安 置、社会福利等方面也是按归属地进行划分和管理的。由于 我国各地区之间的贫富不均,逐渐削弱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的社会共济作用。
美国的福利补助 是帮助贫困阶层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和享有某些权益、
带有社会救济性质的社会福利。这里所说的某些权益主要是指接受高等教 育。福利补助的经费是从政府一般收入中开支。政府提供的关于现金和实 物补助的福利项目多达70多项。
(二)美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特点
第一、资金来源的多渠道。 美国的社会保险是政府举办、个人投保的一种社会保障 计划,它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保险项目组 成。其中养老保险资金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缴纳的保险费和 政府的补贴。美国社会保障资金还来源于各种非盈利的民 间组织,如工会、基金会、慈善机构、宗教组织、社会团 体等等。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
1、尚未形成有效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具体表现为对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保险界定不清、未能 惠及全民、保险基金不能随人走动等情况,导致了养老保 险制度难以实现和谐、公平和公正。
2、社会保障模式单一,缺乏多层次的保障 虽然我国结合人口众多的基本特征先后进行了多次社会保 障制度和相关模式的改革,但仍存在着保障模式单一和改革 滞后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形成与当前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未完全形成国家保障项目、 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等模式充分结合的良好局面。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 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 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 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 度。 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 会稳定发展。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 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然而,由于理论支撑、不 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制度及经济发展模式、 水平等因素的差异性和一国发展需要,不同国家 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会存在差别。下面主要简单对 比下我国和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简单的比较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 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指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首次表述 了新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框架; 1996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 远景规划目标纲要》中提出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总目标是: “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 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已被确定为我国 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五大支柱之一。
1982年我国在国家“七五”计划中提出了“我国将逐步建立起具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雏形”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 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四项内容。 我国在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首次使用 “社会保障”一词,把社会保障作为一个总概念,社会保障制度(体 系)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
(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 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这几项社会保障是相互联系,相 辅相成的。
1、社会保险:就是社保,含五个险种; 2、社会救助:是由政府对生活在社会低层的人给予救助 。社会救助的 项目有:灾民救助、城市贫民救助、农村五保 户救助、城乡特殊对象救助、流浪者收容等;
第五、两国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的完备性 不同。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以即时政策为基础,同时也是与经 济社会结构直接挂钩的。这就导致社会保障的随机性, 同时制约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造成机构负担过重和人 为的机构分割。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 障体系,这也是与其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美国社会保障 体系是建立在社会立法基础之上的,因而保障的制度化 和社会化是其最重要的两个特征。
福利补助
社会保险主要有四类:
老年保险 其资金来自雇员和雇主交纳的社会保障税;养老金的发放数额分
为三个档次;目前全美有95%的在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其规定企业的雇主按每个雇员年工资3%的税率向政府交纳失业 保险税,其中2.7%留给州里作为失业保险基金,另0.3%上交联邦政府作 为管理费;失业救济金的发放不是面对所有的失业人员,而是“按条件发 放”。 医疗保险 其种类极多,数千家保险公司中的每一家都能提供许多种医疗或 健康保险。 特殊的伤残保险 其种类很多,“社会安全残障权利”,是一项重要内容。
3、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
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它的目的是增进群众福利,改 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它把社会保障推上最高阶段; 社会福利基金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和社会群体。
4、社会优抚安置: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
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社会 优抚安置目的是优待和抚恤;社会优抚的对象是军人及其 家属;社会优抚的基本特征是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待;社 会优抚的基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
第四、两国社会保障制度功能导向不同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确立的社会保障体制,是在危急 险恶的国际环境下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目标(优先发展重 工业,加强国防,保障国家的存在和发展),而确定的一种 社会分层安排,其前提是保持国内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后, 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转轨,为确保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改革的顺利实施,一方面要发挥社会保障对经济的调节功能, 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注意人们的承受能力, 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为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创造稳定的环 境。因此可以说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以保持社会公平和稳 定为主要导向的。
第二、社会保障管理的多层次。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由政 府和社会各组织团体分别管理。政府在公平和效率为原则的 指导思想下,由州政府和企业实施社会保障项目。
第三、普及面较广。美国社会保障法规定,在职职工实 行强制性养老保险,向雇主和雇员征收社会保险税。政府鼓 励各州建立失业救济制度,对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抚养未成 年子女的贫困家庭提供经济援助。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 参照了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和模式,其目的 是弥补市场经济之不足,构建社会安全网,成为经济 发展的助推器,呈现社会保障项目由少到多、社会保 障范围由小到大、社会保障比重和水平逐渐加大的发 展趋势。
第二、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原因不同。
中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完善社 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经 典理论家十分重视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物质资料再生产是社会 再生产的中心内容,劳动力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 件,两种生产之间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为确保劳动力再生 产的正常持续进行,就需要对劳动者困难进行必要社会保 障。
一、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 的基本生活权利和发展权力予以保障的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几 乎年年都颁布有关社会保障的法规和条例。
(一)中国社会保障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过程
1951年2月,政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 了职工疾病、伤残、生育、养老、死亡等保险项目。1952年、1955 年中央政府对《保险条例》进行了细化补充。
国有企业对广大职工具有一定的保障,我国的很多国有 企业要负担大量的退休员工保障,导致我国的国有企业无 法与其它经济类型的企业进行平等竞争。从总体上形成了 社会化保障速度缓慢的局面。
二、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分散、统一、改 革和调整的过程。
(一)、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分为两大类 社会保险
可以说,社会主义国家从建立之初就把保障全体成员的 需求作为自己的社会发展目标,社会成员的生活保障已经兼 融于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具体的制度的设计之中了。
美国具有社会崇尚个人主义和个人奋斗精神的传统,主 张“小政府、大经济”,一开始并没有采取欧洲的社会 保障制度,认为社会保障和福利会降低个人的努力程度, 只会培养懒人。但是30年代初,空前沉重的资本主义经 济危机使美国的社会遭受沉重打击,经济下滑,失业增 加,大批国民缺衣少食,生活窘迫。而广泛失业和贫困 的原因与个人的努力无关,是结构性和外在性的。出于 挽救美国经济和稳定社会的需要,美国开始制定社会保 障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说,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更 能体现政策制定的问题导向。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各 种不同的利益在迅速调整,各种社会性问题日益突出。因 此,政府加强和改进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以平息社会矛盾, 保持社会稳定。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注意兼顾效率和公平, 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