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库环评报告书项目概况

水库环评报告书项目概况

第二章项目概况
2.1 地理位置
七都溪发源于宁德市境内的虎贝乡第一旗,由西向东贯穿全境,于七都镇入海,属单独入海的河流,干流全长58km,总流域面积333.5km2,为宁德蕉城区境内仅次于霍童溪的第二大河。

流域内大部分为中等切割构造侵蚀的中低山区,植被覆盖良好,沿溪除河源地区的虎贝、中游的洋中两块盆地外,河流多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河床陡竣,水流湍急,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河道平均坡降为14.13%,天然落差达820m,可利用落差774.75m,其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87万kW,可开发量达5.17万kW。

七都溪流域规划六级开发,前五级电站已得到开发,从上游到下游分别为白岩电站、长潭电站、洋中电站、大泽电站、大港电站和官昌电站,以在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与可承受的淹没损失中取得平衡。

拟开发的官昌水库为七都溪流域开发的最后一级,其主要功能是供水、灌溉,在此基础上兼顾发电。

官昌水库处于七都溪干流河段上。

通过相距约1700米的上、下两个坝址比较分析,所选取的上坝址位于七都镇外洋村,七都镇仅8 公里,坝址以上流域面积312.6平方公里,水库正常蓄水位为69米,水库回水与上游大港电站相衔接。

工程地理条件较好,对外交通方便。

工程地理位置见图
2-1。

2.2 工程规模
官昌水库工程预计总投资为15707.62万元,静态总投资额14892.98万元,总装机8000Kw,共装二台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40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2754万Kw·h,保证出力(P=90%)为1146Kw,装机利用小时数为3442小时。

该水电站建成后电力将直接送入福建省电网,并主要向宁德供电。

该电站水库为河道型水库,正常蓄水位69m,总库容3030万m3,兴利库容为2254万m3。

死库容为505万m3
官昌水库的主要任务是供水、灌溉,在此基础上兼顾发电。

供水保证率为P=97%。

供水对象为宁德第三水厂(规模为10万t/d)及海鑫钢铁厂用水(钢铁厂近期用水量为1.5m3/s,远期为4m3/s)。

灌溉保证率为P=90%,规划马坂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700公顷,由官昌水库提供灌溉水量。

马坂灌区引水渠总长28.2km,其中干渠长度16.2km,渠首设计流量5m3/s,由于灌溉渠系尚未完全配套,目前马坂引水只能灌溉1.64万亩。

规划对马坂灌区渠系进行整治配套,使马坂灌区2700公顷耕地全部得到保灌。

目前宁德市电力供应能力与未来需求仍有差距,建设官昌电站,结合灌溉发电有效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缓和电力供需矛盾。

2.3 地质条件
官昌水库大地构造上位于闽东断拗带的东北段。

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无区域大断裂或活动断裂通过,是稳定地块。

库区属中等切割的
低山峡谷区。

第四纪覆盖层是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厚度较薄。

河床及阶地中分布冲洪积砂卵石。

基岩地层主要是侏罗系南园组的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

侵入岩是中酸性花岗闪长岩为主。

本区主要构造线是NE~SW向展布。

坝址的地形、地质条件适宜建重力坝。

供水隧洞沿线山体较为雄厚完整,与主要构造线大角度相交。

而出洞口段,由于沿线山体支离破碎、完整性差、围岩稳定性差,需及时支护。

发电主厂房基础的深开挖及基坑支护是重要的工程地质问题。

2.4 工程总体布置
该水电站工程总体布置可分为工程枢纽布置和砂石场、弃渣场布置。

2.4.1工程枢纽布置
宁德市官昌水库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供水灌溉及发电,故其工程主要有大坝、供水引水系统、发电引水系统及电站组成。

水库大坝为细骨粒砼砌块石重力坝,大坝位于七都溪外洋村下游,经水文计算水库正常高为69m,坝轴线长230m,最大坝高55.4m,坝顶高程71.90m,其中溢流坝段长78m,溢洪道净宽60m,由5孔12m⨯9.5弧形钢闸门组成,堰顶高程60.00m,闸墩宽3.0m,溢流堰采用WES曲线,挑流消能,鼻坎高程42.00m,上游面折坡点高程56.50m,坡比1:0.15;非溢流坝段坝顶宽5.5m,上游面折坡点高程53.50m,坡比1:0.15,下游面折坡点高程66.50m,坡比1:0.70。

供水引水系统布置在大坝右岸,设岸墙式取水口,配拦污栅,工作和检修潜孔平板钢闸门,引水隧洞为开挖断面2.4m⨯2.6m(宽⨯高)城门形隧洞,进口洞中心高程44.7m,秋山尾出口洞中心高程25.00m,隧洞总长5.11km,隧洞纵坡1/260,隧洞永久支护根据地质条件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1)0.3m厚钢筋砼衬砌;(2)洞底0.15m厚砼找平,洞侧及洞顶拱0.1m厚砼素喷或锚喷支护;(3)仅洞底0.15m厚砼找平。

隧洞出口接φ1600mm
钢管并分成两叉分别向宁德市第三水厂和海鑫钢铁集团供水,主管及两叉管均设手电两用控制蝶阀及电磁流量计量。

发电引水系统布置在大坝左岸,设岸墙式取水口,配拦污栅,工作和检修潜孔平板钢闸门,引水隧洞为开挖洞径D=5m圆形隧洞,进口洞中心高程48.00m,出口洞中心高程26.20m,隧洞总长0.28km,隧洞纵坡1/12.8,隧洞永久支护根据地质条件采用0.5m厚钢筋砼衬砌,出洞口套接φ3000mm 钢管,采用Y形分叉分成两叉φ2000mm管接两台水轮机。

电站由主副厂房组成,平行设置于河边,处设防洪墙墙顶高程37.00m,主厂房尺寸25.1m⨯13.0m⨯13.05m(长⨯宽⨯高)水轮机安装高程26.20m,发电机房(安装场)高程32.70m,轨顶高程40.20m,付厂房尺寸23.0m⨯12.5m⨯13.5m(长⨯宽⨯高),地面高程40.00m,迎水侧外墙结合防洪墙。

2.4.2砂石场、弃渣场布置砂石场
砂石场本工程需天然建筑材料如下:条石1.4万m3,乱块石14万m3,砂6.2万m3。

条石料场:岩性为石英正长斑岩。

位于七都镇桥头村北面山坡采石场。

山坡下有简易公路连接七都—外洋的公路,可用拖拉机直运至坝区。

储量5万m3,距外洋坝址运距4~5km。

乱块石料场:岩性为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

外洋坝址两岸山坡上,其中右岸料场需开简易公路、左岸料场位于七都~外洋公路边坡山坡上。

储量5万m3。

距外洋坝址运距2~3km。

砂料场:砂属中砂。

料场在八都镇溪池村的霍童溪右岸边,长约1km,宽约30m~50m,储量6万m3。

有公路直达料场,运距22.5 km。

弃渣场
弃渣场位于坝址下游左岸约1300米的马板村后湾,堆渣量未17万m3;弃渣场位置拣图
2.5 工程施工规划
官场水库坝址位于七都镇上游约8Km,有村道通往坝址,施工对外交通较为方便。

因坝址河谷布设枢纽工程的宽度不够,加上岸边山坡较陡,施工临时设施须布置于坝址上下游的公路边,弃渣场布置于坝址下游约
1300米左右的山谷。

2.5.1导流施工
根据坝址地形地貌情况,采用分期分段砌筑,由明渠和导流底孔导流施工。

第一期工程:左岸施工,右岸河床导流,即在坝址左岸坝基上、下游10m处修建一期上、下游围堰,河床中部顺河向建纵向围堰,利用右岸河床导流,修建左岸大坝和导流底孔。

第二期工程:待左岸坝砌至32.0m 高程时,拆除左岸上、下游围堰,修建右岸上、下游围堰,砌筑右岸坝体,由导流底孔导流。

在右岸坝体也砌至32.0m高程,折除右岸上、下游围堰。

遇施工汛期洪水(P=10%)设计洪峰流量为1830m3/s,由底孔和坝面共同泄洪,坝体在洪水过后,坝面按规定清理后,仍能正常施工。

2.5.2施工交通
本工程对外交通以公路为主,坝址距七都镇104国道8km,施工中需对8km村道扩建。

场内交通道路主要包括砂石料运输道路,连接各工作面及出碴道路等,共需修建临时施工道路3.0km,临时交通桥一座。

施工中大坝石方运输考虑采用缆索运输。

2.5.3施工布置
本工程厂、坝相距较近,故临时建筑采用集中布置。

大坝左岸上游施工道路边及下游经平整后可布置生活福利设施和辅助企业、仓库等;进厂公路旁两边坡地可供布置厂区临时房屋。

2.5.4施工进程
整个工程施工总工期3年。

第一台机组于施工期第三年的10月底可实行并网发电。

高峰时达施工人数380人。

2.6 水库淹没情况
官昌水电站库区回水范围为从官昌电站坝址以上至大港5。

7公里长干流河段;该水库属河道型水库,淹没范围不大。

水库正常蓄水位69m,水库淹没总面积为146万m2,其中陆地面积63万m2、水域面积47万m2 ,林地36万m2。

水库淹没影响涉及七都镇的小溪村、外洋村;涉及380V输电线路300米;涉及部分山地及茶树、杂果和毛竹等青苗。

2.7 移民安置计划
本项目需安置移民354人,据政府初步安排,水库淹没的小溪村因附近缓坡荒山荒地多,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大,安置采用就近、就高安置原则。

外洋村是山地,该村村民生产生活资料不足,推算至2006年建房安置人口286人,其中约96%迁移至七都镇两个安置区附近建房安置。

移民安置点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条件较方便。

移民统一到新规划的新村安置,筑砖房8300平方米。

2.8 工程特征
本工程主要特性汇总见表2.5。

表2.5 工程特性表
表2.5 工程特性表(续1)
表2.5 工程特性表(续3)
表2.5 工程特性表(续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