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志愿者

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志愿者

评估脉搏: 婴儿肱动脉 儿童颈动脉或股动脉
2:胸外心脏按压
人工循环的基本技术是胸外心脏按 压。在心脏停止跳动后,用胸外心 脏按压的方法使得心脏被动射血, 以带动血液循环。
有效的按压
• 手法:根据年龄选择 • 部位:胸骨体下1/3(两乳头连线下方,
剑突之上)
• 深度:胸廓前后径的1/3~2/3 • 频率:100次/分(新生儿120-160次/分) • 循环与呼吸比值:单人:30:2
中指置于两乳头连线水平,向后背按压。 注意消除死腔 。
双指按压法:正确手法
双指按压法:正确手法
双手环抱按压法
• 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 • 复苏者一手四指置于患儿后
背,拇指置于前胸 • 部位同前
手法
正确
错误
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表现
• 按压时可触及动脉搏动 • 扩大的瞳孔缩小,对光反射
恢复 • 口唇、甲床颜色好转 • 肌张力增强或有不自主运动 • 出现自主呼吸
• 此指南重新安排了CPR传统的三个步骤,从 原来的A-B-C改为C-A-B。这一改变适用于 成人、儿童及婴儿,但不包括新生儿
原有步骤 修改后步骤
• A.保持呼吸道通畅。 C.胸外心脏按压。
• B.人工呼吸。
A.保持呼吸道通畅。
• C.胸外心脏按压。 B.人工呼吸。
1:检查反应及呼吸。
判断有无呼吸,5-10秒
临床表现


15秒 意识丧失

30秒 呼吸停止

30-60秒 瞳孔散大、固定 4 分 糖无氧代谢停止
5 分 脑内ATP枯竭,

能量代谢停止

4~6分 脑神经元可发生不可逆

病理改变
早期评估
• 气道 • 呼吸 • 循环
• 早期干预最重要
• 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 (ILCOR)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在美 国达拉斯洲际酒店制定了2010心肺复苏指 南(CPR)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心律失常是儿童心跳骤停不常见的原因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
• 1岁以内:呼吸系统疾病;败血症;神 经系统疾病;婴儿猝死综合症;气道阻 塞
• 1岁以后:意外事故和创伤 呼吸衰竭、神经系统疾病、休克、中 毒、心脏疾病、代效呼吸 • 无动脉搏动或无心音
新生儿小于80次/分
要点
• 与复苏有关的解剖生理特点 • 病因 • 临床表现 • 生命支持方法 • 常用药物
与小儿复苏有关的解剖生理特点
枕凸明显—头不易放置于合适的 位置 舌大—容易堵塞上气道 颈短且胖—气管插管易脱管
不易触摸颈动脉 气管切开有难度 环状软骨-是婴儿气道最狭窄部 位 环甲膜-窄不能作切开
与小儿复苏有关的解剖生理特点
• 两手手指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 倾,腕、肘、肩 关节伸直,以髋 关节为轴,垂直 向下用力,借助 上半身的体重和 肩臂部肌肉的力 量进行按压
双掌按压法
• 适用于成人和 • 8岁以上年长儿
单掌按压法(1-8岁)
平卧位双指按压法
• 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 • 复苏者一手置于患儿后背,另一手食指和
双人:15:2 新生儿:3:1
• 按压位置(胸骨体下1/3)
左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 右手重叠在左手背上,两 手手指扣在一起,离开胸 壁。双肩正对患儿胸骨上 方,两肩、臂、肘垂直向 下按压。平稳地、有规律 地进行,垂直向下按压, 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 开胸壁,保持已选择好的 按压位置不变。
• 以掌跟按压
• 仅给予人工呼吸支持 当患儿无自主呼吸或呼吸衰竭时, 且脉搏>60次/分,无需胸外心脏按压,仅给予呼吸支持, 每3~5秒一次人工通气(12-20次/分)每次呼吸时间持续 1秒,同时观察胸廓是否随每次呼吸而抬举。
复苏囊人工呼吸
注意: 选择大小合适的气囊和面罩
BMV
EC
按压与通气的协调
• 未建立高级气道时 单人复苏:按压通气比 30:2 双人复苏:按压通气比15:2
• 实施高级气道管理(气管插管)后,可继续进行胸外按 压 (速率为每分钟至少 100 次)且不必与呼吸同步。 之后,可按照大约每 6 至 8 秒钟 1 次呼吸的速率进行 人工呼吸(每分钟大约 8 至 10 次呼吸)。两名施救者 不再按压与呼吸的配合。应避免过度通气。
按压无效标准
• 5个循环后摸不到大动脉搏动、已出现 的指标消失、瞳孔始终散大
开放气道手法(Airway,A)
仰头举颌
• 仰头举颌法
• 要领:用一只 手按压患儿的前额, 使头部后仰,同时 用另一只手的食指 及中指将下颏托起。
开放气道手法(Airway,A)
托下颌法 要领:
两手置于下颌两 侧,以2个或3个 手指固定在下颌 角处将下颌向上 向前抬起
心肺复苏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心跳呼吸骤停 cardiopulmonary arrest
心跳呼吸骤停是指在意想 不到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 心跳呼吸停止,属最危急且 严重的疾病状态
心肺脑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 采用急救医学手段,恢复已中断 的呼吸和循环,进而争取恢复自 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外伤者:托下颌法 非医务人员不推荐使用☆
3: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帮助患儿呼吸,是心肺复 苏基本技术之一。
• 开放气道后要马上检查有无呼吸,如果没有,应立即进行人工呼 吸。最常见、最方便的人工呼吸方法是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口 对鼻人工呼吸。
• 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用一手将患儿的鼻孔捏紧(防止吹气时气体 从鼻孔排出而不能由口腔进入到肺内),深吸一口气,屏气,用 口唇严密地包住患儿的口唇(不留空隙),注意不要漏气,在保 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人的口腔到肺部。吹气后,口 唇离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使气体呼出。同时观察患儿的胸部 有无起伏,如果吹气时胸部抬起,说明气道畅通,口对口吹气的 操作是正确的。
• 婴儿会厌柔软且狭长卷曲呈 Ω形,并向后倾斜,其游离 缘与咽喉壁贴近,故要用直 叶片、将会厌挑起方可见到 声门
• 婴儿喉头位置高,声门靠前 气管插管时暴露困难
与小儿复苏有关的解剖生理特点
• 气道最狭窄部位 婴儿:环状软骨 成人:声带
心跳骤停的原因
• 成人:突发,心律紊乱 • 小儿:继发,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