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药理学课件

肿瘤药理学课件


2
二.样品抗肿瘤活性的确证(一) ——体内筛选实验
1.概述 1.概述 2.动物的选择及肿瘤接 2.动物的选择及肿瘤接 种
(1)动物的选择 (2)移植瘤的接种
3.移植性动物肿瘤的质 3.移植性动物肿瘤的质 量鉴定 4.待筛样品的制备 4.待筛样品的制备 5.剂量的选择、动物分 5.剂量的选择 剂量的选择、 组及数量
12
1.3 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历史概要
1.3.1恶性肿瘤研究的历史 1.3.1恶性肿瘤研究的历史 1000多年前 1000多年前 肿瘤的临床观察,分类与治疗。 1775年 发现阴囊癌与接触煤焦油密切相关。19世纪后半叶发现膀胱 1775年 发现阴囊癌与接触煤焦油密切相关。19世纪后半叶发现膀胱 癌与苯胺染料接触相关,引起人们对化学致癌的关注。 1856年 1856年 制定判断肿瘤细胞的标准。 1876年 1876年 建立肿瘤的研究模型。 1900年 1900年 成功的培育纯系动物,使得肿瘤学研究得以大踏步的向前 迈进。 1908年 1908年 发现鸡白血病。 1911年 发现Rous肉瘤病毒,确定了病毒致癌的病因,该发现获得 1911年 发现Rous肉瘤病毒,确定了病毒致癌的病因,该发现获得 1966年诺贝尔奖。 1966年诺贝尔奖。 1918年 1918年 发现兔耳长期涂抹煤焦油诱发皮肤肿瘤。 1933年 1933年 成功分离得到煤焦油中的致癌成分苯并芘,后又分离得到 促癌成分佛波酯,化学致癌学说得以确立。
18
1.3 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历史概要
1980s 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 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细胞因子。干扰素1957年由Issacs和Lindemann发现, 细胞因子。干扰素1957年由Issacs和Lindemann发现, 1979年获得人白细胞干扰素α 1979年获得人白细胞干扰素α的基因并开始基因工程技术 的研究工作,1970s末至1980s初开始在临床使用。白细胞 的研究工作,1970s末至1980s初开始在临床使用。白细胞 介素介素-2于1976年(Gallo)首次发现并证实其具有抗肿瘤 1976年(Gallo)首次发现并证实其具有抗肿瘤 活性,1983年其基因重组技术获得成功,由Rosenberg首 活性,1983年其基因重组技术获得成功,由Rosenberg首 次用于恶性肿瘤治疗,1992年通过FDA批准。 次用于恶性肿瘤治疗,1992年通过FDA批准。
10
1.2实验动物模型与肿瘤学的基本知识 1.2实验动物模型与肿瘤学的基本知识
⑷在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分为增殖细胞和不增殖细 胞。增殖细胞包括增殖能力有限的肿瘤细胞和增殖能力 无限的肿瘤干细胞。不增殖细胞包括G 期细胞和G 无限的肿瘤干细胞。不增殖细胞包括G0期细胞和G1、G2 期阻断细胞。其中肿瘤干细胞和G 期阻断细胞。其中肿瘤干细胞和G0期细胞具有重要的生 物学意义。 ⑸肿瘤的间质成分包括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一般而言,间质成分不断改变 以适应肿瘤的生长。 ⑹肿瘤细胞能够产生肿瘤血管生成因子(TAF), ⑹肿瘤细胞能够产生肿瘤血管生成因子(TAF), TAF能够诱导新生的毛细血管生成,为快速增长的肿瘤 TAF能够诱导新生的毛细血管生成,为快速增长的肿瘤 组织提供营养,若阻断肿瘤毛细血管的生成,则肿瘤组 织仅停留于直径2~3mm大小而无法增长。 织仅停留于直径2~3mm大小而无法增长。
(1)剂量的选择 (2)动物分组 6.疗效评价 6.疗效评价 7.瘤株的选择 7.瘤株的选择 (1)常用瘤株的介绍 (2)瘤株的选择 8举例 9人体肿瘤裸鼠异种移植 动物模型
3
3. 样品抗肿瘤活性的确证(二) 样品抗肿瘤活性的确证( ——体外筛选实验 ——体外筛选实验
1.原理与基本操作要点 1.原理与基本操作要点 (1)实验原理 (2)基本操作要点 2.常用的肿瘤细胞株介 2.常用的肿瘤细胞株介 绍 3.抗肿瘤药物体外筛选 3.抗肿瘤药物体外筛选 的实验设计 4.常用的评价方法 4.常用的评价方法 (1)细胞拒染法 (2)生长曲线法 (3)克隆计数法 MTT法 (4)MTT法 SRB法 (5)SRB法 5.其它评价方法 5.其它评价方法
13
1.3 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历史概要
1969年 1969年 癌基因假说提出。 1973年 1973年 基因重组技术成功。 1975年 第一个病毒癌基因Sre分离成功,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1975年 第一个病毒癌基因Sre分离成功,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1981年 从人的肿瘤中分离得到Ras癌基因,迄今为止已发现癌基因 1981年 从人的肿瘤中分离得到Ras癌基因,迄今为止已发现癌基因 100多个) 100多个) 1986年 第一个抗癌基因Rb被克隆。 1986年 第一个抗癌基因Rb被克隆。 1989年 明确p53基因为抗癌基因。(1983年发现以来一直没有定性; 1989年 明确p53基因为抗癌基因。(1983年发现以来一直没有定性; 该基因为目前已知的在恶性肿瘤中突变率最高的抗癌基因)。 1997年 NCI开始执行“肿瘤基因索引计划(tumor 1997年 NCI开始执行“肿瘤基因索引计划(tumor gene index program, TGIP)” TGIP) 21世纪以来 分子生物学技术高速发展加速了人们对肿瘤本质的认 21世纪以来 识,人们正在一步一步的揭开肿瘤神秘的面纱。
16
1.3 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历史概要
1954年 1954年 研制成功第一个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放线 菌素菌素-D(Farber,亦称更生霉素,后又分别研制成功 Farber,亦称更生霉素,后又分别研制成功 丝裂霉素、博来霉素、阿霉素等) 1955年 1955年 植物中分离得到第一个天然药物有效成分 并使之成为抗肿瘤药物——长春花碱和长春新碱。 并使之成为抗肿瘤药物——长春花碱和长春新碱。 (加拿大的Noble和美国Lilly公司的Johnson,后又研制 (加拿大的Noble和美国Lilly公司的Johnson,后又研制 成功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喜树碱、紫杉醇、 VP-16等) VP-16等) 1965年 成功研制抗肿瘤药物顺铂。(Rosenberg, 1965年 成功研制抗肿瘤药物顺铂。(Rosenberg, 后又研制成功卡铂等)
7
1.2实验动物模型与肿瘤学的基本知识 1.2实验动物模型与肿瘤学的基本知识
1.2.1实验动物模型 1.2.1实验动物模型 药效学实验研究工作中,建立人类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至 关重要,成功动物模型的建立是药效学实验研究的根本。 实验动物模型应该具备的条件:①动物的致病因素、发病 机理、病理变化、评价指标、病程发展与转归应该与人类疾 病一致或相近;②实验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重现性好,便 于推广。③所需实验动物能够方便提供,比如能够人工繁育, 提供的动物具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实验成本适中。 肿瘤学实验中小鼠的使用占有绝对的优势,它具有如下的 优点:①敏感 模型比较容易复制;②潜伏期短 复制速度快; ③其形态特征等与人类肿瘤相似;④裸小鼠的应用使得实验 结果更加接近临床实际;⑤易于大量繁殖并有可靠的质量保 证。
4
新药 研究 开发的 基 本过程 :
1 知识
1.1实验药理学在新药研究开发中的 实验药理学在新药研究开发中的 作用与内容
新知识 新理论 新技术 新方法 新材料
创新药物
药 学研究 新药化学结构的确证 工艺线路 理化常数、纯度、含量测定 临床前药理学研究工作 药物有效吗? 药物使用安全吗?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如何? 上报SFDA审批 通过 药物临床研究 上报SFDA审批 通过 药品生产与销售 药物临床使用、监测
14
1.3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历史概要 1.3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历史概要
1.3.2抗肿瘤药物的研究 1.3.2抗肿瘤药物的研究 肿瘤的药物治疗是肿瘤三大经典(即手术、 化疗和放疗)治疗手段之一。经典的化疗 药物(细胞毒类药物及对肿瘤细胞具有直 接杀伤作用的药物)的研究大致起步于20世 接杀伤作用的药物)的研究大致起步于20世 纪三、四十年代。
17
1.3 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历史概要
1980s 紫杉醇 具有干扰细胞微管装配功能 的抗肿瘤药物。最初提取自短叶红豆杉(T. 的抗肿瘤药物。最初提取自短叶红豆杉(T. brevifolia 1971 Wani),后来又研制成功(半 Wani),后来又研制成功(半 人工合成)紫杉特尔等。 1980s 喜树碱 具有主要以拓扑异构酶Ⅰ为 具有主要以拓扑异构酶Ⅰ 作用靶点的抗肿瘤药物。 提取自喜树 (Camptetheca acuminato Decne 1966 Wall M E,1985年前后为王倬和刘芳证实其作用靶 1985年前后为王倬和刘芳证实其作用靶 点),其同类药物包括羟基喜树碱、拓扑特肯 等。
8
1.2实验动物模型与肿瘤学的基本知识 1.2实验动物模型与肿瘤学的基本知识
1.2.2肿瘤学基本知识 1.2.2肿瘤学基本知识 1.2.2.1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1.2.2.1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⑴癌细胞对于控制正常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节因素不 能正常地发生反应,通常表现出持续性增殖和分化不良 的倾向。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癌)细胞则丧失了接触性 抑制这一生物学特性。 ⑵癌细胞表现出与邻近细胞及组织间关系的异常,改 变了正常的组织结构形式,表现为浸润性生长和播散转 移。 ⑶癌细胞能够把上述恶性特征遗传给它的下一代(子 细胞)。
实验肿瘤药理学
—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学评价
胡人杰
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 肿瘤药物研究开发中心
基本知识
实验肿瘤药理学 在新药研究 开发中的作用和内容 实验动物模型与肿瘤学的 基本知识
实验动物模型
肿瘤学基本特征
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肿瘤细胞的生长特征
抗肿瘤药物研究 的历史概要
恶性肿瘤的研究历史
抗肿瘤药物的研发
9
1.2 实验动物模型与肿瘤学的基本知识
1.2.2.2肿瘤细胞生长的特征 1.2.2.2肿瘤细胞生长的特征 ⑴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不是恒定不变的,通常为迅速生 长和相对稳定状态相互交错出现。大多数情况下其恶性程 度逐渐增加。 ⑵恶性肿瘤组织增长的速度取决于三个因素,即细胞生 长周期、增殖比例和细胞的丢失。 ⑶绝大多数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短于肿瘤体积的倍 增时间。一般而言,实体瘤的细胞周期时间比其母体组织 为长。
相关主题